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黄炎培及其职业教育思想

解读黄炎培及其职业教育思想


二、黄炎培职教思想主要观点、论述解读
(六)职业精神的论述:“金的人格,铁的纪律”
黄炎培始终倡导和要求做人第一。 认为教育的根本在于教人做人,教人做事,强调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 对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更应该教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他认为职业教育应“注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指导有助于协调在人才培养和使用领域中的各种关系, 谋求人与职业的最优化组合。
“职业指导,外适于社会分工制度之需要,内应天生人类不齐才性之
特征,心理学者乃运以邃密之研讨,设为若干原则和方法,教育家乃得
依之以施教,百业效能赖以增进,人类亦因以获得执业的乐趣。”
二、黄炎培职教思想主要观点、论述解读
对封建教育宣扬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
书高”等旧观念所造成的影响深有感触。而兴起于清末的实业教育,“其功 课重理论而轻实习”,使学生“有读书之惯习”,却普遍缺乏动手劳动的习 惯,造成培养出的学生“贫于能力而富于欲望”。
二、黄炎培职教思想主要观点、论述解读
(三)职业教育教学原先生其人
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
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
1914年2月至1917年春,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 山东、北京、天津等地考察。 随中国游美实业团体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座学校,广泛接触各界人 士,尤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
李、杜。思力沉厚,趣味隽永,章调铿锵。兴到落笔,虽语必工,富于著述。
著作有《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新大陆之教育》、《东 南洋之新教育》、《中国商战失败史》(合作)、《中国教育史 要》、《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海环游记》、《断肠集》、《蜀道》、 《抗战以来》、《延安归来》、《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 《黄炎培教育考察日记》、《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八十年
一 黄炎培先生其人
1915年4月,随农商部“游美实业团”赴美报聘,考察教育,撰写《旅美随
笔》。黄炎培还到日本、菲律宾、南洋各地考察。每次考察均有记录,并结集出
版。 他认为办教育如同治病,知病源才能开好药方,做到对症下药。 “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国内考察,寻病源也。方书诚不可不读,而病所由来, 其现象不一,执古方治今病,执彼方治此病,病曷能已。”
二、黄炎培职教思想主要观点、论述解读
(四)大职业教育观
黄炎培先生于1925年底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的主张,他认为职业教育不 能囿于职业教育而不顾政治,不顾社会经济和一般教育,职业教育必须参与政 治才能尽其社会职责。职业教育要“更注重于共同之大目标”,要着眼于社会
和国家的需要,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其一,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级
一 黄炎培先生其人
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与张澜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治同盟,担任
第一任主席。
1945年12月在重庆又与胡厥文 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
1945年7月应邀访问延安。之后
写成《延安归来》一书,如实介绍延 安。
一 黄炎培先生其人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破“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欣然从政。1949年9
二、黄炎培职教思想主要观点、论述解读
(二)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之论述
黄炎培先生还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科学化,他认为职业教育“直接求百业 的进步,间接关系民生国计大问题,并不会在科学以外,别有解决的新方法。” 黄炎培先生认为所谓科学化,就是“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即办职教
要力求因时因地制宜、注意调查试验、勤于总结推广,并用科学管理方法组织
故他均从中国实际需要出发进行考察。
一 黄炎培先生其人
1917年赴英国考察,同年5月
6日,联络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 士在上海发起建立中华职业教育社。 次年,创建中华职业学校。此后数 十年时间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主要通
过中华职业教育社这个基本阵地来
展开。1921年被委任国民政府教育 总长而不肯就职。
一 黄炎培先生其人
来》、《南洋华侨教育商榷书》、《我之人生观与吾人从事职业教
育之基本理论》、《中国关税史料》、《对外贸易史料》、《淞沪 抗日史料》,诗集《断肠集》、《苞桑集初稿》、《红桑》等。家 乡故居建有纪念馆。
二、黄炎培职教思想主要观点、论述解读
推动和发展当代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无论是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还是实
践探索方面,都绕不开黄炎培先生。黄炎培先生是一面旗帜,其职业教育思想
(五)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指导对人才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一个人职业和
才能相当与不相当,相差很大。用经济眼光看起来:要是相当,不晓得 增加多少效能;要是不相当,不晓得埋没多少人才。” “苟社会分工制 度一日不废,而人类天生才性一日不齐,职业指导虽永远存在可也。”
主张职业指导既要考虑个人的身心特长,又要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促使社会事
各类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其二,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适应社会,特别是产业 界的需要,同时,产业界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其三,除了正规的职业教
