高层建筑设计——造型篇
美国匹兹堡市的平板玻璃公司大楼 是一组建筑群,由1栋40层的主楼、1 栋14层的卫星楼以及4栋6层的卫星 楼组成。 匹兹堡城在20世纪初兴建了一系列 哥特式的教堂、学校和商业建筑等, 为了在形式上保持匹兹堡城的传统, 整个建筑群具有简化了的哥特式风 格:顶部和门廊均反复采用哥特式 的尖顶,外观上具有高耸挺拔的感 觉。 建筑外墙是具有凹凸线条的镜面玻 璃幕墙,凹凸的墙面形成丰富的反 射效果,仿佛粗糙石墙上的光影变 化,给人以石材外墙的错觉,也强 化了挺拔向上的古典风格
案例:达拉斯阿利德银行大楼
贝聿铭事务所设计的美国达 拉斯阿利德银行大楼同样采 用了斜面切割的雕塑化造型。 大楼高220米、60层,底层平 面尺寸58.5X58.5米,楼身为 绿色的全玻璃幕墙,象一个 平滑、光亮的棱柱体。图为 所在广场的双塔的第一幢, 每栋塔楼的底面积都与纽约 世界贸易中心的一个塔楼底 面积大小差不多。两座塔楼 的平面及外貌相同,但互相 转向90°。塔楼在平面和竖 向上都呈几何形的规律变化, 使人在不同的角度观看时总 能看到它的不断变化的体形。 阿利德银行大楼的结构在45 层以下采用钢巨型桁架体系, 每隔8或16层设一道周边桁架, 其高度等于楼层高度,45层 以上采用钢框架体系
基座式裙房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基座式裙房将高层建筑 公共用房集中于底部, 并扩大柱网形成基座。
其优点是在建筑红线范
围内利用低矮的裙房尽 量布满基地,以保证裙 房拥有更多的建筑面积, 既使高层主体建筑与邻 近建筑保持必要的防火 间距,又使高层建筑的 临街面与街道环境景观 区的协调统一。
基座式组合常采用框架、框筒、 框支剪力墙等结构形式。由于 主体建筑柱网较密,且柱子较 粗,在其柱网范围内往往还有 部分剪力墙落下,并附带大量 的设备管井,造成主体柱网内 裙房空间不甚理想,因此,在 基座式内部空间布局中,应充 分考虑这一不利因素。 基座式裙房组合方式体形实例 有深圳国贸大厦、巴西利亚议 会大厦等。
案例:德国,汉堡,BSU新行政办公楼
城市总体规划严格确定
了该地块的密度,建筑 有雕塑感的形体与周围 的景观相呼应。可以穿 越建筑群而不进入建筑 中。建筑物强烈的曲折 体型渐次达到具有纪念 碑意义的最高点。
外观只是反映了该建筑
能源概念的一部分,它 将是一个低能耗的办公 楼,能获得DGNB(德 国可持续建筑协会)的 金质认证。
特点:形式追随功能的功能主义 立面简洁,强调横向水平效果,表 达高层建筑的结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图 5 渥尔沃斯大厦
图 6克莱斯勒大厦
图 7 克莱斯勒大厦 图 8 芝加哥论坛报大 楼
特点:在新结构、新材料的基础上 将新的建筑功能与传统的建筑风格 联系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折衷主义 的面貌
3.塔楼与裙楼的自身形态
裙楼(主要考虑与的塔楼关系) 风格与塔楼相协调
衬托突出塔楼形态 地形化,消隐式的裙楼
风格与塔楼相协调
案例:科威特,哈姆拉菲尔杜斯大厦/ SOM
哈姆拉菲尔杜斯大厦位于科威特城的 中心区域,高412m,是一座地标性的 高层建筑,拥有标志性的雕塑形式,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阿拉伯湾的壮观美 景。建筑形式的纯粹性,通过简单的 切除设计表达出来,使之在科威特的 中心成了一个永恒的优雅标志。 设计师们希望在办公层面上将视野最 大化,并尽量减少太阳辐射得热量,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把每块楼板 都在南侧切掉了四分之一,并且沿着 整个大厦的高度从西向东扭动。这样 就使得在建筑物的南侧呈现出一片饱 满的巨石墙面,由优雅的带状扭曲墙 面构成,勾勒出这座大厦所特有的建 筑形式。
案例:中国,北京,世贸中心综合大楼
外部幕墙与垂直方向成3
度倾角,使立面具有自 洁功能,在北京这种空 气质量糟糕的城市是必 不可少的。这种斜面能 减少居住者感受到眩光 的机会,而光线反射还 能减少8%的能耗。外观 只是反映了该建筑能源 概念的一部分,它将是 一个低能耗的办公楼, 能获得DGNB(德国可 持续建筑协会)的金质 认证。
后现代主义时期高层建筑表现手法
对历史形式的抽象表现
格雷夫斯的波特兰市政厅大
楼。立面上严整的对称构图 和传统三段做法,使它带有 一些政府大楼的威严性。 通过立面的壁柱和拱心石符 号、醒目的色彩搭配、琐碎 的装饰带,使大楼具有对传 统的追思和世俗的趣味。 作为后现代重要的里程碑式 建筑,它对于设计思想和手 法的探讨是积极的。同时, 强烈的可识别性也使它在标 志性上获得了成功。
后现代主义时期高层建筑表现手法
雕塑化造型
雕塑化造型体现了高层建
筑设计中对单体建筑外观 艺术表现的抽象手法。
现代派在这一方面主要提
倡整块、直角的构图;后 现代则提倡多体块、锐角 构图,如阿利德银行大楼
后现代主义时期高层建筑表现手法
运用曲面和斜面造型
曲面具有方盒子所难以比拟
