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语言学

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语言学

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语言学
20世纪50年代后半叶,美国语言学界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转换生成语法,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是欧美语言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一种,猛烈地冲击了当时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因此,它的诞生被称为“乔姆斯基革命”。

其标志是《句法结构》的出版,其创始人就是A·N·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

乔姆斯基,1928年12月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研究希伯来语的学者。

中学毕业之后,乔姆斯基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语言学、数学和哲学。

1951年完成硕士论文《希伯来语语法》。

1951—1955年,乔姆斯基以哈佛大学学术协会会员身份从事语言学研究工作,写出《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Linguistic Theory),后返回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

1957年,他把自己的博士论文缩写成《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在荷兰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

此后,他的语言学思想开始在语言学界、心理学界和哲学界引起重视。

他的主要著作有:《句法理论若干问题》(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1966),《笛卡儿语言学》(Cartesian Linguistics)(1966),《语言与思维》(Language and Mind)(1968),《对语言的思考》(Reflections on Language)(1975),《规则与表达》(Rules and Representations)(1980),《支配与约束讲稿》(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1981),《语言知识》(Knowledge of Language: Its Nature, Origin and Use)(1986)
主要观点:
他对斯金纳“强化生成说”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反对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理论来解释语言现象,认为:1、语言能力是人类先天具有的;2、语法是生成的,儿童生下来就具有一种普遍语法;婴儿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

这个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LAD)实现的;3、语言是创造的,也即获得语言并不是去学会特定的句子,而是利用组句规则去理解和创造句子;4、每—个句子都有两个结构层次——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显示基本的句法关系,决定句子的意义;表层结构则表示用于交际中的句子的形式,决定句子的语音等。

句子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变为表层结构,从而被感知和传达。

转换生成语言理论的发展时期:
1、古典理论时期(1957—1965)
《句法结构》(1957)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TG)的诞生。

该理论有三个特征:首先,强调语言的生成能力;其次,引入了转换规则;最后,语法描写中不考虑语义。

2、标准理论时期(1965—1972)
《句法理论若干问题》(1965)的出版标志着标准理论时期的到来。

在标准理论时期,乔姆斯基作了较大调整,把语义纳入了他的语法体系。

他认为生成语法应该包含三大组成部分——句法部分、音系部分和语义部分。

3、扩展的标准理论时期(1972—1979)
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乔姆斯基对标准理论进行了两次修正:第一次修正被称为“扩展的标准理论”(EST),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Deep Structure, Surface Structure and Semantic Interpretation)(1972)为转折;第二次修正被称为“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REST),以《关于形式和解释的论文集》(Essays on Form and Interpretation)(1977)为代表。

它们被统称为“扩展的标准理论”(EST)。

乔姆斯基第一次对标准理论进行修正时,把部分的语义解释移到表层结构。

而他的第二次修正则把语义解释完全放到了表层结构上,并且相应地从语义解释规则中得出了逻辑表达式。

至此,语义被完全排除在句法范围之外。

4、管辖和约束理论时期(1979—1993)
“管辖和约束时期”(GB)这一时期以《管辖与约束讲演集》为代表。

“管辖和约束理论”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一个新方向,那就是语言中的“空范畴”(EC)。

5、最简方案时期(1933— )
1993年乔姆斯基《语法理论的一个最简方案》的发表使他开创的生成语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最简方案阶段。

在最简方案中,传统概念上的管辖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概括性更强的“特征核查理论(feature checking theor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