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钱国币》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及戏剧的一般常识。
二、了解大学生与吴太太之间的三次交锋,通过对矛盾冲突的分析,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体会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把握剧本的主题。
四、初略体味戏剧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与重点
通过对矛盾冲突的分析揭示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一、导入新课
李健吾先生曾说:“我们写戏、演戏是‘巴结’群众,而丁先生写的戏是征服观众。
”他所说的丁先生就是丁西林,被人称为“独幕剧的圣手”。
要想知道这一点,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独幕剧”。
问:大家知道什么是独幕剧吗?(请一名学生简单讲讲)
二、关于独幕剧
1、关于独幕剧是19世纪后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全剧在一幕之内完成,故要求所写事件的矛盾冲突的全过程,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并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的体现。
由于独幕剧的演出受到较为严格的肘间、剧场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它的剧情不能太繁杂,要求情节结构更加精练集中,矛盾冲突的展开也要较为迅速,人物也不宜太多。
(主要可归纳为四点)
2、结合本剧本体会独幕剧的四个特点
◆短小精悍:特别与本单元前几个剧本比较,篇幅短,这一点比较直观。
◆同一时间:集中在同一个下午
◆同一地点:一个旧式住宅的四合院内
◆人物不多:杨长雄吴太太成众李嫂警察
3、过渡问:在这不多的人物中间,谁是主要人物,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吴太太和杨长雄,因为剧本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这两个人物之间的争吵,即剧本主要是描述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形象。
1、关于矛盾冲突
戏剧这一艺术形式刻画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矛盾的发展而展开的。
没有矛盾冲突便无从刻画人物形象,没有矛盾冲突便没有情节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吸引观众,也就没戏了。
戏剧要有戏,就必须注重揭示矛盾和斗争。
2、矛盾冲突分析
问:那么在剧本中这两个主要人物中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矛盾冲突?他们冲突的焦点是
什么?
明确:(先请学生复述剧本情节)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展示主仆之间(虚写女仆打碎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等情节)、大学生与吴太太之间的矛盾冲突(焦点)。
(矛盾集中,结构严谨)
(1)在学生复述的基础上概括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的焦点:
第一次,争论的焦点是李嫂该不该赔花瓶;
第二次,焦点是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
第三次,是由大学生骂女主人是“一个无耻的泼妇”引起,由逼到砸。
(2)具体分析:赔与不赔的各自理由是什么?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当与不当,逼与砸分别体现了两个主要人物怎样的性格?
赔(穷、贵、低),不赔(穷有别、摔破情有可原、赔不起)
3、总结人物形象
(1)吴太太:
自私吝啬,尖酸刻薄,蛮横泼辣,缺乏同情心的富太太。
1>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诈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按常理,吴太太作为一个外省人,本应受本省人的欺诈自己也有寄人篱下之感,可是吴太太恰恰相反,她破了例。
2>开场就指桑骂槐的不停的唠叨——出言不逊,尖酸刻薄,得礼不让人。
3>女仆李嫂无意中打碎了一只花瓶,吴太太就逼一个身上只有三毛钱的下人赔偿三块钱国币——自以为有道理,富有但吝啬小气,缺乏同情心的阔太太。
4>和杨长雄的三次交锋——典型的庸俗的小市民习气;胡搅蛮缠(得礼不让人,无礼搅三分),泼辣狡辩。
5>她听到杨长雄说她是“一个无耻的泼妇”,便不依不饶,一逼再逼,甚至谩骂:“刚才你很会说话,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你骂了人你不承认。
你骂了人你不敢承认。
这才是无耻。
是的,无耻!下流!混蛋!”——蛮横粗俗的泼妇骂街;得礼不让人,尖酸刻薄。
抗日战争时期从外省避难来到西南某省城居住。
是一个习惯于养尊处优又充满市侩气的女人。
自私、刻薄、欺软怕硬、胡搅蛮缠、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她唠叨、狡辩、出言不逊。
这是一个作者着意讽刺的反面形象。
(2)杨长雄:有正义感、同情心,机智幽默,能言善辩。
1>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作为抗战期间上千流离颠沛的大学生之一,遇到同是外省人的吴太太本应同病相怜,共度患难(袒护包庇),可杨长雄坚持正义,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
2>为李嫂抱不平,义愤填膺地和吴太太论情,说理,讲势,争辩说李嫂是个“低级穷人”,赔不起,再说“娘姨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权利”,“而没有赔偿花瓶的义务”,仗义执言,这就反被动为主动,彻底驳倒了对方。
义正词严,慷慨激昂,以彼此之道还
施彼身——见义勇为,正直善良,能言善辩,机智幽默,富有同情心正义感。
3>理屈词穷的吴太太露出泼妇骂街的本相后,杨长雄忍无可忍,把吴太太的另一只宝贝花瓶砸碎——凸现见义勇为的性格,但同时也说明他容易冲动,缺乏斗争的经验和策略,只能砸碎花瓶出出气罢了。
却也更反衬出吴太太的无礼蛮缠,令人厌恶。
“爱管闲事”的大学生。
他敢想敢说,锋芒毕露,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虽然他不善口角,但由于道理在他这一边,所以义正辞严,驳斥有力,使得能言善辩的吴太太理屈辞穷。
对这一人物,作者既肯定其正义感和斗争精神,又对其书呆子气和失之简单的斗争方式作了适度的揶揄。
(3)总结
吴太太吝啬、自私、尖酸刻薄,缺乏同情,泼妇骂街、胡搅蛮缠
杨长雄敢想敢说、仗义执言,模仿诉苦、嘲笑对手,见义勇为、助弱抑强、性格刚烈
(4)择取“当与不当”的争辩场面,要求学生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
四、理解与感悟
假如让你分别对吴太太和杨长雄说一句话,你会怎么说?
五、把握主题思想
问:大家的看法正表明各自对这两个人物的态度,那么作者对这两个人物又是怀着怎样的态度呢?(揭示主题)
以小见大,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展示主仆之间、大学生与女主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揭露了阔太太的自私刻薄,也一定程度地讽刺了警察的趋炎附势。
●评价“以小见大”的特点:
喜剧应“从那最平淡的事件里反映出真实”(丁西林语,转引自柏李《会见丁西林先生》)本剧把看似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表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
六、知识拓展:了解一些有关戏剧的常识
1、戏剧的基本特点
第一,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
第二,通过人物语言推动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个性。
第三,戏剧是分幕分场的。
2、戏剧的分类
一、话剧、歌剧、舞剧、戏曲。
二、悲剧、喜剧和正剧。
三、独幕剧、多幕剧。
3、剧本的语言
(1)说明性语言,又称“舞台指示”。
用以说明人物动作、表情、心态、情绪以及人
物的身分、年龄、面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为人物说明,此外还有舞台场面说明,用以说明场次、场面环境(包括时间、地点、景物等),道具、灯光、音响效果、人物的上下场、幕启幕闭、人物造型等。
(2)人物语言,亦即戏剧中人物的对话、唱词和道白。
戏剧中人物语言除应具备典型化、个性化的特征外,在人物的语言中应力求省略与剧情重复的交待介绍,掌握运用潜台词。
所谓“潜台词”,就是剧本中没有写出,舞台上没有说出,但根据剧情的发展观众可以心领神会的间接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