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级阵地建设文件

村级阵地建设文件

新市镇村级计生服务阵地规范化建设及资料完善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提高村级规范化管理水平,根据省、市开展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加强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积极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进程,按照"工作制度化、队伍职业化、管理合同化、服务系列化、阵地标准化、考核经常化"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建立有利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和谐、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任务要求(一)完善为落实村计划生育职责任务,推进工作制度化1、建立工作例会制度。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要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每月初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召集村支两委成员、村计生专职主任、计生协会会长或秘书长、育龄妇女小组长参加的工作例会。

村计生专干专题向村支两委、计生协会报告上一个月工作责任目标落实情况和下个月工作任务计划。

村级根据本村工作实际或按照镇计生办当月工作安排和反馈提示的服务信息,研究落实、分解当月工作任务,对需要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实行公决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村级工作例会要形成会议记录一式两份,一份报乡镇计生办监督落实,另一份留村级存档备查。

2、完善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

支村两委成员实行分组包干的办法,每个组级信息员至少有一名两委成员联系,协助组级信息员共同抓好组内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全面掌握组内人员的计划生育信息。

在村干部包组的同时,每位党员干部负责联系一户以上计生重点户和外出流动人口,及时准确掌握联系户的有关信息。

镇联村干部和计生工作人员负责做好联系村的工作协调、督促其相关业务指导。

3、健全落实管理服务制度。

完善村级统计台账登记、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统计资料报表管理、《服务手册》发放、《生育证》报批、已婚育龄妇女环孕情监测、避孕节育随访服务、需求信息收集分析使用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等项管理服务制度,认真落实村干部及计生人员工作职责,开展宣传教育,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

4、深化评比表彰制度。

结合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由支村两委组织制定具体评分标准,发到每家每户,采取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的办法,根据落实情况确定最后评选结果,结合村每年开展的好婆婆、好媳妇、模范计生家庭、少生快富标兵等评选活动一同表彰,大力倡导婚育新风,共建和谐幸福家庭。

5、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对因工作出现过错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计生专干,由镇党委、政府落实责任追究措施。

对出现严重问题或当年度未完成责任目标的村,除重点管理、经济处罚外,行政村不得评为先进单位,支村两委成员、计生专干不能评为先进个人、劳动模范,并按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理。

(二)健全村计划生育组织网络,推进队伍职业化1、选好配强支村两委班子。

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不断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对村(居)党支部书记缺职的,在三个月内选配到位,充分发挥支村两委班子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工资报酬按照有关规定,与计划生育工作考核成绩挂钩,由镇政府根据村计生工作考核结果予以兑现。

连续三年以上无违法生育的村(居),对村支部书记予以重奖。

2、完善村计生专干职业化管理。

按照"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女性化"的标准要求,配备村计生专干,由年龄在35岁左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无违法生育、热爱计生工作、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育龄妇女担任。

村计生专干实行公开竞聘、逐级审批、统一培训、持证上岗和乡聘、村用、市备案管理制度。

村计生专干工资纳入镇、村财政预算,依据镇计生办考核结果予以发放。

村计生专干工资与计生工作成绩直接挂钩,根据工作考核情况按季度或半年予以兑现。

村计生专干工资不低于村支部书记80%。

3、健全组级信息员队伍。

按照每组一名的模式,每组设立一个组级计划生育信息员。

参照计生专干的任职条件,由计生专干提名,通过本组已婚育龄妇女选举产生一名小组长。

组级计生信息员可以兼任村计划生育统计员、药管员、宣传员。

组级计生信息员的报酬、待遇实行定额补助或误工补贴的方式,由村级统筹发放。

4、强化协会组织建设。

按照协会《章程》选举和配备计划生育协会有关人员,建好协会理事会和会员活动小组,原则上会长由村支部书记或退下来的有威望的老干部担任,秘书长由村计生专干兼任,会员小组长由组级计生信息员兼任。

建立会员档案,会员入会应由本人申请,理事会批准,会员人数要占总人口数的10%以上,由热心计划生育事业的老干部、老党员、老知识分子、老模范、致富能手和育龄妇女组成。

协会会长的待遇报酬参照育龄妇女小组长的标准予以兑付。

(三)落实村民自治措施,推进管理合同化1、建立以村民委员会为基础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

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靠协会组织,实施"四民主一公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政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运行机制。

发动群众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依法自主、自觉地完成村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并开展生产、生活服务,促进新农村建设。

2、强化村民自治组织建设。

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的职责权限、民主决策的程序和要求。

对计划生育重要事项,如优先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三结合"帮扶户和帮扶措施的确定、违反《章程》及合约管理的计生对象的处理处罚等,村委会提出初步意见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

