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的定位

区域的定位





4.熟悉中国地图 ① 明确中国的范围、在世界政区中的位置及领土 的四至点。如最北点: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 的中心线上,53°N附近;最南点:南海曾母暗 沙,4°N附近;最东点: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 道中心线相交处。135°E附近;最西点:新疆帕 米尔高原,73°E附近。 ② 明确中国的海陆位置、陆上邻国和海上相望的 国家。陆上邻国15个、海上6个。 ③ 熟悉我国的主要纬线20°N、30°N.40°N、 50°N及经线80°E、90°E、100°E、110°E、 120°E、130°E。掌握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 并形成经纬网。

【考点核心整合】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个重要特征之一。任何 地理事物都有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事物所在 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地理环 境特征,因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应首 先确立其所在的区域位置。只有首先掌握区域 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建立牢固的空问概念, 才能在高考中得心应手。







二、掌握定位方法 1.地理坐标定位法:若了解某个地理事物的具体地理坐 标(或坐标范围),就可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占据 的空间。如某城市的地理坐标恰好位于40°N和116°E 附近,则可确定该城市为北京。 解题中往往需要确定(判读或计算)地理坐标,常见的方法 有: ① 直接从(区域)经纬网图中读出经、纬度; ② 利用时间求经度(知道当地的时间及另一地的时间和 经度,可以求出当地的经度); ③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公式求纬度(公式H=90°—∣φ— δ∣,已知H、δ可以求出φ); ④ 利用实地距离估算经度差和纬度差(经线上纬度每相 差1°,实地长度约为110千米;赤道上经度每相差1°, 实地长度也约为110千米;其他任意纬线上经度相差l°的 长度为:L=110千米·cosφ),进而求出某地的经、纬度。


④“换”图: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有利于提高空间想 像力。如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 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等等。另外图文之间也可以相互 转换。 ⑤ 填图:其目的也就是通过填图,掌握地理事物、 地理现象所在的空间位置。 ⑥ 绘图:通过绘制一些区域简图,加深印象,强化 记忆。 2.借助空间联想 在掌握某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基 础上,可进一步联系其他地理事物,形成联系线索。 如:七大洲、四大洋——板块分布——全球火山地震 带——年轻的褶皱山及其附近的高原——古老的高原 一世界重要的平原——世界大河的分布。又如:七大 洲、四大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一洋流的分 布——气候类型的分布——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并由 此可联系植被类型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农业 类型的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等。



5.了解重要的图例与注记:重要的山脉等地形类型、河 流、湖泊、交通干线、城市、洲界、国家和省区界线等。 6.在理解的基础上,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熟记一些重要 的地理事物和区域特征,特别是区域的典型特征。对空间 定位和解决区域问题大有好处。如中亚典型的区域特征为 干旱,非洲典型的区域特征为贫困等。 7.记忆一些有代表意义的地理事物的景观图:如日本的 富士山;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德 国的柏林墙;俄罗斯的红场、克里姆林宫;美国的尼亚加 拉瀑布、白宫、自由女神像;巴西的桑巴舞、街头足球; 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跨海大桥。 8.了解三种比例尺(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的大小 (比例尺越大,实际范围越小)、表示方法。

7.用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判断:如图中 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等图例、注记往往是 重要的提示信息;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往往可以初步确定区 域范围的大小,有利于定位;特别是考题中一些特殊地名 信息(但不一定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对定位是有帮助 的,如太白山、神农顶、小五台山、神女峰、青海湖、开 普敦等。

④据经度数值的变化:首先据东(西)经度数增大的方 向,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然后确定南、北半球;



⑤据光照图中特定日期极昼、极夜的状况:夏至日, 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的为北半球、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的 为南半球,冬至日相反; ⑥利用极地周围的风向:风向由中心向四周呈顺时针 方向辐散的为北半球,风向由中心向四周呈逆时针方 向辐散的为南半球; ⑦据极地附近的海陆分布:极地中心附近为海洋、四 周被大陆包围的为北半球,极地中心附近为大陆、四 周被海洋包围的为南半球。




④ 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点与主要经、纬线的相 对位置关系。如北回归线穿过云、桂、粤、台等。 ⑤ 掌握我国省区间与相邻的国家、地区间的组合区域与 重要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东北东部与俄罗斯,我 国辽东与朝鲜,我国西藏与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等, 云南、广西与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国家等。 ⑥ 掌握我国一些主要地理界线与重要经、纬线的相对位 置关系,以及沿线的重要地理事物:三大阶梯分界线、重 要河流沿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干湿地区与温度带(1月 均温O℃等温线。长城,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等)、内流区和外流区、人口线、重要铁路线等。 ⑦ 丰富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其他地理事物。以中国政区图 为基础,建构中国的地形图、气候图、河湖图、资源能源 图、农业图、工业图、人口城市图、交通图、分区图等。 ⑧掌握某一地理事物与周围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






