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教案
江南地区的开发
涿鹿县大堡中学闫桂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三国至南北朝历史的大概脉络:西晋的灭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使学生学会从整个社会状况去分析局部经济发展情况的能力,从社会状况,劳动力,生产技术等方面去分析经济发展状况的能力。

2、通过学生利用示意图整理历史线索,培养学生动力的能力和利用历史图表学习复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敌的精神,同时也要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
2、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重点和难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和图示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忆江南》
2讲授新课: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展示西晋的建立、统一、衰落、灭亡的简要史实。

2、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A、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弱智;
B、统治集团发生内乱:皇族争夺帝位,破坏统治秩序,耗竭西晋国力;
C、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欺压,其上层人物起兵反晋,最终推翻西晋。

3、展示从东汉开始内迁的民族.
议一议民族内迁有什么意义?
二、淝水之战
1、东晋建立的简要史实
2、前秦建立的民族、时间、人物和统一黄河流域原因和时间
3、淝水之战:时间、地点、双方、经过、结果、影响
思考: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A、从前秦方面看:
a、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

b、秦军劳师远征,战线过长,苻坚指挥失误。

B、从东晋方面看:
a、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团结作战;
b、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1)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2)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3)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2、取得了哪些成就?
3、有何深远的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全课小结:用图示法整理本课的历史线索。

四、作业设置: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历史上的哪几个朝代?
2、西晋是()年建立的,()年完成了统一。

316年,内迁()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3、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东晋和(),这个政权是内迁的()人建立的。

4、谁能说出淝水之战中的成语故事?
5、选一选:
(1)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全国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A魏国灭蜀B西晋建立C西晋灭吴D西晋结束
(2)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前秦战斗力弱B前秦战线太长C前秦不惜水战D前秦不得人心
(3)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
A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的大融合B使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C促进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新D帮助内地人民进行反压迫斗争
(4)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战乱较少。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5)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正确的是()
A.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B.大片荒地被开垦为粮田
C.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D.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
6、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