3、实行合约管理。

每个村(居)都要通过《合同书》的形式,规范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行为,根据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规定,建立违约金制度,运用诉讼程序解决合同纠纷,并把各项权力、义务和责任落实到位。

①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村级实际,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民主制定《村规民约》。

村委会本着精简、管用的原则,与育龄群众签订《计划生育协议书》,通过《协议书》的形式,进一步规范落实学习、宣传、管理、服务、生育指标报批、节育措施落实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工作措施,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协议书》的形式确定下来。

②签订流动人口管理合同。

对流出的育龄妇女进行登记,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与其分别签订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合同。

③签订孕期保健服务合同,落实孕情跟踪服务措施。

④签订晚婚晚育合同。

每年年初,在做好出生人口预测的基础上,村级于3、4月份集中开展未婚青年的摸底排查工作,建立跟踪管理档案,引导其签订《晚婚晚育合同》,对已达到法定婚龄尚不到晚婚年龄的未婚青年,实行联系户制度,定期上门搞好服务,监督其履行合同。

4、发挥民主监督。

村民代表会议要定期听取计生工作汇报,对计划生育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听取村民意见,接受建议、批评和监督。

计生专干和组级计生信息员对村民和村民代表提出的意见整改不力的,村民、村民代表可提出调整或罢免建议。

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把干部、党员、会员本人及家人和联系户带头实行计划生育、晚婚晚育、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作为村级评选各类先进的重要条件,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扬和奖励。

(四)以村级"六见面"服务为载体,推进服务系列化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认真抓好"六见面"为主要内容的月访视见面活动,结合访视见面,针对群众在生育、节育、不育方面的需求,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提供群众满意的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采集和随访服务。

1、婚前教育。

有针对性的加强适龄青年婚育指导,每年必须组织一次未婚青年专题培训班,以举办学习班、发放宣传材料和远程电视教育讲座等形式,普及生殖保健科普知识、避孕节育知识、优生优育知识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等,引导广大未婚青年签订《晚婚晚育合同》,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加深对生理卫生知识、避孕节育知识的了解,并做好建档管理工作,以合同的方式规范婚育行为。

2、生育服务。

及时填报新婚信息,对不到晚育年龄或近期不愿生育的育龄夫妇,要将避孕药具送到家,做好药具随访服务,避免出现意外妊娠。

对符合办理《生育证》的育龄妇女,提前一个月登门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宣传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

为初次生育的育龄夫妇发放《服务手册》,做好登记上报工作;对要求再生育的育龄夫妇,根据实际情况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帮助育龄夫妇办理二孩生育证,指导持《服务手册》、《生育证》育龄妇女签定《不选择鉴定胎儿性别和流引产保证书》。

3、优生优育指导。

对持《服务手册》和《生育证》的育龄妇女,提供优生优育、孕期保健指导,实行孕情全程跟踪服务,每个季度组织持《服务手册》、《生育证》的育龄妇女到镇服务站健康查体及孕情检测服务一次,并指导服务对象在孕两个月内上报孕情。

4、避孕节育服务。

协助镇计生服务站技术人员,对需要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育龄群众,在其充分知情的基础上,指导自主选择以长效措施为主的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

为产后满月的育龄夫妇提供多种可选择的避孕药具,并对药具性能进行详细说明;指导生育一孩的育龄夫妇三个月之内到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放置宫内节育器或采取其它避孕节育措施;生育二孩的育龄夫妇,一个月之后实施绝育手术或采取其它避孕措施。

5、随访服务。

做好产后和各种节育术后随访工作。

①使用避孕药具随访:村计生工作人员每月对全村使用药具对象上门随访一次,做好避孕药具发放、随访登记工作,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按时服用、使用效果、副反应及处理和经情等,并由随访对象在随访记录上签名。

②放置宫内节育器随访:放置宫内节育器后一般在3天、7天、1个月、3个月、半年、一年分别随访一次,以后每年随访一次,特殊情况可随时复查。

③女性绝育手术随访:一般在术后3天、7天、三个月内每月随访一次,手术半年后每半年随访一次。

④男性绝育手术随访:一般术后3天、7天和3个月、半年和一年分别随访一次,以后每年随访一次。

⑤流引产手术随访:一般术后3天、7天、两周和一个月随访一次。

⑥产后随访:一般产后出院3天、7天、两周、1个月分别随访一次。

⑦皮下埋植术后随访:一般术后7天、一个月、半年、一年分别随访一次,以后每年随访一次。

6、信息收集及处理服务。

①信息收集。

建立完善《群众需求信息采集卡》、《育龄群众需求信息记录报告单》和《育龄群众需求信息办理情况反馈单》使用制度。

由组级计生信息员定期收集本组育龄群众需求信息和服务效果评议信息,填写《群众需求信息采集卡》,月末汇总填写《育龄群众需求信息记录报告单》,也可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集中收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