的的表现力,运用曲面造型 也是后现代时期高层建筑造 型中一种大胆的风格。如伊 利诺斯州中心(1986,墨菲/ 扬事务所) 伊利诺斯州中心是由政府办 公楼、商场组合而成的综合 楼,在高度、体量以及商业 基层部分都与周围建筑相协 调。建筑物面向城市的主要 立面呈逐段收进的弧形,形 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造型篇
高层建筑设计
郎超 王坤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一、高层建筑的造型的历史演变
芝加哥时期(功能主义)
古典主义复兴时期(折衷主义)
现代主义时期 后现代主义时期
芝加哥时期(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
图 1 家庭保险公司大
楼 图 2 蒙纳诺克大厦 图 3 瑞莱斯大厦 图 4 芝加哥百货公司 大厦
倾斜面体形
构成
利用倾斜面造型也是高层建
优缺点
倾斜面体形造型奇特,容
筑体形塑造的常用手段。斜 面所带来的动感和韵律可以 使建筑外观舒展、流畅而富 有个性。根据倾斜面在建筑 外观上的数量与位置关系, 可以分为单面倾斜、双面倾 斜、四面倾斜、下部倾斜等 几种构成方式,其中下部倾 斜的方式又往往体现在前三 种方式中。
台阶体形
特点
沿高层主体由下至上作台阶
优点
下大上小,减少风荷载。 满足城市规划临街面与道路
状收缩,构成一块块屋顶平 台或花园。对于板式高层, 台阶可以在两端(纵向台 阶),也可以在一侧或两侧 (横向台阶)。对于塔式高 层一般从四面向上收,构成 四面台阶或多面台阶。台阶 形高层建筑运用较普遍,在 旅游建筑中尤多,在塔式高 层中更为广泛。
特点
摩天楼的设计发展趋向都
表现倾向
回复战前古典折衷主义时
在力求摆脱平庸的玻璃盒 子形式
开始重视人的感情需要,
重视新建筑与原有环境文 脉的配合 建筑风格出现多元化倾向
期的高楼式样 对历史形式的抽象表现 雕塑化造型 运用曲面和斜面造型
后现代主义时期高层建筑表现手法
回复战前古典折衷主义时期的 高楼式样
易形成一定的标志性。
除了个别体量和层数不大
的高层建筑可能采用上大 下小的倒置斜面外,一般 的倾斜面体形均沿高度增 加逐渐减小平面,对结构 抗风有利。
但是,逐层变化的平面使
得设计和施工较为复杂。
案例:泛美大厦
泛美大厦是一个48层、高260m 的方尖塔。建筑平面为正方形, 自下而上每一层的楼板都向中 间缩进,形成直线形的倾斜外 墙。它的类似于金字塔的锥形 体型缩小了主体在地面的投影 面积,有利于街道获得较多的 阳光和空气,也因此成为六、 七十年代国际式方盒子建筑在 美国盛行以来第一栋在形式上 有所创新的高层建筑。其独特 造型和突出于城市轮廓线的高 度使它成为旧金山市的标志性 建筑。建筑顶部的锥尖没有具 体的使用功能,但在夜景灯光 下为城市增添了美丽的景观。
二、高层建筑的体量组合
基座式裙房
毗邻式裙房
分离式裙房
1.裙楼的概念
一般指在一个多层、高层、超建筑的主 体底部,其占地面积大于建筑主体标准 层面积的附属建筑体。 其特征如下: 1).从外立面上看,整个建筑是个“凸” 形状的,下面面积比标准层大的部分就 像整个建筑的裙子,所以叫裙楼。又有 叫“裙房”的。 2).从结构上看,有裙楼的建筑物多有 地下室,裙楼是框架剪力墙或框架结构, 建筑主体多是剪力墙或混合结构。 3).从使用上,一般裙楼与主楼的疏散楼 梯分开使用。出入口设置一般是前门进 裙楼,后门进主楼门厅。主楼的消防疏 散一般不通过裙楼部分而直通室外。如 果裙楼作为商业综合楼或其它大型公共 场所,一般建筑物裙楼的电梯、疏散楼 梯和建筑主楼部分是完全分开设置的。
毗邻式裙房
当裙房占地面积较大时,按高 层建筑防火规范,主体建筑四 周至少在一个长边内不能扩建 裙房。这时常将主体建筑与裙 房的某一个边或角落相连,以 使塔楼靠近消防车道,形成毗 邻式组合,便于火灾扑救。这 种组合方式具有较多优点。由 于裙房与塔楼均对外开放,容 易足者各种对外、对内的出入 口与交通流线,合理地处理裙 房与塔楼的内部功能分区,而 且对于裙房不受塔楼结构的限 制,使其布置更为灵活。
5
6
7
8
现代主义时期(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
图 9 芝加哥湖滨公寓 图 10 利华大厦 图 11 西格拉姆大厦
特点:“少即是多”的理性主义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由简洁 的钢结构国际式玻璃盒子的盛行到 后期的对多种工业化造型手段都进 行了尝试,建筑思潮向多元化发展
9
10
11
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用简单几何形平面构成柱体 运用加法减法得到体量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位于北京建国门附近的中 国国际贸易中心(1989, 美国索伯尔·罗斯建筑事务 所设计,日本的日建设计 完成施工图)是方形平面 切圆角的实例。这个大型 建筑综合体的总建筑面积 40万平方米,以切角的方 形平面为造型基本单元, 构成两个高耸的塔楼—— 高155M的国际贸易中心主 楼(地下2层,地上39层, 标准层2054M 2)和91.1M 高的国际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