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业板上市的积极效应和潜在风险分析

创业板上市的积极效应和潜在风险分析

创业板上市的积极效应和潜在风险分析——冯鹏程发表于《管理观察》内容摘要:创业板上市,是适应中国资本市场需要的产物,其上市对于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中小企业和投资者无疑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在看到创业板里程碑意义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发展过程中潜藏的危机和问题,本文提出了创业板所潜藏的七大隐患,分别是先天风险、经营风险、股价波动的市场风险、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出世”的风险、逆向选择的风险和道德风险。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风险;资本市场引言“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用这句词形容创业板,最合适不过了。

经历了十年之痒后,中国的创业板于2009年10月23号正式开板,首批被接受的28家公司要在一周后,也就是30号在深交所上市交易。

2009年12月16日,创业板第二批八家公司的股票正式发行。

创业板酝酿之久、声势之大、开市之奇,给本身就已经光环环绕的她,添加了一丝神秘。

从构思到摸索实践,直至最终出世,这个资本市场的宠儿以其高收益率而受到国人的青睐,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

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将给中国的资本市场乃至经济带来巨大变化。

一、创业板上市的积极效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资本运营研究中心冯鹏程认为创业板上市的积极效应如下:首先,从宏观经济是来看,创业板的开板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作为主板及中小板补充创业板将成为高科技企业的融资平台,这些企业或缺资金,或缺政策,在中国一直举步维艰,创业板的开板帮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更多的资源将用于自主创新的研究,提高国家科研能力。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沿海一大批中小企业顷刻倒闭,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层级低。

此外,我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

“据统计,全国每年有2万多项新专利,2.5万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由于种种原因被搁置和浪费,真正产生经济效益的不到20%,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在60%-80%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而发达国家却要占到30%-40%”创业板的出世,将使科技研发和金融资本的到较好的融合,将带动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从总体上说,对我国经济的改善、经济增长的持续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我国在推进多层次市场建设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中国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大企业的主板市场,和以深圳为中心的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还有处于中间阶段的中小板市场。

创业板的服务对象处于成长期或者说是起步期的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具备一定的规模但规模不大;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但不稳定;存在技术优势且创新方面非常活跃,但不太成熟。

中小板主要服务于即将或已进人成熟期、盈利能力强的企业。

主板市场上是已进入成熟期且业绩较好的企业。

所以在中国形成了一个有梯度的资本市场,可以为处于各时期的企业服务。

创业板的推出还可以给企业带来较大上市的便利,一些很好的优质资源过去都选择在海外上市,将来会有多国内优质资源留在境内上市,也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投资机会,国外的投资者也会来中国投资。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对我国的贡献越来越大,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高技术企业提供融通渠道,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业板市场正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创业板,一直都是各国最活跃的板块,其内部企业数量的多少也反映出一国的经济结构。

如果国家政策健全、得力经济上又持续发展,加以时日一个中国版的纳斯达克必将问世。

再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一直是其发展的掣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贷款难。

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主要向大型和国有型企业倾斜,很少照顾迫切需求资金的中小企业。

对于企业规模小、业绩不稳定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以及没有能用来抵押的合适资产,所以它们根本无法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第二、债务融资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十条规定“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未经依法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发行债券都已经非常严格,且程序复杂,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

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已经达到4000多万家,原有的银行信贷、信用担保已不足以支撑其发展。

大多数企业因为资金链中断而破产,勉强生存下来的也无力投入新的技术研发。

高科技产业更是要投入大批人力去“找钱”,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的加深,原来越多的国内国外的风险投资基金活跃于我国各行各业,但是由于主板市场的高准入制度,中小企业几乎不可能在主板市场上融资。

随着创业板的推出,这种局面将得到改善,英明的领导将抓住这次机会,利用创业板相对宽松的制度,扩大自己的融资渠道。

随着创业板的推出,相信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加大对高科技、创新型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最后,对于投资者来说,在主板之外又多了一种方式,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选择,相信也会带了大家投资理念的改变。

以前大家只能通过PE、VC等间接地投资高科技产业,现在可以直接购买这些上市企业的股票、债券等。

根据万得资讯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15日创业板的换手率达到19.43%,交投持续活跃,在深交所公布的买卖席位中,机构投资者买卖次数非常受,市场普遍认为,游资成为推动高换手率的主要力量。

投融资是创业板市场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投资创业板,社会上大量闲散资金不断流向中小企业。

自2000年以来,居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A股市场的新增开户数不断增加,中小板作为稀缺资源被大多数人看好。

对于这个新生儿,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大量的国际热钱也将涌入,势必带来创业板的繁荣。

二、创业板上市的潜在风险与隐患分析冯鹏程认为我们在看到可喜变化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板首日暴涨后出现持续的下跌,6天内700亿元市值蒸发,26万散户被套,真正让投资者领略了高风险。

