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路基病害整治方案工程名称: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编制日期:年月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方案名称:项目部报审意见:项目经理:年月日工程部审核情况:审核人:年月日工程部领导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JL—A00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复)审表工程名称:编号:致(监理单位):现报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全套、部分),已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审查和批准。
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承包单位项目部(公章):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1、同意2、不同意3、按以下主要内容修改补充专业监理工程师:年月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1、同意2、不同意3、按以下主要内容修改补充后并于月日前报来。
项目监理机构:(公章)总监理工程师:年月日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一式三份,连同施工组织设计一并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
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各留一份。
目录一、编制依据 (5)二、工程概况及病害 (5)三、病害治理方法 (6)四、整治施工方案 (7)五、施工报价(见附表一) (11)六、管理人员及劳动配备 (11)七、质量保证措施 (11)八、安全保证措施 (12)附件1、路基病害整治单价分析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依据1、国家及铁道部相关施工规范、管理制度2、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及施工环境3、既有线成熟的施工经验4、工务段提供的病害段资料及病害成因二、工程概况及病害本次路基整治里程为K356+300~K356+500,总长度为400m,段内路基病害总长度为87m,占总长度的21.8%。
其中路基下沉病害长度为8m,占总长度的2%;岩溶发育地段79m,占总长度的19.8%。
详见统计表1。
由于该段路基下部岩溶发育,安全存在隐患。
川黔线贵阳工务段路基病害统计表表1三、病害治理方法1、施工前采取物探与现场原状土取样化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病害成因,确定病害规模与分布范围:采用地质雷达、电法仪等物探手段,查明路基的充软充水、空穴等状况;采用原状土取样化验查明填料的种类及孔隙率以及是否铺设砂垫层,为制定整治方案提供依据。
2、对因填料不满足要求,在水和列车动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路基填土吸水液化,以致发生路基下沉病害路段,通过灌注TGRM特种水泥灌浆料的凝结反应,消耗掉填土中的水份,使土体恢复自身的承载力,提高路基的抗水融能力。
下层的软弱基础灌注TGRM特种水泥灌浆料固结地层,使其凝固成具有较高稳定性的整体,提高路基土体的力学性能,防止病害向深层发展。
3、对因换填厚度不足造成路基承载力低,进而形成路基下沉地段采用灌注TGRM特种水泥灌浆料,固结松软的土体,形成强度较高的水泥浆液结石体,提高路基的整体承载能力,防止路基的继续沉降。
4、对因地下岩溶发育,在上部地层受到较大压力时可能造成该段地层塌陷,从而严重危及路基的安全。
施工时根据先导勘探孔揭示路基地层中的岩溶发育情况,加固深度由探灌结合孔确定,或一般为岩土界面以下5~6m,对溶岩进行注浆加固,从而确保页岩灰岩地层的稳定。
四、整治施工方案1、施工工序流程图:图1 施工工序流程图2、机械设备及材料表2 主要设备及材料一览表3、路基检测开工前需对病害段路基,通过地质物探方法对病害段路基进行一次全面检测,探明病害的确切位置及程度,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注浆改良地层的范围及深度,布孔间距、角度和注浆材料的种类及配比,以便于能够对症下药,达到理想效果。
4、布置注浆孔通过参考检测结果,在需要加固的路基土体上梅花形布置注浆孔,钻孔孔径为Φ28mm,孔孔间距为60cm,排排间距为35cm,孔深在3~5m的范围(见表2)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
表2 孔位角度及孔深表图4 注浆孔布置示意图(剖面图)序序序路 肩钢 轨注浆孔图5 注浆孔布置平面展开图6、下管注浆管选用钢花管。
要求注浆管密封性好,管内壁光滑,管内无杂物。
注浆管末端预留0.5~1m无注浆孔部分,管口用丝绵封堵,防止浆液外溢污染道碴。
