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扫描探针加工技术

第五章 扫描探针加工技术



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NSOM)



与STM和AFM的区别: 固体探针变成扫描光源 扫描光源是有极细尖端的玻璃 或石英光学纤维 光纤探针的外壁沉积一层金属 防止光波泄露 探针开口处形成一个极细光点 即光探针,光探针照射样品的 反射光由光子探测器接受,获得 样品的表面光学像。
STM曝光
传统电子束与STM曝光计量比较
相同曝光线宽STM曝光需要的曝光剂量更多
NSOM曝光
3种不同的探针结构
金属沉积层: 防止光泄露 孔径大
无金属沉积层 光泄露 孔径小
金属针尖 激光侧面照射 孔径小 40nm
NSOM曝光应用



适合对一些自组装单层膜(Self-assembled monolayer, SAM)的曝光 有些分子能够根据与衬底材料表面的亲和势而自动组 装形成紧密排列的单分子层 烷硫醇分子在金表面的自组装 NSOM曝光可以在烷硫醇分子层上形成小于光探针孔径 的图形
材料表面结构特征研究

STM 应用

槽宽=253.4nm 槽深=35.294nm 条宽=154.2nm
材料表面结构相变研究
STM 应用
两个Si原子的二聚体结构
单原子缺陷
结构发生变化
具有加热功能的STM研究Si结构相变
STM 应用
QUANTUM CORRAL (量子栅拦)
Courtesy: Dr. Eigler (IBM Almaden)
Dendrimer-like Gold Nanoparticle[3]
DNA Translocation in Inorganic Nanotubes[4]
Diameter-Dependent Growth Direction of Epitaxial Silicon Nanowires[5]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产生:1982年

原子力显微镜的构造
CCD CameraFra bibliotek激光头 扫描管
控制器 防震台
DI MultiModeV 扫描探针显微镜
AFM 应用

纳米结构加工 用AFM技术能搬运分子、原子,构建纳米结构器件, 可以用AFM在某些金属表形成纳米级的点阵,以实 现超密度信息存储等等。
STM和AFM的区别

对样品要求:STM要求样品是导体或半导体,AFM 也可用于非导体 真空度:STM以来于隧道电流成像要求真空度高, AFM可在大气液体中测量
引言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产生及原理 扛蚀剂曝光加工 局部氧化加工 添加式纳米加工 抽减式纳米加工 高产出率扫描探针加工




扫描探针加工技术出现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以后 长时间使用STM观察硅后,在样品表面留下了一些 扫描线图形。 这些图形是表面局部氧化现象。 标志着扫描探针加工的开始。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近场扫描光 学显微镜NSOM 统称扫描探针显微镜SPM


AFM探针的针尖
原子力显微镜基本原理
检测器能精确检测 到反射激光光斑上 下左右的移动。 此信息经反馈系统 转化为控制压电扫 描器的电压信号。 样品表面每一点上 压电扫描器的起伏 信息被计算机记录, 经信号转换处理后 获得样品图象。

隧道电流法: 基于STM原理实现的。将微悬梁 看成样品,在微悬梁上还有一微小 探针接触。微悬梁和探针间施、加 一偏置电压,他们之间便产生了隧 道电流。当微悬梁因为和样品间的 原子间力的作用而位置发生改变, 那么他和探针之间的位置也发生相 应的变化,导致隧道电流发生指数 级的变化,那么测量原理就变成了 STM的测量原理了。


什么是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e,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能干什么?
空间高分辨率: 横向0.1nm,纵向<0.01nm,
直接观察物质表面原子结构,进入微观世界。

STM怎么工作的?
量子隧道效应 + 精密机电控制 + 微弱信号处

11

经典物理学: 物体越过势垒,有一阈值能量;粒子 能量小于此能量则不能越过,大于此能量则可以越 过。 量子力学: 即使粒子能量小于阈值,很多粒子冲向 势垒,一部分粒子反弹,还会有一些粒子能过去, 好像有一个隧道,故名隧道效应。就像在山坡上开 一隧道,自行车从中穿过一样。可见,宏观上的确 定性在微观上往往就具有不确定性。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原理
隧道效应是波动性的结果: 量子力学 微观粒子行为,具有波动性,粒子性 U(x)
U0
入射波+反射波 透射波
0
a
13
x
应用:STM,隧穿二极管,IC集成度的物理下限…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原理
量子隧道效应
经典
量子
14

