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碳铸件气孔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低碳铸件气孔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铸件气孔可分为两种 : 一种是析 出性气孔 , 另一种是
反 应性 气孔 。 析 出性 气孔是 指金属液 在冷 却和凝 固过 程中, 因气 体溶 解 度 下降 , 析 出的气体 来 不及排 除 而
产生的铸件气孔。 它的主要特征是气孔在铸件断面上 大 面积 分布 , 而 冒口、 热 节 等温度较 高处分布 密集 , 形 状是球状或裂纹多角形或断续裂纹状或混合型。 其气
砂 +表面烘干工艺。生产中铸件质量一值不稳, 废品
率 一般在 1 5 左右 , 严 重 时甚至达 3 0 左 右 , 废 品主 要类 型为 气孔 。笔者 从 熔炼 、 造 型等方面 分析 了低碳 锌 钢件易产 生气孔 的原 因 , 并从熔 炼工艺 和造 型工艺 提 出了降低 气孔废 品 的措施 。 1 气孔缺 陷的类型 和特 征 为 了解 决低碳 锌钢件 气孔缺 陷问题 , 有必要 对其 产生的原 因进行分析 , 以寻 找解决 办法 。 根 据资料 ] ,
4 0
图 1 影 响气 孔 因索 圈
2 . 1 熔 炼 方 面 影 响
2 . 1 . 1 熔炼脱 碳 量
熔炼钢藏时, 大气和原材料中的氢、 氮不可避免
维普资讯
2 0 0 1 年 第 3期
被 钢 液 所 吸收 , 冷 却 凝 固 时部 分 元 素 将 析 出变 成 气 体, 如果来 不及排 除就成 为气 孔 。为 了减 低这部 分气 体 和杂 质 , 在 配 料时 , 一般 将 配料 含 碳量 高于 钢 的实 际 含碳 量 , 这 部分 差 称 为脱 碳量 , 熔炼 时 有氧 化期 将
其 脱 除 。利用 反 应 [ c ] +[ O] =[ c O] 产生的 C O 气 体, 在上 升 的过程 中吸 附钢液 中的气 体 和杂 质 , 从 而
尽管 优 化 了原辅 材 料 , 减 少 了水分 的 来源 , 但是 由于 电弧的 电离作用 , 空 气中 的氢、 氮被 钢液 所溶解 。 因此 为减少 气体和杂 质 , 须 增大 脱碳量 。一般 熔炼 中 高 碳钢时脱 碳 量是 0 . 2 , 而熔 炼 低碳 钢 时则 将脱 碳
前 言
出现在 铸钢 件整 个 断面 , 大 多呈 现球 状 分 布 ; 有 时 气
镇 江 某 铸 钢 厂 为 电{ 蓝行业 提 供 低 碳 ( ≤0 . 0 8 c ) 铸钢件 , 其 采用 3 吨 电弧 炉 炼钢 , 熔 炼工 艺 为氧化 法, 即熔化 期—— 氧 化期——还 原期 —— 出钢 —— 浇 注; 造 型采 用 水玻 璃 ( 加入 量 7 一8 ) 砂 和石 灰石
a n a l y s e d t h e c a u s e s a n d h a s f o u n d t h e p r e v e n t i n g me t h o d s f r o m me l t i n g, mo l d i n g p r o c e s s . Ke y wo r d s L o w c a r b o n Ca s t i n g Ai r h o l e Ca u s e P r e v e n t i n g
低碳 铸件 气孔 原因 防止
孔 的 原 因 并提 出 7解 决 措 施 。
关键词
Ca u s e s o f Pr o d u c i ng a n d M e t h o d s f or Pr e v e n t i ng t h e Ai r Ho l e s
Ab s t r a c t Lo w c a r b o n c a s t i n g s t e e l ( C≤ 0 . 0 8 ) i s a k i n d o f s t e e l r e s u l t e d o f a i r h o l e s . Th e p a p e r h a d
l 9 9 3 ,1 5 ( 3 ) : 1 5 —1 9
[ 4 ] 车 忠华 + 铝 硅棱 复夸脱氧荆在 炼钢 生产中的应 用[ J ] + 铸造
2 0 0 0 ,4 9 ( 4 ) : 2 3 7— 2 3 9
4 1
( 4 ) 控制 石砂在高 温下 易分解 产生气 体 , 所 以型砂采 用水玻 璃 砂 。 在混 制 型砂时 , 严 格按 工艺配 比 。对于 一些 高深的铸 型 , 在用烘 罩进行 表 面烘干 的 同时 , 在型 腔底 部 用 焦 炭直接 烘 干 , 以保
量 提高 到 0 . 3 , 以保 证充 分 沸腾 , 尽 量减 少 气 体和 杂质 。 ( 3 ) 加强脱 氧
降低钢 液 中的[ H] 、 [ N] 和杂 质含量 。如果 脱碳量 少 , 则气体 和 杂质去 除就少 。脱碳 量多 , 则气 体和杂 质去
除就 多 。
