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构成之一,随着全民体育的发展和推广,体育在人们的生活中影响也越来越大,体育进入高职院校的教学已经具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入,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时期。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体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一、根据学生基础面不同采用分层教学
为了规范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教育部与2002年8月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纲要第八条明确指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法在现实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练习中注意让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同时,找出个体差异上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纠正,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有机械加工、机电工程、服装加工、数控技术等二十多个专业,各专业的班级人数、男女比例、生源地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各年级的体育课程和实习课程安排时间相冲突。
这使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评价标准的要求等方面也难以区分。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因而,体育基础情况、身体素质有较大的差异,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认知能
力也不同。
这些状况不仅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在教学上容易造成学生“良莠不齐”的现象,在评定学生体育成绩方面,容易造成不合理现象。
因此,有必要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上实施分层次教学。
二、运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不够,认为体育不参加考试,平时只要能轻轻松松地玩玩就可以,故对学习一些技术动作的积极性不高,这就给上课带来一定的难度。
但我在上课时巧妙地穿插了一些游戏,学生对其很乐意接受,上课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上课时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以积极态度投入教学中,我一般都安排了集中注意力的游戏。
为了使学生在进行各种运动后从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必要的放松与恢复,我一般都安排了放松性游戏。
在上课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内容设置了不同的游戏。
如在上田径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奔跑能力,组织进行“追地滚球”的游戏;在上篮球课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时,组织“打龙尾”的游戏等等,并且不断地利用和创编新的游戏,使每一个游戏都有一种新鲜感和一种“一睹为快”的想法。
通过贯彻“游戏法”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愉悦了心情,又学习到了基本技术动作技能,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对体育运动由陌生到产生兴趣,培养了他们终身体育
的意识。
从毕业的信息反馈中可以看出,由于平时的良好锻炼,使学生有了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很受用人单位和社会人士的好评。
三、注重拓展教学法的运用
通过在拓展教学内容和课堂细节上设计,培养学生对体育运行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挖掘和发挥,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通过调查发现,拓展课程实施前后,绝大部分学生都比以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并且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增多,在自信、团队配合、沟通、交际能力、领导力、心理承受力和责任感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课程实施前,老师若不提要求,上课时没有人能真正的大胆的出来领导其他同学进行自主性的活动;拓展课程实施后,大部分同学都具备了领导其他同学进行自主性活动的能力,他们自己也觉得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和提高,且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有较明显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转变而改变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涉及体能、生理、心理、保健、卫生、环境保护、营养等多学科,充分体现了跨学科与综合性的特点,新课程更利于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必将开设新的体育教学项目,这就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随之转变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学技能,提高教育队伍的师资力量,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以适应新的专业技能发展的需求。
可针对劳动强度和损伤特点加强对应身体肌肉和肢体的训练,
开设体育保健教学,如运动处方、疲劳的恢复调整、劳动损伤与预防、体育与休闲等。
发展职业技能的身体素质,应有预见地开展职业性运动生理机能补偿与职业病防治教学,使学生逐渐适应并增强职业体能,让体育运动与体育保健伴随学生终身。
五、结论
为满足新形势技术型人才素质的要求,高职院校育教学不能单纯以身体训练为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更注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多方位全面的发展其身体素质,朝着快乐型、健康型、多元型的方向发展。
体育教学方法应注重兴趣培养和各项机能素质提高,应根据不同专业需求改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基础的层次采用逐一对待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德育渗透,注重职业特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激发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玉彬.浅谈职专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12(3):23-25.
[2]余学好.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92-94.
[3]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4,04(1)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