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无处不在。
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高峰,更要学好数学。
数学与其他学科比较,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这也是教师教起来难,学生学起来感到惧怕的原因。
对于初中生来讲,学好数学首先要有学习的自觉性,以前的初中生面临升学压力,学生能够自觉学习。
而现在的义务教育,学生没有升学压力,致使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缺乏动力而相对放松,以致成绩相对落后。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材利于基础好的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并总结学习方法,而对于成绩中下的学生学习起来就有困难。
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很低,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通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不能把概念囫囵的讲给学生,而应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
例如:讲解分式方程的概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学生学习判断分式方程的步骤:⑴含有分母;⑵分母中有未知数。
通过这样分解教学,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为了促进学习,只有在解题思想的指导下,灵活地运用具体的解题方法才能真正地学好数学,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运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总结成三步:⑴计算最长边的平方;⑵计算两短边的平方和;⑶如果最长边的平方等于两短边的平方和,则是直角三角形。
反之,则不是。
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题的条理性,有利于分析、概括等能力的发展,学生容易接受。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的信心。
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解数学题时,仅仅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而没有从解题思想的角度考虑问题,往往难于使数学学习进入更高的层次,因此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如用演绎推理分析几何题:如角平分线的已知条件,自己首先得出结论平分出的两个小角相等或每一个小角等于原角的一半或原角等于期中任何一个小角的二倍。
这三个结论根据要求的问题具体判断用哪一个。
或者用归纳推理从问题出发,求证这个结论要什么条件,直到所给的已知条件。
总之,在化繁为简的方法下,使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