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阳光玫瑰”葡萄的引种表现及省力化栽培技术

“阳光玫瑰”葡萄的引种表现及省力化栽培技术

毛妮妮,刘伟忠,吉沐祥,等.“阳光玫瑰”葡萄的引种表现及省力化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2):204-205.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6.12.061“阳光玫瑰”葡萄的引种表现及省力化栽培技术毛妮妮1,2,刘伟忠1,2,吉沐祥1,刘亚柏1,任俊鹏1,郭 建1,鲁 群1,周蓓蓓3,刘照亭1(1.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2.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江苏句容212400;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介绍了葡萄品种“阳光玫瑰”引入江苏镇江的种植表现,并从园地选择、搭建棚架、挖定植坑、选择合适的栽培基质、定植、水分管理、“”形整形修剪、无核化处理技术、土壤管理技术、防鸟网覆盖、摘叶、套袋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省力化栽培技术,旨在为阳光玫瑰生产提供依据。

本技术符合阳光玫瑰品种的生长习性,栽培管理简便,劳动强度显著降低,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方便快捷,标准化程度高,可机械化采收,干净美观,适宜观光采摘,可在阳光玫瑰葡萄的产业化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葡萄;引种;特征特性;省力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3.1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2-0204-02收稿日期:2016-06-29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BE2015350);江苏省镇江市农业科技支撑项目(编号:NY2014005)。

作者简介:毛妮妮(1982—),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果树栽培生理研究。

E-mail:maonini1982@163.com。

通信作者:刘照亭,研究员,主要从事果树栽培技术及现代农业园运行体制研究。

E-mail:zjnksl@126.com。

阳光玫瑰又名夏音马斯卡特,由日本弄研机构果树所培育,亲本安艺津12号×白南,欧美杂交种[1],外观美,商品性好,栽培简单,是个不可多得的优秀葡萄品种。

于2011年引入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表现优质、高产、适口性好,具有独特的玫瑰香味。

该品种的引种成功,丰富了镇江市葡萄品种结构,填补了市场空档,近几年来十分畅销,售价高,经济效益好。

1 引种地的基本情况2011年春引种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华阳园内,该园属于典型的丘陵岗坡地,坡度5°~8°;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水量1011.7mm,雨季主要集中在6、7、8月份,夏季高温高湿,年平均日照2125h,无霜期平均229d;土壤为黄棕壤土,质地黏重,透气性差,pH值5.81,有机质含量14.02g/kg,全氮0.85g/kg,全磷0.23g/kg,全钾14.36g/kg[2]。

栽植株行距3m×3m,南北行向,改良水平棚架栽培,管理水平较高。

同一试验园内对照葡萄品种为巨峰。

2 引种表现2.1 物候期在江苏镇江地区,3月20日左右萌芽,5月7日左右初花,5月10日左右盛花,浆果8月14日左右开始成熟,比巨峰迟熟12~15d,果实成熟期(句容)在8月中旬,属于中熟偏晚品种。

12月上旬进入落叶期。

2.2 植物学特性嫩梢黄绿色,密生白色茸毛,梢尖附带淡红色。

幼叶淡红色,上表面有光泽,下表面有匍匐丝毛。

成龄叶为深绿色,叶片大、厚,五角形,裂刻浅,叶背有稀疏茸毛。

叶片前期平展,后期叶缘略向后翻。

叶脉浅绿色,粗壮突起。

叶柄长,浅红色,长度略小于中脉。

新梢生长势旺,节间较长,成年树新梢第4~6节平均长度15.5cm。

两性花,每根结果枝着生1~2个花序,第一花序着生在第3~5节上,第二花序着生在第4~6节上。

叶柄洼基部“U”形半开张。

1年生枝条黄褐色,有条纹,冬芽饱满。

两性花。

2.3 果实经济性状果穗中等偏大、圆锥形,成熟后果皮呈黄绿色至黄色,平均穗质量560g,果粒椭圆形,平均质量9.5g,经无核处理可达到12g以上,果皮绿黄色,果粉薄;果皮中等厚,不易剥离,可食用;肉质硬脆,酸甜适口,有玫瑰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6%。

果肉硬脆,耐贮运,不裂果,无脱粒现象。

成熟期比巨峰晚,成熟后挂果期长[3-5]。

2.4 生长结果习性植株长势强,在叶片保持完好、枝条成熟度高的情况下,花芽形成好。

丰产性强,抗旱、抗涝能力强。

芽眼萌发率约82.5%,结果枝率为77.8%,丰产性好,定植第2年开始结果,第3年进入稳产期,第2年平均株产10kg左右,第3年平均株产15~20kg。

3 省力化栽培技术3.1 园地选择园地应临近水源、灌溉方便、地下水位2m以下、地势平坦。

3.2 搭建棚架采用水平网格棚架。

棚架高度为1.9~2.0m。

棚架由水泥柱、架子和镀锌钢丝编织的网面组成,拉7股直径为1.0cm的热镀锌钢绞线,形成棚架的骨架,用紧线器拉紧固定在边柱和支柱上。

沿对向边柱用1.8mm热镀锌钢丝交错编织40cm×40cm平面网格。

3.3 挖定植坑挖长1.5m、宽1.5m、深0.6m的定植坑,坑内四壁及底部采用砖、水泥、玻璃、塑料、树脂、石块、理石板或无纺布贴面,形成与周围隔绝的空间。

—402—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第44卷第12期3.4 选择合适的栽培基质采用苇末基质、粉碎的秸秆、醋糟、砻糠、蛭石、黄沙、园土、腐熟的鸡粪,按体积比1∶1∶1∶1∶1∶1∶2∶2混合,要求无病原菌。

