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
辕门抄:地方的私营报纸,出现自行采写的内容满足对当地政治新闻的需求证明清末新闻发展已波及到多个方面
明清时期新闻控制手段发展
①下放权力,给报官的工作人员更为宽松的业务自由,最高统治者控制了新闻源头②开发民间渠道为其所用,传播的都是官方思想,有利于思想统一③塑造传媒文化,以达到舆论的一律
鸦片战争前: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宗教宣传性质期刊,阐释基督教教义,也宣传西方文化和近代科技。采取中国本土化策略附会儒学。21年停刊。介绍世界概况发表时事评论性文章,新闻内容少。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创刊于广州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具备近代报刊基本特征:
1.注视言论:转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2.注视新闻:新闻成为必备栏目,主要刊登政治新闻,偶尔刊登社会新闻3.刊登商业信息:每期都有行情物价表4.内容大变化:宗教不是主要内容,政治 经济 科学新闻杂俎 历史、地理、天文内容较多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
———————————————————————————————— 作者:
———————————————————————————————— 日期:
ﻩ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报纸产生于唐代的原因:1,经济发达物质技术条件成熟2.驿传事业发达3.藩镇制度,需要了解京师4唐代科举制度发达,世人需要了解政事5时政记促进报纸的产生
6.三大报纸:邸报:封建官报小报:非法的民办报纸京报:合法的民办报纸
7.京报:北京民间报房所出报纸通称,合法的民间报纸。出现于16世纪中叶,明政府准许民间自设报房,印发官报部分内容。大多是官报翻版公开贩售,为臣民获知朝政、国家大事提供了信息来源。开始出现在首都后出现在发达地区。内容宫门抄上谕章奏,没有新闻和评论,旨在盈利,严格遵守当局禁令。京报无官报之名却有官报之实,是官报的翻版,依然服务于封建政权,因此得以实行(辛亥革命后被淘汰)
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打开,大量外国传教士可自由进入中国,不仅在沿海,还深入内地:贸易随着中国大门打开后不断频繁,大量商人开始创办商业报纸
·鸦片战争后报刊的特点
1.数量猛增2.报刊文种丰富,出现各种语言报刊3.刊期缩短,出现三月刊、双月刊,甚至日报4.树及人反目的发生变化,有大量传教士办报转为商人办报,以赢利为目的,由以宗教为主变为以政治为主5.报业基地发生变化,报业基地在鸦片战争前为香港和广州,1860年后上海成为报业基地
第二节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
中外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比较
1.中文报刊多为传教士所办,读者对象为中国人;外文报刊多为商人所办,读者为来华外国人2.中文报刊以宗教为主,迎合外国人,以友善的面貌,附会儒家学说;外文报刊嘲笑中国,用武力叫嚣,打开中国大门,同时外国报刊与本国报刊样貌完全一样,办报业务先进
·鸦片战争后中国报业的情况
《万国公报》曾连载李提摩太翻译《百年一觉》,宣传一种空想社会主义理念。重视论说,鼓吹变法;二鸦后发现中国自然经济顽强,资本主义市场不存在。通过办报打开中国人思想,影响上层人物。《万国公报》工作的中国文士也提倡中国变法,但倾向于传教士的理念,长久的雇佣关系也使其忽略传教士的目的和立场,形成一种盲从
2.邸报在封建体制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1.中国较早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制体,需要发达,直通各地的信息传播系统,而单纯公文不能满足,亦不能传递,需要一套信息传输工具,这也是邸报产生的重要原因。
2.中国自古有“文以载体”一说,邸报不只承载着传递信息也有统一思想的作用。
3.小报:始见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流行于社会上的“小报”并非出于一人一家之手。非法民间报纸。是当时人们对非官方报纸的习惯性称呼。以新闻和朝廷动态官吏任免谕旨实事性政治材料为主不定期。是中国民办新闻事业世界新闻事业的开端。信息灵通时效性较强,发中枢部门没有公开的朝廷机事。
《万国公报》当时在中国影响力最大,发行量最大时间最长的传教士所办的报纸,1868年9月美传教士林乐知创刊于上海,创办初期叫《中国教会新报》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后改为以时事政治为主。1874年开始调整,大量介绍西学报道中外新闻,介绍西方政治模式,科学知识等,迎合了中国当时的洋务运动,读者群体扩展到社会各界,满足了洋务派对西方技艺了解的心态1883因林忙建中西书院休刊,1889年作为广学会机关报复刊,开始进入黄金阶段。再无宗教内容,完全成为了干涉中国政治的工具。复刊后不几年就赶上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改革的重要,也意识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失败,出现了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制度改革。1907终刊。
4.“小报”产生于宋朝的原因:1.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动荡的社会最需求新闻,邸报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促使小报的发展。2.小报成了党同伐异的工具3.赢利性报纸,能为许多人带来利益,宋朝对办小报的人处罚很轻。4.小报能反映民意
5.为什么清初小报被默认,被视为正式官报的一种补充1.对汉族的政权起到了承袭的作用2.清朝的建朝,无暇顾及小报3.雍正四年“报案”,何遇思、邵南山是首次被杀头留名的报人4.“流言”是具有巨大的舆论力量,民间盛行的传播方式5.乾隆十五年“报案”伪传、邸钞案
1,邸报:ﻩ起始于唐,由进奏官自发向藩镇传发进奏院状的体制到宋代发展。北宋出现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进奏院负责发布工作。是当时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延续1000多年,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管理越发规范。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内容:诏旨 皇帝起居官吏任免章奏 军事情报刑罚。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邸报随新政实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中央集权表现:1取消各州郡进奏院,设上都进奏院2定本制度实行,上报枢密院审查
元代邸报中断:建国时间短来不及建立全国性的官报发行体制;官方驿传制度发达;小本
明代恢复:设通政司六科提塘为加强集权设言官和都察院清代:设军机处和奏折制度清朝是皇权高度集中的王朝官报的抄传发行工作,往往由皇帝作最后的决定,官僚机构内部流通,百姓阅读受到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