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作业指导书目录1 游离碱度的测定2 页2 PH值的测定 4-5 页3 总酸度的测定 6—7 页4 游离酸度的测定 8—9 页5 促进剂浓度的测定 10 页6 电导率的测定 11—12 页7 固体份的测定 13—14 页8 灰份的测定 15—16 页8 颜基比的测定 17—18 页9 磷化膜重的测定 19 页附录一1 常用指示剂的配制 20 页2 0.1mol/L HCL 标准溶液的配制 20-21 页3 0.1mol/L 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 21-22 页4 0.1mol/L H2SO4标准溶液的配制 22-23 页附录二1 前处理电泳线工作液工艺参数及检测频次 24—26 页1 游离碱度的测定1.1目的:确认预脱脂、脱脂槽液的游离碱度是否符合工艺规定。
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槽液的游离碱度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生产需求。
1.2适用范围:预脱脂、脱脂槽液1.3 仪器1)三角瓶 250ml 2只2)刻度移液管 10ml 1只3)滴瓶 50ml 1只4)酸式滴定管 50ml 1只5)烧杯 100ml 1只6)滴定管架 1个1.4试剂1) 0.1mol/L H2SO4标准溶液2)酚酞指示剂1.5测定方法1)取酸式滴定管1只,注入0.1mol/L H2SO4标准溶液,赶尽气泡后调整液面至0.00ml的刻度,备用;2)用移液管吸取工作液10ml,置于250ml的三角瓶中;3)加酚酞指示剂三滴,此时溶液呈红色;4)滴定工作液,当工作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为滴定终点,记下H2SO4标准溶液的用量;5)按上述操作步骤平行测定两次,取平均值。
1.6 计算游离碱度(点)=C×V/0.1式中:C 为H2SO4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V 为两次滴定H2SO4标准溶液的平均用量2 PH值的测定2.1目的:确认表调、纯水三、电泳槽液及新鲜UF液的PH值是否符合工艺规定。
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槽液的PH值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生产需求。
2.2适用范围:表调、纯水三、电泳、UF1、UF2槽液及新鲜UF液2.3仪器1)实验室PH计 FE20 1台2)凝胶电极 LE438型 1个3)烧杯 50ml 3只4)洗瓶 250ml 1只5)滤纸2.4试剂1)硼砂缓冲溶液 0.01mol/L混合磷酸盐缓冲溶液 0.025mol/L2)氯化钾溶液 3mol/L3)蒸馏水2.5 PH值的测定方法1)使用电极前仔细检查PH敏感膜,确认有无损坏。
2)取下盛液套,用蒸馏水清洗PH敏感膜、液络部和电极体,然后用滤纸轻轻吸干电极表面的液体,注意不要摩擦PH敏感膜以防静电影响电极的响应时间。
3)将电极平缓地移至垂直位置,以防敏感膜内存有气泡,玻璃电极的内参比部分必须浸在无气泡的内缓冲液中,内缓冲液必须充满敏感膜球泡。
4)将电极电缆的BNC和NTC接头分别接入PH计相应接口处。
5)用标准PH缓冲液对PH电极进行校准(校准步骤详见使用说明书),校准完毕后,用蒸馏水清洗PH敏感膜,液络部和电极体并用滤纸轻轻吸干。
6)将校准好的电极放在需要测量的样品中并按读数键开始测量,画面上小数点闪动。
自动测量终点A是仪表的默认值。
当电极输出稳定后,显示屏自动固定,并显示所测样品PH值。
7)测量结束后,必须清洗电极,并盛有三分之一3mol/L KCl溶液的盛液套装回到电极的头部。
2.6注意事项(1)本PH计自带有温度探头,因此在测量时屏幕将显示ATC符号和样品温度。
(2)切勿将电极存放在蒸馏水中否则将缩短电极的使用寿命。
3 总酸度的测定3.1目的:确认磷化槽液的总酸度是否符合工艺规定。
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槽液的总酸度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生产需求。
3.2适用范围:磷化槽液3.3仪器及试剂1)三角瓶 250ml 2只2)刻度移液管 10ml 1只3)滴瓶 50ml 1只4)碱式滴定管 50ml 1只5) 0.1 mol/L NaOH标准溶液6)酚酞指示剂7)烧杯 50ml 1只8)滴定管架 1个3.4测定1)取碱式滴定管1只,注入0.1 mol/L NaOH标准溶液,赶尽气泡后调整液面至0.00ml的刻度,备用;2)用移液管吸取工作液10ml,置于250ml的三角瓶中;3)加酚酞指示剂三滴,此时溶液呈无色;4)滴定使工作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并保持粉红色30秒钟不变,此时为滴定终点,记下NaOH标准溶液的用量;5)按上述操作步骤平行测定两次,取平均值。
3.5 计算总酸度(点)=C×V/0.1式中:C 为NaOH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V 为两次滴定NaOH标准溶液的平均用量说明:酸污测定取工作液100ml。
4 游离酸度的测定4.1目的:确认磷化槽液的游离酸度是否符合工艺规定。
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槽液的游离酸度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生产需求。
4.2适用范围:磷化槽液4.3仪器及试剂1)三角瓶 250ml 2只2)刻度移液管 10ml 1只3)滴瓶 50ml 1只4)碱式滴定管 50ml 1只5) 0.1 mol/L NaOH标准溶液6)溴酚蓝指示剂7)烧杯 50ml 1只8)滴定管架 1个4.4 测定1)取碱式滴定管1只,注入0.1 mol/L NaOH标准溶液,赶尽气泡后调整液面至0.00ml的刻度,备用。
2)用移液管吸取工作液10ml,置于250ml的三角瓶中。
3)加溴酚蓝指示剂三滴,此时溶液呈黄绿色。
4)开始滴定,当工作液由黄绿色变成蓝紫色瞬间为终点,记下NaOH 标准溶液的用量。
5)按上述操作步骤平行测定两次,取平均值。