根 据 前面 分析 可 知 , 低碳 钢 液初 始 含氧 量较 高 , 因此 须加强 脱氧 。 以前 该 厂脱氧 工艺是 用纯 铝 、 锰铁 、 硅铁 沉淀脱氧 —— 还 原扩 散脱 氧 —— 纯 铝终 脱氧 。 但 用纯 铝 脱 氧 时 , 因铝熔点低, 密度小 , 脱 氧 时容 易上 浮[ , 使真 正用 于脱 氧 的铝 仅占 加入 量 的 2 5 左右 。
证型腔底 部水 分尽量少 。
高温钢液 浇入铸 型时 , 将使型 腔表面 的水分蒸 发 和型 砂 分解 , 产生 的 气体 一方 面 通过 型砂 逸 出 , 另一 方面 则进入 钢液 , 如 来不及 排 出则形成气孔 。型砂 水 分越 高和发 气量越 大则越 易 产生 气孔 这 种现象 对低
a t t h e Lo w Ca r b o n Ca s t i ng S t e e l Li Zh o n g h u a ( J i a n g s u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o l o g y Z h e n J i a n g 2 1 2 0 0 3 )
[ 2 ] 黄 希枯 , 钢铁 冶金 原 理 [ M] + 北京 : 冶金 工 业部 出艟社 ,
1 9 8 1 : 1 8 1 —1 8 3
出炉的, 其它材料也保证干燥 。通过这些措施以保证
原辅材料尽量少地带入水分 , 减少钢液气体来源 。
( 2 ) 提高 脱碳量
[ 3 ] 朱立新等, AI —s i 、 Al —Mn复 夸脱 氧的研 兜D] 上海空蜃 ,
体 主要 为氢气 , 其 次 是氮 气 ; 反 应性 气 孔是 金属 液 和 铸型 之间或 金属液 内部发 生化学 反应而产生 的气体 。 金属 液和 铸型 间反 应性 气 孔 的特 征是 在铸 件表 面 以 下 1 —3 mm( 或 氧化 皮 下) 有 许 多小 孔 , 呈球 状 或 梨 状。 金 属液 内部 化学元 素之 间发 生化 学反应 而产生 的 气孔 的特征是蜂 窝状 , 呈 团球 状或梨状 , 均匀分布 。 通 过解剖观 察该 厂气孔 废品铸件 , 发现气孔 有 时
( 5 ) 加强质 量控制 生产时 加强质量控 制 , 将上 述几点 列为 质量控制
碳钢铸件尤其敏感 。 前面所说的磁极铸件 因高度较高 ( 爪部尺 寸 1 5 O ×8 0 0 am) r , 表面 不易烘干 , 虽然 同一
炉其 它 铸件 没有 出现气 孔 , 但 其 却 出现 了皮 下针 孔 , 说 明低碳钢 铸件对 水分很 敏感 。
3 改进措 施
点, 严格控制 , 不符合要求决不转入下道工序。 实践证 明, 采用以上综合措施后 , 低碳铸钢废品 率大大降低 , 由原来的 l 5 以下降到 6 左右 , 并且
未 出现 整炉报 废 。 参考 资料
[ 1 ] 车庆春 , 铸件 彤成理谁 基础 [ M] . 北京 : 机械 工业 出版社 ,
维普资讯
铸造 工程 ・ 造 型材料
低碳 铸 件气 孔 缺陷 产生 的原 因 及对 策
李忠华 ( 江苏理工 大学 材料科 学与工程学 院 摘 要 镇江 2 1 2 o o 3 )
低碳( ≤0 . 0 8 c) 铸件 是一种 容 易产生 气孔缺 陷的钢 种 , 本文从熔 炼 , 造型 等方 面分析 7产 生 气
1 9 8 4: l 9 B 一2 0 5
为 了降低废 品率 , 我们认 为要降低 低碳钢铸 件气 孔缺 陷必须从 以下 几方面进 行控制 : ( 1 ) 优化 原辅 材料 该 厂所 使用 的废钢大 多是钢 屑压块 , 加上一 些少 量块状 废钢 。因此 我 们对现 有废钢进行优 化配 料 在 熔炼 低 碳钢铸 件 时 , 尽 量选 择一 些新 鲜 的钢 屑压 块 , 并尽 可能多 搭配一 些块状 优质废钢 石 灰尽量采 用新
铸件 出现 气孔 。 这种 气孔将 是大 面积分布 的并且 使整 炉铸 件报废
2 . 2 型砂 的 影 响
生产中我们也发现用纯铝脱氧时, 铝会浮在或裹在渣 中与空气接触燃烧 , 使脱氧效果不稳定 。因此我们改 进脱氧 工艺 , 用 熔点高 、 密 度大 、 脱氧 效 果稳定砌的铝
硅铁 台金 代 替纯 铝 , 并 加 大用 量 , 将 低碳 钢液 脱 氧剂 量由 1 . 5 k g / t 钢液提 高 到 2 k g / t 钢液。
孔出现在铸钢件的局部地区, 如在某 些高度较高的铸 件( 四爪 { 蓝极 、 二 爪{ 蓝极 等 ) , 特别 容 易 在其底 部 出现 密集 细针状 皮下气孔 。根 据这些现 象 , 我 们认 为这些
气孔 既有析 出性 气孔 , 也 有反 应性 气 孔 , 气孔 的 气体 有来 自钢液 , 也有来 自型砂 的 2 产生 气孔 的因素 为 了确 定 钢 液 和 型砂 中 气体 的 来源 , 从人、 机、 物、 法、 环境 等方面分析 了各 种原 因和影 响 因素。 根据 产生 气孔缺 陷的各种 因素制 成因果 图 , 如图 1 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