电子围绕原子核转一周大约需要150阿秒的时间(1阿 秒=10-18 秒)
4HF + SiO2 = SiF4 (气体)+ 2H2O 2HF + SiF4 = H2[SiF6]
局部加工氧化
影响局部氧化的因素 施加的探针偏压 探针扫描速度,即每点逗留时间 环境空气湿度: 湿度大形成散焦 局部氧化范围增加 二氧化硅线条变宽
SNOM图像: 玻璃表面 单层聚苯乙烯纳米球 (200nm)
SNOM加工:20nm的线 条图形
5.4 局部加工氧化
局部加工氧化

硅在空气中表面几个原子层厚的二氧化硅层,即氧化层 氢氟酸可以去除氧化层,留下一个单原子层氢原子即氢钝化 探针高电场下,108Vcm-1 水分子与氢原子反应使硅表面氧化 探针在表面扫描 氧化硅图形形成 可作刻蚀掩模

优点: 简单易操作 任何探针都可以附带进行纳米加工

局限性: 加工精度有限: 几十纳米 加工深度有限:几十纳米 加工速度低:扫描速度低,每秒微米亚微米 加工面积小:几十微米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产生的必然性
表面结构分析仪器的局限性
Ruska
1933年 Knoll
电子显微镜
透射 电子 显微 镜
场电 子显 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基本原理

AFM是利用原子之间的范德华力 (Van Der Waals Force)作用来呈 现样品的表面特性。 两个原子之间的作用力与他们之间距 离有关 原子力显微镜就是利用原子之间微妙 的关系来把原子样子给呈现出来。


σ:原子的直径
r : 原子之间的距离
原子力显微镜基本原理

将一个对微弱力极敏感的微悬臂一 端固定,另一端有一微小的针尖, 针尖与样品表面轻轻接触,


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发明者宾尼(G.Binnig)和罗雷尔(H.Rohrer)在 1986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9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产生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原子力显微镜(AFM)
近场扫描光学显微境 (SNOM) 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 (BEEM)
扫描力显微镜(SFM)
扫描探针显微镜 (SPM)
STM 应用
QUANTUM MIRAGE (量子幻影)
Nature, Feb. 2000
Courtesy: Dr. Eigler (IBM Almaden)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1985年,IBM公司的 Binning和Stanford大 学的Quate研发出了原 子力显微镜(AFM), 弥补了STM的不足,可 以用来测量任何样品 的表面。
STM曝光

STM曝光最早报道于20世纪80年代 获得22nm宽的曝光线条,用金属溶脱工艺形成相 应的金属线条图形 STM做电子束曝光时,在恒电流模式,但电压比 STM成像电压要高,十几伏或几十伏电压
STM曝光
STM曝光的特点


1)要求抗蚀剂层必须很薄,一般不超过50nm 2)STM探针与曝光面之间没有任何电子透镜系统;传统 电子束曝光系统有透镜聚焦系统 3)STM曝光是低能电子曝光,比传统电子束曝光剂量大


通过控制针尖与样品表面的间距,并使针尖沿表面进行精
确的三维移动,就可把表面的信息(表面形貌和表面电子态) 记录下来。
18
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基本组成示意图

极细探针与研究物质作为两个探极
针尖样品间距离:小于1nm 逐点扫描获得各点隧道电流谱
电路计算机信号处理
显示屏上显示原子排列结构

恒电流式:适观察表面形貌起伏较大样品。 恒高式:扫描速度快,减少噪音等,不能用于观察表 面起伏大于1nm 的样品。

激光检测法 二极管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经 过光学系统聚焦在微悬臂背面,并 从微悬臂背面反射到由光电二极管 构成的光斑位置检测器。在样品扫 描时,由于样品表面的原子与微悬 臂探针尖端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微悬臂将随样品表面形貌而弯曲起 伏,反射光束也将随之偏移,因而, 通过光电二极管检测光斑位置的变 化,就能获得被测样品表面形貌的 信息。目前的AFM都是采用这种检 测模式。



STM通过场致发射电子对抗蚀剂曝光 场致发射电流密度与电场强度有关 发射阀值电场强度 2×107Vcm-1 只有大于这个阀值 才能够发射电子 一旦发射,电流随 电场强度迅速增加
STM曝光



较低电压下,获得发射体表面高电场强度有两个办法 一是采用非常尖细的发射体 二是将发射体尽量靠近阳极电极 STM的结构和工作方式能够满足这两个条件 STM探针半径一般几纳米或几十纳米 STM探针与样品表面距离不超过10纳米 探针与样品间十几伏的电压即产生2×107Vcm-1以上 电场 如样品是涂覆抗蚀剂的平面材料,电子即可以导致抗 蚀剂曝光,机理类似低能电子束曝光 AFM以STM方式工作时,也可以实现抗蚀剂的曝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