过筛去杂均匀混合。

基质维持孔隙度50%~60%,pH值5.5~7.0。

3.5 定植选用品种纯正、发育良好、芽饱满、枝条中部粗度在0.4cm以上、根系良好、分布均匀且无病虫害的1年生苗。

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定植,株距和行距均为6m。

定植前根系用70%甲基硫菌磷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消毒,茎秆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毒。

将葡萄苗根放在定植坑中心点上,将苗木扶直。

将根理顺后覆土并踏实,通常覆土至嫁接口下,浇透水。

主干留3~4个饱满芽短截。

根周用黑地膜覆盖,保水保湿。

水分管理:当土壤持水量低于20%时,必须灌水。

可采用浇灌、喷灌、滴灌等方法。

浇水时间主要在萌芽期、果实膨大及夏季高温时、秋季干旱时。

3.6 “”形整形修剪第1年,苗木发芽后,从萌发的新梢里,选留1根直立性强、长势旺盛的新梢向上生长,其余新梢抹除,新梢生长至25cm以上时,用竹竿诱引向上直立生长;新梢长到1.6~1.7m时(B点)进行摘心。

摘心的位置会萌发副梢,从中选择2个角度最佳、长势旺盛枝条作为主枝。

2个主枝沿铁丝东西走向,反向固定在铁丝上。

待2个主枝生长到1m以上,在1m处(D、C点)拐直角弯,绑扎固定,主枝继续生长,从拐点算起主枝长到2m长(E、F点)时摘心,培养侧枝,侧枝呈叶脉状排列,侧枝同侧间距保持在25cm左右,侧枝11张叶时摘心。

侧枝萌发的副梢留2张叶反复摘心。

主枝前端萌发的副梢,留最壮的1个保持向前生长,留5张叶反复摘心。

主干及2个拐点之间不留侧枝,一律去除。

冬季修剪时,疏除病弱枝、过粗过细枝,其余结果母枝留3芽短截。

第2年及以后,春季结果母枝上的芽萌发,选留位置好,生长健壮的1~2个新梢作为当年结果枝,及时固定在网架上。

结果枝呈叶脉状排列,同侧间距保持在25cm左右,侧枝11张叶时摘心。

侧枝萌发的副梢留2张叶反复摘心。

主枝前端萌发的副梢,留最壮的1个保持向前生长,留5张叶反复摘心。

主干及2个拐点之间不留侧枝,一律去除。

冬季修剪时,疏除病弱枝、过粗过细枝,其余结果母枝留3芽短截,根据枝条密度调节枝量,保证来年结果枝不要过密或过稀。

3.7 无核化处理3.7.1 定穗 坐果后,待果粒生长至大豆大小,疏除位置不佳、穗形不整齐的果穗,以14张叶片留1穗果作为标准。

3.7.2 整穗 处理前整理花穗,疏除副穗及上部支穗,疏除穗尖1cm,回缩过长小穗,留中下部10~13个支穗。

3.7.3 疏果 每穗留果45~55粒,疏除挤压果、妨碍穗形果。

3.7.4 药剂处理 (1)第1次处理于盛花后1~2d进行蘸穗。

所用药剂为赤霉素(GA3)25mg/L、40%嘧霉·百菌清可湿性粉剂0.83g/L、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0.2g/L。

(2)第2次处理于第1次处理后15d进行蘸穗。

所用药剂为赤霉素(GA3)25mg/L、苯基脲类细胞分裂素(CPPU)2mg/L、40%嘧霉·百菌清可湿性粉剂0.83g/L、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0.2g/L。

3.8 土壤管理技术定植坑内经常松土。

杂草超过50cm要刈割,把草覆盖在根周,保水保墒。

为了获得优质丰产,需每年秋季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在定植坑内主干四周逐年交替挖对角线式浅沟,施入稻草等有机物质、有机肥及磷肥、微肥,1hm2施稻草15t、有机肥15~18t、钙镁磷肥600~750kg、硫酸钾225~300kg。

通过开挖施肥,给根系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葡萄植株的枝条生长健壮,叶面同化作用加强,有利于花芽形成和产量的提高。

3.9 防鸟网覆盖在果实成熟前覆盖防鸟网,果实采收结束后揭去。

3.10 摘叶如果棚面叶片过于密集,果实着色期从果穗下1节以下摘除1~3节的叶片。

摘叶后,果穗更能接受太阳照射,能提高果实着色和品质。

另外地面覆盖反光膜也有助于着色。

3.11 套袋技术疏果工作完成后,立即套袋,防止农药污染[6]。

3.12 病虫害防治技术全年用药约6次,休眠期使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将葡萄植株充分消毒,大大减少病原基数。

生长期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使用45%晶体石硫合剂400~600倍液,防治葡萄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使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防治葡萄灰霉病;使用25%嘧菌酯悬浮液15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霜霉病;使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73%炔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葡萄粉蚧及红蜘蛛[7]。

参考文献:[1]宋献策,王世平,顾巧英,等.阳光玫瑰葡萄在上海的引种表现及优质栽培技术[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5(4):48-51.[2]阎永齐,芮东明,蒋水平,等.丘陵岗坡地水蜜桃早期优质高效栽培方法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3):190-192.[3]陈秀英,李红霞.大棚葡萄优质高产技术[J].果农之友,2014(2):18-19.[4]孙军平.葡萄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2012(11):19-20.[5]陈桂萍,仰素琴.葡萄新品种———金藤葡萄[J].河北林业科技,2007(4):68.[6]陶建敏.长三角地区葡萄花果标准化管理技术简要[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4(2):34-37.[7]程建徽,魏灵珠,郑 婷,等.南方葡萄的促成避台风栽培技术[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4(2):31-33.—502—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第44卷第12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