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寿险公司利润率因素的实证研究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孙德伟摘 要:寿险公司是经营人身风险的金融企业,其盈利能力是公司管理层和监管机关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健康的盈利增长既是公司经营管理效率的体现,也是长期稳定经营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很多保险公司上市,其利润更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2003-2006年6家主要寿险公司的数据,通过stata软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寿险公司利润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发现:投资收益率与寿险公司的利润率呈正相关关系;新契约占比、所有者负债比例对寿险公司的利润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引言寿险公司作为一类特殊的金融企业,其盈利能力是公司管理层和监管机关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健康的盈利增长既是公司经营管理效率的体现,也是长期稳定经营的必要条件。
一般而言,寿险利润来源于寿险三差,即费差、死差和利差。
费差是保险公司从当期保费中提取的营业费用和当期的营业支出的差值;利差是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和资金成本的差值;死差则由保险公司预定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的差异造成。
目前关于寿险公司利润的研究文献并不算少,研究角度也各有差异:汤鹰、刘海涛(1995)从保险资本的角度研究保险利润。
文章把保险利润分为承保利润和投资利润两部分。
其中,承保利润又称营业利润,它等于保费收入扣除当年赔款、税金和费用支出,然后还要扣除各种准备金。
而投资利润则主要来源于保险企业把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所获得的纯收入。
在很多国家保险企业的投资利润往往超过营业利润,成为保险企业以盈补亏,增强本身经营能力的重要手段。
更多的文献是从利差来研究寿险公司利润的。
如:陶存文(1999)认为可以用公式:利差损=(预定利率-实际利率)×寿险责任准备金总额来表示。
也就是说利差损和预定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差额成正比,和寿险责任准备金总额也成正比。
该文章认为目前狭窄的投资渠道是制约寿险公司利润提高的重要因素。
当然也有文献认为我国寿险业所面临的利差损问题, 根本的原因不是政府调降利率, 而是寿险公司自身资产负债结构不能抵御利率下降的风险(陈东升(1999))。
刘建强(2005)认为盲目追求业务规模、预定利率受储蓄利率影响大,没有精算经验、投资渠道狭窄、不良资产过多、寿险业监管滞后等原因造成了我国目前寿险公司利差损,认为投资利润对寿险企业利润的贡献日益明显;并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影响利差损的主要因素。
王耀华(1999)则认为寿险公司保单责任准备金的提取不仅需要满足日常发生的现金流量来应付支付及远期的偿付,同时,寿险公司的财务状况还必须经得起中国保监会“偿付能力”的检查,这样才是合规和健康的。
但是,因为保单责任准备金是列入负债方的, 负债越大, 当年利润越少或亏损越大, 致使所有者权益方的增加比例(有时会减少)小于负债的增加, 导致偿付能力下降。
因而,要同时达到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 就必须合理地确定准备金的规模。
王杉、宋逢明(2005)用一个相对简明的模型来描述保险准备金与保险公司利润的关系。
当准备金水平很低时,所有者预期总收益较小,并随着准备金水平的提高而上升;而当准备金水平过高时,所有者的收益则会下降。
准备金提取过多或是过少都会对利润造成不利的影响。
保险准备金的提取直接关系到保险的损益情况,也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是否充足。
准备金提取过少会造成赔付能力不足,增加公司的破产风险,而一旦公司破产将不再产生利润;反之,如果提取过多则会造成不必要的利润损失。
邓军(2005)用公式:利润率=利润/净资产=费差/净资产+利差/净资产=费差率×净资产周转率+利差率×所有者负债比率来表示。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决定寿险公司利润率的变量有四个:即费差率、利差率、资产周转率和所有者负债比例。
我们知道,公司利润最终取决于其经营管理活动,也就是说,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必然要通过影响这四个传导变量来影响最终的利润结果。
已有文献各从保险资本、利差、准备金等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寿险公司利润率,目前还没有涉及寿险公司利润率各影响因素的文献,因而本文拟在指标选取及研究角度方面对影响寿险公司利润率的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二、样本的选取总结已有文献可以发现:利率、准备金、死差、费差、资产周转率、所有者负债比例、新契约占比、投资收益率等是影响寿险公司利润的重要因素。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与规模方面的因素,本文仅考虑费差、资产周转率、所有者负债比例、新契约占比、投资收益率等因素。
因为利率、准备金对各寿险公司影响的差异很小,而死差又相对稳定,因而对于这些变量不予考虑;本文通过对6家有代表性的寿险公司(即:中国人寿(GS)、平安人寿(PA)、太平洋寿险(TB)、泰康人寿(TK)、新华人寿(XH)、太平人寿(TP))的各变量的数据作描述性统计分析。
实际样本为6家寿险公司4年的数据,即样本容量为24。