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平均市盈率为56.7倍,发行市盈率最高的鼎汉技术,达到惊人的82.2倍。

高市盈率的阳光,在孕育出暴富神话的同时,也埋下了巨大隐患。

在中国这样一个惯于炒作的不成熟市场上,其背后的风险不言而喻。

第一、先天风险。

创业板本身就是风险与收益的结合体,有着与生俱来的风险。

28家创业板公司平均市盈率高达56.7倍,过高的发行市盈率,会令公司上市后面临较大的“破发”风险,为了更多融资而定高的发行价,只会透支股票的未来价值,而创业板吸纳的主要是起步期的企业,其投资风险更是高于主板市场。

一些风投机构的进入更加大了风险,因为它并不想专注于把某个企业做强,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长期利润,而是把企业当“猪”来卖,所以在把企业包装后,获得几年漂亮的财务数据,风投机构就会把企业当产品卖掉,然后将风险转嫁给广大的股民。

正是由于这种炒作性的存在,往往一些“问题企业”被包装成“明星企业”,一些不知情者盲目的跟风,最后成全了别人,套牢了自己。

需要中小投资者尤其加以关注的是,与纳斯达克一样,创业板实行直接退市制度,不符合条件的公司将直接摘牌,不再必须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

这就意味着,最后接手的投资者将血本无归。

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往往是处于弱势的中小投资者最后接盘。

首次吸纳的28家企业,行业分类广泛,有做服装的、有经营药的、还有电池、物流等。

其并没有按照“全高科技企业的标准。

这种选择制度上的宽松,是否会影响创业板的整体质量尚未可知。

即使都是高科技企业,新技术能否升级换代和经得起市场考验,也是一个未知数第二、经营风险。

创业板公司经营期较短,规模制度都不完善,抵抗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而且中小企业企业普遍存在着过度依赖单一产品或单一客户的问题,经营模式的单一也潜藏了很大的经营风险,股价很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大幅波动。

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具有高成长性的潜力这是毋庸质疑的,这些中小企业,毕竟涉世不长,抗外界干扰能力弱,停牌、摘牌的风险时有发生,即使是世界著名的NASDAQ市场,在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有近2000家企业因经营不善而不再符合市场要求,被剥夺上市挂牌资格。

如SHC公司,1998年亏损额高达7.5亿美元。

因此,这个新生儿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也无疑加大了市场的风险。

我们要看到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是民营企业,企业业绩一旦下滑,重组的可能性很小。

创业板市场上有快速、严格的退市机制,如果领导者对市场做出了错误的估计,或者经营中出现了不可预见的失误,都将导致市场份额的减少,而反映到整个公司可能就要有摘牌的危险,市场是冷酷无情的,它不接受眼泪。

第三、股价波动的市场风险。

由于众多偏爱“打新”投资者的存在,及跟风效应的作用,加之现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一些人对科技股过分热情。

而中小科技企业经营、市场和业绩的不稳定性,股票价格波动的幅度及频率表现得尤其明显,不是特别低迷,就是过分狂热。

股价出现剧烈波动,势必影响企业形象和持续筹资能力。

投资者对于创业板的预期又比较高,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在拥有高增长潜力的同时,也暗含着底子薄、业绩小、发展不确定的风险,这些因素将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价格外敏感,甚至是非理性的敏感,股票价格波动便是家常便饭,股价波动本来就有其自身的规律,本身就是以高风险出现的创业板,股价波动也属正常情况,但是由于其是新生事物,在投资这种还没有树立起信心,再加之一些恶意人士造谣、煽动,一旦出现波动可能就会引起蝴蝶效应,最终葬送自己。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中石油价格也出现过波动,甚至破发,但是大家除了被套牢并没有担心,因为支柱性的国企是不会倒的,然而中小企业就不一样的,过分的价格波动很可能是致命的。

第四、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股票市场之所以成为最活跃的投资场所,主要原因就是其高流动性,每天都大量的买者、卖者。

人们持有股票的目的是升值,如果所持股票前景不好,或者股票市场失去了流动性,投资者可能会义无反顾地甩卖股票,即使割肉也要换回现金,市场上的反应就是一支股票的价格狂跌。

创业板上市公司虽然有高成长性的特点,但其不确定性比主板公司大,又有一些人是出于新鲜感来投资创业板,他们是追逐利益而来,一旦发现有风险可能就会迅速退出,这就极有可能导致流动性不足,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保持流动性是创业板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五、“出世”风险。

企业将失去保护伞,成为透明的公司。

由于上市公司均要披露所有必要的相关信息。

由于创业板的高风险性,其披露制度比主板市场还要高,不仅又有必有的月报、年报,包括重大决策事件,交易事项都要准确及时的向公众告知,稍有遗漏就会受到证监会等管理部门的批评、惩罚。

这对于一些关系复杂的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而言,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而且有些重要信息也要披露,很可能被竞争对手了解,不利于以后的市场争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