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现实的审美活动 -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

第九章现实的审美活动 -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

第九章现实的审美活动现实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具体的、动态的个体心理活动过程。

这个过程是主体的审美能力具体发生作用的过程,也是审美价值真正实现的过程。

现实的审美活动作为一种个体活动,由于主体的审美追求不同、审美能力不同及各方面条件的不同,必然呈现出复杂的局面。

而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审美心理活动也必然具有依次展开的各个阶段。

一般说来,审美心理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初始阶段、深入阶段和升腾阶段。

在这各阶段起主要作用的心理因素不同,因而各阶段的整体状态与特征也不同。

第一节准备阶段:审美态度的形成在人们真正进入审美活动之前,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审美态度的形成。

审美态度就是朱光潜先生所说的“美感的态度”,是一种不含利害关系的态度。

1.审美态度的作用当你对对象的态度摆脱个人的功利需要和目的,即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时,就能感受到对象的美。

摆脱实用意识的非功利态度,这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前提条件。

2.审美态度的心理表现审美态度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追求对象的态度。

审美态度的心理表现,则是审美注意的出现。

3.审美注意的特点是一种超实用功利性的或无实用目的的注意,其集中点是对象的外形,一般与对象的本体存在无关。

审美注意必定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指向,是对于对象的一种情感上的渴求。

审美期望是积极的、富有活力的,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以其全部感觉“占有”对象的期望。

4.审美态度的完全形成当审美注意产生时,一切与审美无关的事物都退居为背景,只有审美客体孤离出来,清晰地呈现在充满着情感渴望的主体之前。

主体本身亦已排除了种种功利目的的骚扰,心理意识专一、凝神而又积极地投向了客体,把客体变成自己观照的对象。

此时此刻,主体的审美态度完全形成,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真正建立。

所谓审美态度,是以摆脱日常功利意识产生审美注意为标志的、充满着情感渴求和期望的、强烈地追求对象的感性形式的态度。

审美态度的形成是审美活动的必要前提,是审美活动的准备阶段的完成。

第二节初始阶段:审美感受的获得真正的审美活动是从审美感知活动开始的。

当人们的审美注意力集中到对象上之后,紧接着便是对对象的形式、形象进行感觉知觉活动。

审美的初始阶段即审美感知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审美感受的获得。

1.审美感觉与通感现象所谓通感,是指从感知、表象到意象形成过程中的感觉的挪移、转化、渗透现象,也称作通觉、联觉。

审美感觉由于受着审美欲望的支配,作为享受器官的全部感官都会全力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对象属性,因此审美感觉活动中感觉的挪移、转化、渗透现象更为普遍,所获得的心理快感也更为全面。

2.审美知觉与错觉、幻觉在审美知觉活动中,由审美知觉的特点所决定,一些在认识和科学活动中需要纠正和防范的特殊的知觉,如“错觉”、“幻觉”等等也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们本身就属于审美知觉。

错觉是一种对对象的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幻觉是一种与外界物象并无直接关系,但对于幻觉产生者却具有客观真实性的知觉。

3.审美感知的过程审美感知过程主要就是运用审美感觉与知觉对审美客体形成知觉完形,建构起一个心灵中的审美对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把握住对象的情感表现性,并对情感表现性作出“同构”反应,实行主客体之间的交流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4.主体的审美感受审美感知既是主体沿循客体的形、色、质、声等所暗含的结构及其运动来组织,形成整体形象的知觉完形过程,又是主体对对象的情感表现性的情感接受过程。

在审美感知活动中,主体建构起一个新的审美对象,它与实存客体相似而又不相同。

这个审美对象能与主体内在的审美需要发生强烈的共鸣,能引起主体不脱离感官的剧烈的情感活动。

这种情感活动一般称之为审美感受,实际上是指由对象的剌激所引起的一种心理感奋状态。

作为这种“接受”的心理反应,主要是一种感性的愉快,形象地说,就是“悦耳悦目”。

这种感性的愉快往往促进审美活动的进一步深入。

审美感受、感性的愉快是一般审美者都能达到的审美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殊性和它的普遍性,使美学理论中美(客体)决定美感(主观的愉快感受)的观点源远流长。

然而,审美愉快并不只是感性的愉快,感官层次的满足也不是最后的审美满足,人的审美活动会由审美感知阶段进入更高的阶段。

第三节深入阶段:审美体验的展开当主体在审美感知阶段所获得的感性的愉快作为一种心理力量加入审美动力系统时,审美过程会迅速深入到审美体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体的想象活动全面展开,并以想象为媒介,以体验的方式从对象的外在形式进入对对象意义层次的把握和理解,从心物交感进入“物我同一”的境界,从而从想象所创造的审美世界中体验到自身的生命活动,发现生命的内在意义,获得更高的审美愉快。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想象的充分展开和审美世界的建构,以及心意层次的审美愉快的获得。

1.审美体验与审美想象由知觉对象展开想象,在审美活动的深入中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而这种想象,是受审美需要和在审美感受中获得的情感推动的。

通过想象,人们要使自己的情感要求得到进一步的满足,也就是要发现生命、生活的意义。

因此,想象过程往往就是主体的体验过程。

体验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命活动,带有“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亲历性含义。

