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了解我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感受我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本课,能运用所学分析方法,认识其他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和特点
情感方面:通过本课学习,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楼)
三、教学难点:能从结构、布局、功能、文化、艺术等方面去分析其他传统民居建筑。
(知识迁移)
一备
民居建筑:福建土楼、蒙古包、傣族竹楼、黄土高原下沉式窑洞
民居建筑:皖南民居
广东开平碉楼、北京四合院、中国民居
建筑为什么如此多样化?
中国人口众多、民族众多、造成的不同的文化差异、地形不同、气候差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人类最初的民居是什么样呢?
1、旧石器时代就产生了,“穴居”、“巢居”:
2、封建社会有一种新的民居形式出现:院落式的民居。
产生院落式民居的原因是什么?秦砖汉瓦技术的扶持。
封建的农耕社会,建筑上儒学、礼教的渗透。
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与特点:
你知道中国特色民居建筑吗?
客家土楼
北京四合院
黄土高原下沉式窑洞
西南干栏式竹木楼
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与特点:
从结构、布局、功能、文化、艺术的角度分析福建土楼
结构布局功能文化艺术
外墙生土夯筑、内部木架结构、利用地势、材料天然。
以祖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中心为内庭院,安置有厅堂、水井、厨房等公用设施,楼上是统一规格的卧房,并以走廊相连。
防风抗震、防御性强、循环利用。
聚族而居、邻里和睦。
造型富有特色,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想一想:
土楼外立面地下两层为什么不开窗户?而仅在三层以上开小窗吗?
防御、防风、抗震
北京院落民居: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民居的典型形式。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北方院落民居——北京四合院:
结构:单栋单层的房屋围合而成,木架为房屋主体,辅以砖石结构,坚固稳定。
北方院落民居——北京四合院:
布局:方形院落、中轴对称。
四方的房屋各自独立,中心有庭院。
北方院落民居——北京四合院:影壁、游廊、垂花门
功能:垂花门区分“外宅内院”,影壁起着阻挡视线的作用。
游廊连接各个房屋,遮阳避雨。
北方院落民居——北京四合院:青砖灰瓦、砖雕彩绘
艺术:四合院内的陈设和绿植,整体建筑色调灰青,给人印象十分朴素。
精美的砖雕彩绘,为四合院增加了细节之美,突破了色彩单一性。
院内的植物和陈设处处体现了主人的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北方院落民居——北京四合院:
神髓:四合院的神髓在于一个“合”字,将一个家庭所有成员“合”在一起,“庭院深深深几许”,在这古老的院落中感受这中国式的诗境。
中国传统民居——干栏式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皖南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与特点:
你能说说黄土高原窑洞和西南干栏式竹木楼各自的建筑特点吗?它们之间有没有共同点?
共同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黄土高原窑洞
西南干栏式竹木楼
借地势开凿空间冬暖夏凉、节省材料
防潮通风、取料方便
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与特点:
“移动的房子”指的是哪个民族的民居建筑?为什么要建造成这样?
拆装容易、便于搬迁、适合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
蒙古包
由此可见,由于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课后拓展:
用相机拍摄你身边的民居建筑,把他们制作成展板或宣传
小报,在班级展示交流。
本课小结:
“院落式民居,正像中国建筑的屋顶一样,被覆地面——这种精神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为人们尘世生活的和谐幸福提供一个衡量的标准,中国式的屋顶表明,幸福首先应该在家里找到——”——林语堂
二备
1、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楼、蒙古包、上海石库门……
师:同学们知道这些建筑是哪里的吗?
生:知道,北京四合院……
师:为什么中国传统民居会如此多样化呢?好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中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板书课题)
2、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
(1)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课题播放图片: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楼、黄土高原下沉式窑洞、干栏式木楼、云南“一颗印”民居
师:想一想,这些建筑都有哪些独特之处?它的特点是什么?
生:观察、思考
师:总结五大特色民居建筑的特点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民居的典型形式,之所以叫“四合院”,是因为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
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大门,关起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院内,四面房子都像院落中心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结构:单栋单层的房屋围合而成,木架为房屋主体,辅以砖石结构,坚固稳定
功能:垂花门区分“外墙内院”,影壁起着阻挡视线的作用,游廊链接各个房屋,遮阳避雨
艺术:整体建筑色调灰青,给人印象十分朴素。
精美的砖雕彩绘,为四合院增加了细节之美,突破了色彩单一性,院内的植物和陈设处处体现了主人的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文化:四合而居寓意家庭和睦、祖孙同堂的愿望,房屋的建制与布局体现了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福建客家土楼
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是具有聚族而居和防御作用的多层高楼住宅。
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
其中圆形土楼是福建客家民居的代表形式之一。
土楼外墙用夯土,内部用木屋架,
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
中心为内庭院,安置有厅堂、水井、厨房等公用设施,楼上是统一结构的卧房,并以走廊相连,这种统一的结构使土楼内部显得完整而又韵律。
福建土楼200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结构:外墙生土夯筑,内部木架结构,利用地势,材料天然布局:以祖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中心为内庭院,安置有厅堂、水井、厨房等公用设施,楼上是统一规格的卧房,并与走廊相连
功能:防风抗震,防御性强,循环利用
文化:聚族而居,邻里和睦
艺术:造型富有特色,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黄土高原下沉式洞窑
在地平线上挖出院落后,在其四面洞壁上掏出若干口窑洞,就形成了一个由四面窑洞组成的完整院落,即下沉式窑洞。
黄土高原上的下沉式洞是中国窑洞民居中最珍贵的形式,它的特点是节省建筑材料,隔音性好,冬暖夏凉
干栏式民居
它是傣族最富特色的传统住宅形式,以竹或木为主要材料,底层架空搭成小楼,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和储存杂物等,也可防野兽。
它具有取材便利和防潮通风等特色。
云南“一颗印”民居
滇中地区标准的土木结构房屋称为"一颗印",为三间四耳一
倒座,实际因经济情况有所增减,正房和耳房均为二层楼房,倒座多数为平房,少数为楼房,但空间极矮。
正房较高,耳房矮一些,这样长辈居住的正房采光就比较好。
中间为天井,多打有水井,铺石板, 作为洗菜洗衣休闲的场所. 为安全起见,传统的房屋四周外墙上是不开窗户的,都从天井采光。
整座“一颗印”,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便,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向形成无规则的散点布置。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干栏式木楼和黄土高原窑洞有没有共同点呢?
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黄土高原下沉式窑洞借地势开凿空间,冬暖夏凉,节省材料。
干栏式木楼防潮通风,取材方便(2)欣赏其他传统民居建筑
课件播放:广东开平碉楼、上海石库门、皖南民居、藏族碉房、蒙古包
师:你能从结构、功能、布局、文化、艺术等方面去看待这些传统民居建筑吗?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概括
3、作业布置
用课上所学的分析角度向同学们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少数民族民居(手抄报形式)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活动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心得(学生回答)
(2)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易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
学中多讲授少互动的情况还有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