育学校之外,还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包括特殊人群的职业教育。
二、黄炎培职教思想主要观点、论述解读
(四)大职业教育观
他认为:“1、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2、只从教育 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3、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 职业教育。”他提出“职业教育必须同时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配合,与社会生活
黄炎培先生意识到偏重理论知识是职业教育的大忌,为了避免实业教育的 这种流弊,黄炎培先生大力倡导并实施“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 则。我们今天倡导和推行的“理论联系实际”“理实一体化”模式,强调动手
能力,这与黄炎培先生的教学原则惊人般的一致。特别是在大陆地区应试教育
盛行,“高分低能”现象层出不穷,全社会大声疾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 真切地感怀黄炎培先生的远见卓识。
针对20世纪初叶我国教育普遍不发达且教育普及率低等具体情况,黄炎培先生
认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努力让学生得以就业方面。黄炎培将其总结为:“谋 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
力之准备。”而最终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二、黄炎培职教思想主要观点、论述解读
曾参与起草1922年学制,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和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河
海工程专门学校筹备主任(现河海大学)、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上 海商科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 后,黄炎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创办《救国通讯》﹐宣传爱国主义﹔组织 上海市民维持会(后改为上海地方协会)﹐支持淞沪会战。
1899年时在松江府以第一名取中秀才。
1901年入南洋公学﹐选读外文科﹐受知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
1902年后又中江南乡试举人。
1903年返乡兴办小学堂。
1905年参加同盟会。
一 黄炎培先生其人
辛亥革命前,先后创办和主持广明小学和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在爱国学社、 城东女学等新教育团体和学堂中任教,并参与发起江苏学务总会。 辛亥革命后,任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 务科长兼教育科长,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 全力以赴改革地方教育,全面规划建设了 省立高、中等学校和县立小学,省教育会 副会长。
(二)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之论述
他认为,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与社会各个体系广泛沟通,“办 理职业教育,必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职业教育的原则,着重在 社会需要”,社会需要何种人才,就办何种学校。
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社会化论述,内涵颇为丰富,包括:办学宗旨社会
化,培养目标社会化,办学组织社会化,办学方式社会化等等,对现代社会的 职业教育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年12月21日),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川沙县
(今属上海市)人。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社会 活动家,杰出的民主人士,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近现代 职业教育的先驱、奠基人。
一 黄炎培先生其人
1878年10月1日(清光绪四年九月六日)出生川沙镇内史第,早年父母
双亡。 1887年随外祖父发蒙,接受传统教育。迫于生计,年未弱冠,即在家乡 任塾师。
相配合,才能兴旺发达”;他认为“必须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沟通和
联络”,“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这就是黄炎培先生的 “大职业教育观”。当前推动大职业教育可以从他的思想中得到许多启示。
二、黄炎培职教思想主要观点、论述解读
(五)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可以 有效地帮助和促进人们天赋个性与特长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注意发展
学生的天赋能力是黄炎培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特点。如果让每个学生都了解
自己的个性和职业倾向,了解职业以及自己所适合的职业,这就需要借助职 业指导这一形式,根据客观事实,过去经验,科学方法,精密观察,以指导 个人选择与其个性相适合的职业。
二、黄炎培职教思想主要观点、论述解读
(五)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
二、黄炎培职教思想主要观点、论述解读
(二)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之论述
职业教育的社会化与科学化是黄炎培先生非常重视的,被其奉为办理职业 教育机构所应遵循之基本方针。 黄炎培先生注重职业教育的社会化,是因为他看到了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 与社会生活有更紧密的联系,更严格地受到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制约。
二、黄炎培职教思想主要观点、论述解读
业与个人才智都得到发展,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宗旨完全一致。
二、黄炎培职教思想主要观点、论述解读 (五)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
黄炎培先生除了重视职业教育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外,他更注重学生在人格上、 意志上、情感上、关键能力上的成长。他认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 并服务于社会。1919年,黄炎培先生批判了只着眼于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之弊端, 指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