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6)PPT课件
痢疾 霍乱 其他感染
食饵性 症状性 过敏性 其他
8
.
发病机制与临床
9
.
非感染性腹泻
饮食 积滞于肠道上部
肠道内酸度下降
肠道下部细菌上移
食物产生腐败及发酵
产生的短链脂肪酸 (如乙酸、乳酸)
腐败性毒性产物 (如胺类等)
肠腔内渗透压增高
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加
10
.
腹泻
➢ 病因 喂养不当; ➢ 临床特征 腹泻轻,脱水轻,中毒症状较轻; ➢ 大便特征 水样便或蛋花便、有酸味、有黄色小块、大便
19
.
各年龄阶段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
➢ 婴幼儿 消化道感染后吸收不良综合征、牛奶或豆类
蛋白过敏、继发性双糖酶缺乏;
➢ 学龄前和学龄儿 慢性非特异性腹泻、继发性双糖酶
缺乏、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消化道感染后吸收不良综合征、 乳糜泻;
➢ 青春期 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蓝氏贾第鞭毛虫
病、乳糖不耐受;
20
.
➢ 我国资料显示:5岁以下的儿童,年发病率为201%, 死亡率为0.51%;
3
.
➢ 腹泻是仅次于普通感冒的最常见感染性疾病; ➢ 在发展中国家,感染性腹泻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 灾难过后急性腹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非常高;
4
.
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
➢ 感染性腹泻(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 ➢ 食饵性 ➢ 功能性腹泻 ➢ 药物性腹泻 ➢ 酶缺陷性腹泻 ➢ 内分泌性腹泻 ➢ 免疫因素性腹泻
5
.
腹泻病分类
病程分类
➢ 急性腹泻 病程在2周以内。 ➢ 迁延性腹泻 病程在2周-2月。 ➢ 慢性腹泻 病程>2月。
6
.
病情分类
轻型 肠道症状轻、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中型 轻-中度脱水、轻度中毒症状,肠道症状较重。 重型 重度脱水和明显的中毒症状、肠道症状重。
7
.
临床分类
腹泻病
感染性
非感染性
21
.
例数
63 42 21
6
1 28 24
6 6 5 4 2 1 4 6 2 2 2
构成比(%)
35.2 23.5 11.7
3.4
0.6 15.6 13.4
3.4 3.4 2.8 2.2 1.1 0.6 2.2 3.4 1.1 1.1 1.1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4(10)2009
乳糖不耐受 结核
病因
其他 ➢
一般细菌不入血,也不侵入肠粘膜,所以不产生肠
道病理改变;
13
.
侵袭性腹泻(渗出性)
侵袭性细菌
侵入肠粘膜固有膜
释放内毒素
充血,水肿,炎性细胞侵润 形成溃疡和渗出性炎症病变
全身中毒症状
腹泻
14
.
病因 ➢
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属、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志贺氏
痢疾杆菌、耶尔森氏菌、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克雷白杆菌、绿脓
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
11
.
肠毒素性(分泌性腹泻)
ETEC粘附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繁殖、产生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labile toxin,LT)
耐热肠毒素(stable toxin, ST)
与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神经节苷脂(GM gangliosides)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ATP转化为cAMP
结肠息肉继发感染
小肠重复畸形 先天性巨结肠全结肠型术后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 志贺氏痢疾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 铜绿假单孢菌 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隐孢子虫及圆孢子虫感染
22未确定病因
.
例数
5 3 6 1 1 31 17 4 10 2 1 13 6 5 2 1 22
构成比(%)
2.8 1.7 3.4 0.6 0.6 17.3 9.5 2.2 5.6 1.1 0.6 7.3 3.4 2.8 1.1 0.6 12.3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GTP转变为cGMP
肠液中的水,电解质分泌增加 超过了结肠吸收限度
12
腹泻 .
➢ 病因 产毒性的大肠杆菌、霍乱弧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
杆菌;
➢ 临床特征 腹便特征 水样便,量大,粪便含有大量电解质,粪便中
电解质与血浆接近。粪便偏硷性,大便镜检(-);
杆菌;
➢ 临床特征
全身中毒症状重、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
便次数极多,但每次量不多;
➢ 大便特征
粘液脓血明显,大便镜检有较多的白细胞、红
细胞甚至吞噬细胞;
➢ 其他
不同细菌侵入及累及部位不同。
15
.
病毒性腹泻(渗透性腹泻):
轮状病毒 侵入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复制
细胞发生空泡脱落,坏死 绒毛膜肿胀,不规则,变短
18
.
小儿慢性腹泻的病因
➢ 小 肠:乳糜泻、克罗恩病、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热带口炎肠病、Whipple’肠
病、胆汁吸收障碍、小肠双糖酶缺乏、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系膜缺血性病变、放 射性肠病、淋巴瘤、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
➢ 结 肠: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肠肿瘤; ➢ 胰 腺: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囊性纤维化; ➢ 内分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糖尿病、阿狄森病等; ➢ 其 他:医源性腹泻、外科性(肠大部分切除、肠瘘等)、药物、神经性疾病;
小肠粘膜回吸收水分 和电解质能力下降
双糖酶活性下降
腹泻
肠腔内渗透压增高
16
.
➢ 病因 病毒 ➢ 临床特征 腹泻症状突出,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
继发乳糖不耐受
➢ 大便特征 外观呈水样、蛋花样,粪便电解质含量较低,
呈酸性,大便镜检正常
➢ 其他 最常累及部位有十二直肠、空肠、胃、回肠。
17
.
小儿慢性腹泻
179例小儿慢性腹泻病病因构成
炎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病因
结直肠炎
小肠炎 免疫缺陷病 原发免疫缺陷病
联合免疫缺陷病 选择性IgA缺乏症 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高IgE血症 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A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过敏因素 神经母细胞瘤 白血病应用化疗药物后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化疗后
小儿腹泻病
Infantile diarrhea
重庆儿童医院
朱朝敏
1
.
定义(definition)
➢ 大便形状改变 ➢ 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2
.
流行病学
➢ WHO资料显示:全球发生腹泻的人次达30亿~50亿, 约400万~500万人死于感染性腹泻;亚、非、拉地区5 岁以下的儿童,每年发生腹泻10亿人次以上,死亡 500万;
小儿慢性腹泻病结肠镜下病变特点【例(%)】
UC(42例)
充血水肿
42(100.0)
糜烂
18(43.0)
浅溃疡 纵行溃疡 假息肉形成 易出血 卵石样变
24(57.0)
0
2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