4.5 计算游离酸度(点*)=C×V/0.1式中:C 为NaOH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V 为两次滴定NaOH标准溶液的平均用量点*:即10ml工作液消耗1ml0.1 mol/L NaOH标准溶液为1点5 促进剂浓度的测定5.1目的:确认磷化槽液促进剂浓度是否符合工艺规定。
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槽液的促进剂浓度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生产需求。
5.2适用范围:磷化槽液5.3仪器1)发酵管(特制)分度值0.5,20℃2)牛角勺3)乳胶手套5.4试剂氨基磺酸(分析纯)5.5 测定1)将工作液装满发酵管;2)用牛角勺加入2g左右氨基磺酸,用手掌(必须戴乳胶手套)立即将口封严,倒置一次;3)静置约2min,观察发酵管顶部气体发生量,产生气体的刻度即为促进剂的浓度(点数);4)测定时,应注意发酵管底部应有少量未发生反应的氨基磺酸,在这种情况下测定的数值才有效。
6 电导率的测定6.1目的:确认阳极液、UF1、UF2、电泳、槽液及新鲜UF液、新鲜纯水的电导率是否符合工艺规定。
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槽液的电导率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生产需求。
6.2适用范围:阳极液、UF1、UF2、电泳、槽液及新鲜UF液、新鲜纯水6.3 仪器1)电导率仪 FE30型2) 电导电极 LE7033)烧杯 50ml4)洗瓶5)滤纸6)软毛笔6.4试剂1)蒸馏水2)酒精6.5 操作方法1)接通电源开关;2)用电极夹夹紧电极的胶木帽,并通过电极夹把电极固定在电极杆上,将电极插头插入到电导率仪电极插口中,旋紧插口上的紧固螺丝;再将电极浸入蒸馏水中;3)校准设置按设置键,当前校准设置开始闪烁,使用▲或▼键来选择你需要的标准溶液,并按读数键确认。
4)校准将电导电极放入相应的标准溶液中,按校准键开始校准。
默认状态下FiveEasy电导率仪将自动到达校准终点。
如需手动重点判断,按读数键仪表显示屏锁定并显示电极常数3秒。
然后返回样品测量状态。
注意:为了确保精确的电导率读数,应定期用标准溶液校准电导电极。
请使用在有效期内的标准溶液。
5)样品测量将电极放入待测样品中,然后按读数键开始测量,测量时小数点在闪动。
显示屏显示样品的电导率值。
仪表默认的测量终点方式是自动终点判断方式(屏幕上有A图标显示)。
当结果稳定后,测量停止,小数点不再闪动,同时√A显示在屏幕上。
按住读数键,可以在自动和手动测量终点判断方式之间切换。
在收订终点判断方式下。
你可以按读数键终止测量。
此时小数点不再闪动,同时√显示在屏幕上。
自动测量终点算法的原理—当所测样品的电导率值与6秒内仪表测得的电导率平均值之差不超过0.4%时确定为测量终点。
6)测量完毕后,立即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并浸入干净的蒸馏水中备用。
若测电泳漆时,则首先在自来水龙头上冲洗,然后用软毛笔蘸酒精轻轻擦拭,最后用蒸馏水冲洗一次以确保下次测定的准确性。
7 固体份的测定7.1目的:确认电泳、纯水三、UF1、UF2槽液及新鲜UF液的固体分是否符合工艺规定。
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槽液的固体分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生产需求。
7.2适用范围:电泳、纯水三、UF1、UF2槽液及新鲜UF液7.3 仪器1)烘箱 0~200℃ 1台 DGG—9070A型2)分析天平 0.1mg 1台 AL1043)干燥器 1只4)小烧杯 50ml 1只5)滴管 1只6)白铁皮碟7.4 测定方法1)在电泳漆液位及搅拌均正常的情况下用小烧杯取工作液50ml左右。
2)在100℃的烘箱中,将白铁皮碟烘烤1h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20分钟,在分析天平上称得重量为A。
3)将漆液搅匀,用滴管吸取2-3克,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20分钟,在分析天平上称得重量为B。
4)将盛有试样的白铁皮碟置于120±2℃的烘箱中烘1小时后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20分钟,称得重量为C。
7.5 计算固体份=(C—A)/(B—A)×100式中:C—A 为固体份重量; B—A 为试样重量按上述步骤,取两个试样作平行试验,结果取平均值,平行试验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3%。
8灰分的测定8.1目的:确认电泳槽灰分是否符合工艺规定。
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槽液的灰分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生产需求。
8.2适用范围:电泳槽液8.3仪器1)烘箱 0~300℃ 1台 DGG—9070A型2)分析天平 0.1mg 1台 AL1043)干燥器 1只4)小烧杯 50ml 1只5)滴管 1只6)白铁皮碟8.4测定方法1)准确称取约10g试验对象于已知质量的白铁皮碟①中;2)放入120℃的烘箱中干燥1小时②;3)放入马弗炉中,徐徐升温至800±50℃加热灰化1小时;4)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求白铁皮碟增加的质量(g)。
注①预先加热到恒量。
②含很多蒸发成份的情况下,将可蒸发成份蒸发掉后再加热灰化,可防止试料在马弗炉中溅出。
8.5计算灰分按下列计算式求出:A=(B×100)/(S×NV)其中:A:灰分(%)B:白铁皮碟增加的质量(g)S:试验涂料的质量(g)NV:试验涂料的固体分试验结果取两次平行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两次平行试验的相对误差不大于3%。
9 颜基比的测定8.1 目的:确认电泳槽颜基比是否符合工艺规定。
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槽液的颜基比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生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