3.熟悉世界地图 ① 熟悉世界政区图上的15条重要的经、纬线.0°、 30°E、60°E、90°E、120°E、180°、120°w、 60°W以及赤道、南北回归线、30°N, 40°N、南北极 圈,掌握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形成经纬网。 ② 熟悉大洲、大洋、各大洲的主要分区、主要气候区、 大的地形区、世界主要的海区、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 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与这“15条 线”的关系。如喜马拉雅山在30°N附近,北回归线穿过 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东南亚北部地区等。 ③ 关注热点地区的经、纬度范围:如西亚、里海(大高加 索山、乌拉尔山、伏尔加河)、地中海周围地区、东南亚、 朝鲜半岛等。 ④ 以某一地理事物为参照物,熟悉它与周围地理事物的 关系:方位、距离等。 ⑤ 从大小、长度、形状上将同类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 如岛屿、水系、国家等。
高考二轮复习之
区域定位
区域定位
【考查趋势预测】 根据近年的文综地理命题特点,有关区域 定位方面有以下走势: 1.根据经纬度定位,以经纬网呈现区域, 要求根据经纬度对区域定位,然后根据该 区域有关地理特征回答有关问题。只有正 2.根据图中呈现的重要地理信息定位。在 呈现的区域地图中,利用重要的地理信息 如河流、海陆轮廓、区域轮廓、山脉等地 理事物的分布确定区域。

上述方法不是孤立的,解题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协同作 战”。平时解题要注意培养地理空间的整体定位意识和能 力,即综合考虑经纬度、区域轮廓、相对位置,以及地理 特征、特殊地理事物、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和 文字信息加以判断,这样才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或判断失误。




三、提高定位能力 1.过好地图“六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地图,才能不 断提高定位能力和解题能力。平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下列 训练: ① 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提取信息(包括 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加工、处理、应用地图: ②“说”图: 就是把定位的思维过程、读图时得到信息以 及得到信息的过程说出来。说图的过程也就是展示自己读 图思路的过程。通过说图,说图者整理了自己的思路,教 师也可以发现其在说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③“记”图:一是记地图笔记,二是记忆地图。把观察和 学习到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记在笔记本上,记在大脑 中;然后再用适当的形式把脑中的图显现出来,帮助解题。 通过平时的训练,不断发展地图形象思维,提高无图解图 的能力。


3.相对位置定位法:任何地理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在 地图上,可以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 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如黄土高原位于太行 山以西,若能确定某高原东部为太行山,即可确定其为黄 土高原。 4.面积、轮廓、形状定位法:不同地理事物的面积大小 或长短不同。有的地理事物还有独特的轮廓和形状,我们 可以通过其面积、突出的轮廓和形状特点确定它的区域位 置。包括河流、山脉的走向、长度,河流的源地、注入的 海洋,大洲、世界分区、世界主要国家、我国省级行政单 位的面积大小、轮廓形状等。如美国本土略显长方形,陕 西省像秦兵马俑中的跪俑。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 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 特征。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也 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 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 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分析定位。根据轮廓 形状判断区域时首先要识别各种行政轮廓,侧重识别中国 34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其次要识别海 陆轮廓,主要指大洲、大洋的轮廓,对著名的湖泊(如五 大湖、贝加尔湖、里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 等)也要关注。
8.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判断:有的题目在题干 或问题中提示了区域的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对缩 小定位的范围和提高定位的速度很有帮助;有的提示信息 甚至决定定位的成败。


9.综合定位法: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由于目前试 卷提供的区域地图往往是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与学生 平时接触到的小比例尺地图有所不同。解题时采用某一种 区域定位方法准确地确定图示区域的范围显得有点困难。 这时就要求学生同时利用多种定位方法进行区域定位。这 样既能提高区域定位的速度,又能提空间概念,做到“心中 有图”。所以,平时复习时,要将各种地理事物在脑 海中牢固,进行准确“定位”,逐步在大脑中形成 “经纬网”。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会判断东、西经和东、西半球:经度自西向东逐 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 位于20°W以东、160° E以西的为东半球,位于 160°E以东、20° W以西的为西半球。 2. 会判断南、北纬和南、北半球:纬度自南向北逐 渐增大的为北纬,纬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 经纬网地图中确定南、北半球的常见方法有: ①据纬度: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②据极地俯视图的中心字母:为N的在北半球,为S 的在南半球; ③据极地俯视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表示从北 极上空俯视,为北半球,顺时针表示从南极上空俯视, 为南半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