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由于发生锐器伤造成的职业伤害。
方法:对本地区所有二级以上医院手术室140名护士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9年3月~2010年3月锐器伤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其中109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77.86%,且防护意识不强。
结论: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加强全面防护概念教育,制定有效的系列防护措施,预防锐器伤,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原因防护措施
锐器伤是医院内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
国外许多研究显示,护士是医院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
为此,2000年在日本召开的以“护士职业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亚洲工作论坛中就特别提出要重视预防护。
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开放伤口、血液、体液等,因此手术室又是锐器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科室之一,随着各种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趋势的发幅度上升,锐器伤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伤及经血液感染上疾病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9年3月~2010年3月锐器伤进行回
顾性调查,对象为本地区所有二级以上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共计140名护士。
年龄20~45岁,平均24岁,护士89名,占63.57%;护师38名,占27.14%;主管护师22名,占15.71%。
本科学历39名,占27.86%;大专学历49名,占35%;中专学历52名,占37.14%。
工龄<1年的21名,占15%,1~5年的为45名,占32.14%,>5年的74名,占52.86%。
5年内乙肝疫苗接种人数为56名,接种率为42.14%。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回顾性调查,问卷设计参考相关资料设计,内容包括参与人员的基本资料,锐器伤源于的锐器类型,受伤原因,受伤后的后续处理情况。
2原因分析
2.1防护意识不强进行病人侵入性操作时未戴手套,受伤后未引起重视,或未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
在被调查的140名护理人员中,68.23%的锐器伤是被血污染的锐器刺伤,所受锐器伤来源的患者确定已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占2
3.4%。
以上资料表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性极高,手术室作为独特接触血液和锐器的高危科室。
虽然所有在岗护士均要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但5年内接种率仅42.14%。
在被锐器刺伤的109名护理人员中,伤后进行标准处理的只有8.7%,只有11.93%上报院感科,有34%的护理人员不了解要上报,56.88%未上报。
在被锐器刺伤时,有45.87%的护理人员未戴手套。
调查结果表明,作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护理人员的
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与他们的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不符,自我防护意识淡薄,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这与黄小红等的调查提示的一致[1]。
同时也发现戴手套锐器伤发生率低于未戴者,戴双层手套者锐器伤发生率低于戴单层手套。
2.2护理人员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教育配合手术时传递手术器械
和进行各种穿刺操作等工作中直接接触锐器的机会多,受伤的概率也相应高。
锐器伤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有关。
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61.54%,大专73.47%,中专94.23%,这与其在校期间学习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和实习过程中接受系统的职业防护技能培训和指导的机会和时间有关[2]。
2.3不安全操作,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如操作不熟练、传递裸露针头、针芯,配合手术传递锐器的方法不正确,习惯回套针帽以及徒手掰安瓿等都能导致护理人员发生操作环节中被刺伤。
未及时正确处理锐器也是锐器伤发生的主要原因,部分工作人员在繁乱的工作中处理锐器不当,注射器、针头、穿刺过的针芯等随手与其它物品混放,未及时处理,护士整理治疗台不慎受伤。
医疗废弃物处理时也会发生锐器损伤,如操作结束后处理用物时遇到治疗盘中未拆卸的针头、注射器用后的毁形过程中、丢弃废物时针尖从收集袋中突出等环节均可发生锐器伤[3]。
2.4工龄低同时工龄<1年发生率为85.71%,1~5年为82.22%,>5年的为72.97%;护士发生率为88.07%。
护师50%,主管护师40%也表明锐器伤与低年资护士操作不熟练有关。
2.5病人不合作进行侵入性操作时由于病人不配合、发生躁动,使所用器械误伤自己,也是锐器伤的发生的原因之一。
3应对措施
3.1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是减少血源性感染最积极有效且较容易实施的预防措施。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80~90%是由锐器伤所致[4]。
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了锐器伤在我国发生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增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提高护士锐器伤后的处理以及防护意识,进一步完善锐器伤后的上报制度及处理程序。
3.2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和筛查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对病人进行
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血液性传染病的检测,了解病人的感染状态,在操作时提高警惕,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特殊感染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时戴双层手套。
正确使用各种锐器,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和规程,孰料掌握各种穿刺锐器的操作方法,在配合手术传递锐器过程中注意正确的传递方法。
3.3加强操作培训和健康教育、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纠正导致锐器伤的高危行为。
同时,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安全的护理设备。
为降低锐器伤的发生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东红,胡玉霜,陈聪,等.护理实习生职业防护知识与锐器伤的关系.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0):1697-1698.
[2]黄雄招,孙波.shel模式在手术室护士锐器伤防范中的应用.
护理学杂志,2009,24(10):56-57.
[3]周阳,李映兰,郑悦平.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及标准预防的管理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8,43(8):737-739.
[4]汪丽红,赵红利.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护理研究,2009,16(1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