体验着就是生活着,就是使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再经历一遍。

审美体验必须以感受为基础,必须通过感受来实现。

但它所感受的,并不是对象的纯粹自在的属性,而是对象所蕴含或体现的人的情感内容和人的生命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主体的精神与对象相交融、相汇流,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

因此,审美体验首先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命活动,一种自我肯定的特殊方式。

2.审美体验的过程由于审美体验具有亲历性的特点,它在审美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认识作用。

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均属于直觉性认识,都采取非概念、非逻辑的把握方式,但两者又有所区别。

如果说,审美感受是对对象形象(形式)的直觉性感知,那么,审美体验就是对对象意蕴(形式意味)的直觉性领悟,它是对个体自身置身于其中的生活关联域的认识。

在体验阶段,主体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和审美修养等多方面的因素参与体验,丰富和扩大了审美对象,从中领悟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3.意义的理解和情感的满足如果说在审美的第一个阶段中的感知与一般认识活动中的感知区别还不是很明显的话,那么在审美的第二个阶段的体验就与认识活动有了显著的区别:它显然不是指向某种真理性认识,而只是要通过体验这种亲历性的行为达到对对象意义的进一步把握,并使自己置身于一个意义的世界。

此时,客体的表象是作为某种意义表象对审美主体存在着,而不再作为某种纯客观的现象表象存在,因而该体验中的表象往往具有象征性。

体验中的想象与科学认识中的想象的不同,就在于它不是指向某种真理性的认识,而是指向与创造意义世界。

对象的内在意义在体验中不断地被揭示,构成了丰富的意义世界。

审美主体在体验中获得意义。

审美体验是带有情感的体验,而且体验的也是情感。

这种情感的体验与意义的理解是同步进行的。

其中,主体自身的情感生活是这种情感体验的最主要的源泉,对对象意义的理解包括对自身情感生活的自我意识。

在审美体验阶段,想象占有主导地位,想象使体验得以发生并完成。

同时,主体的经验、理解等因素也逐步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主体开始起决定性的作用。

主体的审美体验不仅是沿着主体对对象的想象、领悟的展开,更是遵循主体的经验、理解、情感路线的深入。

主体生活在想象与情感的王国中。

主体通过体验进入意义的世界、情感的世界,使欣赏主体在这样的世界中能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与审美愉快。

在审美体验阶段,主体从对审美对象的形式、形象的感知进入其内在意蕴、意味的层次,进入了意义的世界、情感的世界。

这是主体建构的心灵的世界,是与主体情感合一的世界。

这种由物我同一、物我两忘的境界引起的心理过程,既是对自我情感的意识过程,也是产生比较高级的审美愉快的过程。

在体验阶段所获得的审美愉快是心意层次的愉快,是一种会心的喜悦。

作为主体心理意识层次的审美需要的满足,形象地说,乃是一种“悦心悦意”。

在审美体验阶段,主体审美达到了一个高潮,主体的情感得到了较高的满足。

它往往也会是一次独立的审美活动的完成。

审美体验阶段也是审美中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阶段。

但是,审美活动并不到此为止,它还会向更高一级发展。

第四节升腾阶段:审美超越的实现审美主体在审美体验中直接感受到自己的心灵追求,一种对彼岸世界的追求,对无限或永恒的追求和对抽象的美的理想的追求,由于这种心灵追求的导引,审美活动会由内部体验向精神的无限自由的境界升腾,实现审美超越。

1.审美超越的涵义审美超越有广义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人类的整个审美活动便是一种超越。

它作为高尚的精神活动,超越人的动物性和凡俗性,在人的身上唤起那些真正具有人的价值的性质和属性,使人获得精神的无比自由。

从狭义上讲,审美超越是指审美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主体心理状态所达到的一个层次。

它体现的是主体的一种心灵追求,一种对美的理想、美的本体的信仰和追求。

2.审美超越的过程审美超越的发生与实现都是以理性为基础的,因此达到审美超越要以审美理解为基础。

与审美知觉、审美体验中的理解不同,这儿的理解不是想象、移情、体验,不是完全进入对象和与对象合而为一,而是了悟、把握,是从对象中浮出来,升腾到一个更广阔深邃的境地。

体验是理解的基础,体验越深,领悟越透,就越能理解到对象的底蕴,主体在获得难以言传的审美蕴含时进一步升腾,实现审美超越。

在审美的这个阶段,审美主体在对对象意义了悟的同时,又超越了对象,升腾到一个精神无限自由的境界。

在这个阶段中,审美心理综合运动以理解为统帅,以追求和信仰为动力,使审美活动成为既保留感性特征,又有极强的理性加入的活动。

它标志着审美活动的一个最高阶段,表明一切审美活动在此时、此地、此人身上的最高层次的完成。

此时,客体实现了自己最高的审美价值,主体获得了最高的审美愉快。

这是一种理性的愉快。

思考题:1.什么是审美态度?怎样才能形成审美态度?2.在审美感受阶段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心理因素?为什么?3.什么是审美体验?审美体验在审美中起什么作用?4.什么是审美超越?审美超越对于人的意义是什么?5.试析审美心理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