文中各变量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保险年鉴》(2004-2007)。
另外一些数据从中国资讯行网站获得。
三、变量的选取及解释(一)被解释变量评价利润的指标通常有资产利润率和经营利润率,而后者主要是根据业务规模进行利润评价的一种财务指标,由于不考虑公司资本和资产, 经营利润率更适用于作为非独立法人的保险分公司。
因而我们采用资产利润率作为利润的替代指标。
表1 各主要寿险公司2003-2006年资产利润率资产利润率 2003 2004 2005 2006 GS 0.005 0.051 0.087 0.097TP -0.298 -0.285 -0.548 -0.350TB -0.097 0.373 0.147 0.341PA 0.312 0.275 0.271 0.468XH 0.030 -0.333 0.020 0.260TK 0.036 0.053 0.101 0.193 (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年鉴》(2004-2007))年资产利润率比较图1 各主要寿险公司2003-2006由图1可以看出:整体而言,各主要寿险公司的资产利润率呈稳步增长态势;其中,太平人寿的资产利润率最低,其2003-2006年各年均为负值;平安人寿一直保持较高的资产利润率,且2006年较前三年有一个较大辐度的增长;新华人寿在06年资产利润率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中国人寿一直保持较平衡的增长;而泰康人寿则处于高速发展轨道。
(二)解释变量1.新契约占比(NEW)在寿险业务中,保单新业务的获得,通常都要求保险公司在首年度垫支大量费用,如代理人佣金、体检费用、签发保单费用等等,这些费用支出同此后保单维持期间发生的费用不论是金额大小或发生时点上都有不同,因而被称为“保单取得成本”。
而往往第一年缴付保险费中的附加保险费远远不能弥补这些费用开支,有时这些费用甚至会超过第一年收取的全部毛保费(首期纯保费加上首期附加费用),从而在当期的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上造成所谓的“新业务亏损”或者是“盈余亏损surplusstrain”。
“保单取得成本”无疑会对保险公司造成巨大的经营压力。
即便是资本金雄厚的寿险公司,其财务稳定性以及利润也会受到影响。
表2 各主要寿险公司2003-2006年新契约占比表新契约占比 2003 2004 2005 2006 GS 0.77 0.72 0.65 0.61TP 0.22 0.36 0.41 0.90TB 0.94 0.42 0.31 0.63PA 0.74 0.58 0.48 0.30XH 0.27 0.30 0.30 0.77TK 0.39 0.02 0.66 0.76数据来源:《中国保险年鉴》(2004-2007),新契约占比=新契约保费收入/总保费收入图2 各主要寿险公司2003-2006年新契约占比图2003200420052006由图2我们可以看出各主要寿险公司新契约占比各不相同,总体无规律性;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契约占比逐步降低;太平人寿则稳步提升;太保人寿新契约占比呈U型;新华人寿在06年新契约占比明显高于前三年;泰康人寿则在05、06年均保持了较高的占比。
2.投资收益水平(REV)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水平既与自身的投资能力有关,也与资本市场的波动密切相关,市场平均收益水平越高,投资收益率越高,利差率越大,从而利润率也就越高。
表3 各主要寿险公司2003-2006年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率 2003 2004 2005 2006GS 0.02 0.06 0.15 0.23TP 0.12 0.10 0.53 1.78TB -0.61 -0.64 1.30 1.97PA 0.45 0.37 0.53 1.66XH 0.29 0.41 1.36 1.45TK 0.26 0.46 1.06 1.56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年鉴》(2004-2007)图3 各主要寿险公司2003-2006年投资收益率图2003200420052006由图3我们可以看出:05、06年各主要寿险公司的整体投资收益率呈现明显提升,这既体现了寿险公司的投资水平逐步得到了明显提升,更是与资本市场的好转密切相关。
3.费差率(EXP)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每一份保单可以计提一定的费用,但为了保单的销售和维护,保险公司也必须同时支出一定的费用,此费用包括保单直接费用和公司管理费用。
这样:费差率=(保单计提费用-保单直接费用-公司管理费用)/保费=保单计提费用率-保单直接费用率-公司管理费用率对于公式中的前两项:不同险种、不同缴费类型、不同期限的保单,其费用计提和费用使用情况大不相同。
一般来说,首期保费费用计提比例一般较高,但是由于首期保单获得的直接费用也相对较高,首期保费的费用计提比例往往仅能抵消保单获取成本,对费差率影响不大。
续期保费费用计提比例虽然相对较低,但是用于续期业务的销售和维持成本更低,这样,续期业务的费用能够改善当年费差率的状况。
趸交保单由于没有续期,费用只能一次提取,计提数额往往大于保单发生的实际费用,这对当年的费差率是有利的。
但次年以后,由于保单的维护仍旧需要成本,但又没有费用来源,故对费差率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无论是期交业务还是趸交业务,期限长的业务由于费用分摊时间长,故费用提取比例较高,对费差率产生有利影响;相反,期限短的业务费用计提比例则相对较低,对费差率产生不利影响。
而对于公司管理费用率则取决于公司的管理费用支出和保费规模,前者取决于公司的成本控制水平。
公司成本控制水平一方面取决于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公司的战略性支出,如机构开设、无形资产开发、人力资源引进等。
综上,决定费差率的因素是:(1)业务结构。
①当年续期保费占比越大,费差率越大,由于当年的总保费是新契约与续期保费之和,故可以用(1-新契约占比)来代替续期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