7、制浆根据土体含水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用水比例调配浆液;TGRM 特种水软浆的水灰比控制在0.8:1~1:1范围。
制浆应使用不小于200转/分钟的制浆机,搅拌时间不低于5分钟,不宜大于9分钟。
出浆孔应设置100目的过滤网。
8、注浆注浆压力应控制在0.8Mpa以下,达到设计标准后,停止注浆,后退30cm~50cm分层继续注浆,直至注浆结束。
注浆过程中如果出现压力达不到设计要求,跑浆、串浆等严重的问题,可采取换孔作业,待浆液初凝后再补注。
9、监控量测在施工过程中,工务段要派专职人员在注浆施工时要时刻使用轨距尺等量测方法,全程监控注浆施工对线路的影响。
若发现路基有串浆或加速形变迹象要立即停止注浆,分析原因。
10、记录钻孔、注浆技术人员必须作好现场钻孔记录,取得第一手现场地质资料,以便注浆技术人员根据地质资料及时调整注浆参数。
注浆记录人员必须把当班的记录及时整理。
司泵人员应随时注意注浆泵压力变化。
在施工中应各司其职,认真负责,相互协作,互相监督11、效果检查和注浆方案调整结束注浆后,根据现场注浆记录选择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钻孔检查,观察注浆效果;如有注浆不饱满段,再进行二次补充注浆,直到达到设计要求。
根据注浆施工的效果观测和取芯检查,分析和评价注浆加固的效果,由施工方的现场技术负责人适时对注浆方案和注浆参数进行调整。
五、施工报价(见附表一)六、管理人员及劳动配备管理人员3名:项目组长一名,技术负责人一名,现场技术员1名;技术工人36人每班12人,其中钻工6人,注浆工5人,安全员1人;共计整个项目预设39人。
七、质量保证措施1、施工过程要严格工序控制,加大施工的技术含量,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值班,划分作业区域、采用“双控”指标、三序孔作业,根据施工和地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注浆压力、分段长度和注浆材料的种类及配比,保证注浆效果。
2、排水盲管在使用前请避免重压,防止管路变形;3、应严格按照设计参数进行钻孔。
钻孔孔位及角度偏差符合相关规范规定,若现场钻孔孔位因为客观条件限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进行移位并进行计算确定参数,必要时应进行补孔。
4、浆液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配浆时最大误差为:水软、水玻璃、水±5%,外加剂±1%。
5、浆液搅拌应均匀,特种水软浆搅拌时间为3~5分钟,但不得超过10分钟。
未搅拌均匀或沉淀的浆液严禁使用。
6、注浆过程中,时刻注意泵压和流量的变化,若吸浆量很大或压力突然下降,注浆压力长时间不上升,应查明原因,如工作面漏浆,可采取封堵措施。
如跑浆可通过调换浆液、调整浆液配比,缩短浆液凝胶时间,进行大泵量、低压力注浆,必要时采用间歇注浆,以达到控域注浆目的。
7、注浆过程中若发生串浆时,可采取两孔同时注浆措施。
8、注浆过程中压力突然升高,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确因浆液凝胶时间过短,则应及时调整浆液配比。
9、一台泵发生故障时,应立即换上备用泵继续注浆。
10、严格进行注浆效果检查评定,符合要求时才能结束注浆作业。
当未达到注浆结束标准时,应进行补孔注浆。
八、安全保证措施1、工务段有必要有专业的安全防护员及线路监测人员到施工现场,防护作业有必要履行铁道部规矩的安全规矩。
2、管理人员及班组长有必要在上岗前承受安全教育,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
一切参与现场作业的工人有必要进行安全出产教育,在作业期间要有班组长带领。
3、制止班前饮酒,制止脱岗、串岗,不得做与作业无关的工作。
4、特种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和机具操作人员,有必要经专业安全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5、作业人员在作业中有必要按规矩着装、配带防护用品,正确运用防护用具,严格履行安全技能操作规程。
6、运用的电力设备有必要有安全措施,宿舍和库房等处禁绝乱接用电设备,以防触电。
7、作业时有必要设安全防护。
防护员有必要携带能监听列车运转的无线通讯设备,并在住站设联络员,相互间要采纳有用通讯手法进行联络。
8、作业前,施作业业担任人和机具运用人要对机具进行检查,有安全隐患的机具不能运用。
9、施作业业进程有必要做到安全用电,加固注浆施工队装备专门的电工,按项目安全用电的相关规矩作业。
10、穿插作业时加固注浆施工要服从于项目的全体安排,及时与其他施工班组交流信息,确保各方顺畅施工。
11、注浆管路及衔接件有必要选用耐高压设备,当压力上升时,要避免管路衔接部位爆裂伤人。
12、孔口管、止浆塞要装置结实,施工期间制止人员站在其冲出方向前方,以避免孔口管、止浆塞冲出伤人。
13、堆积、装卸和转移资料,宜运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方法。
人作业业时,应安排满足的劳力,选用适当的东西,由专人统一指挥进行。
14、任何人在任何时刻制止将金属物品或其他易导电的物品放置或进入接触网2米以内的范围。
15、作业进程中不得损坏线路及周围任何设备,如有问题及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