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名词解释1. 槟榔肝(nutmeg liver)答案: a慢性肝淤血;b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c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
2. 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答案:a左心衰竭;b肺泡腔内;c含有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3. 血栓形成(thrombosis)答案: a活体的心脏活血管腔内;b血液成分凝固;c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4. 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答案: a延续性血栓的体部;b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c呈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
5. 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答案: a循环血管腔内;b由纤维蛋白构成;c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6. 栓塞(embolism)答案: a循环血液中;b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c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7. 梗死(infarct)答案:a动脉血流中断;b无有效侧支循环;c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二、判断题1. 引起贫血性梗死的原因是动、静脉同时受阻。
答案:错误2. 透明血栓是由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构成的。
答案:错误3. 脾静脉血栓脱落可以引起肺动脉栓塞。
答案:错误4. 混合血栓又称为层状血栓。
答案:正确5.脾、肾、肠易发生贫血性梗死。
答案:错误6. 透明血栓又称微血栓,主要由血小板构成。
答案:错误三、选择题(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 心衰细胞见于A. 左心衰竭时肺泡腔内B. 右心衰竭时肺泡腔内C. 肺水肿时肺泡腔内D. 肝淤血时肝脏内E. 脾淤血时脾脏内答案: A2. 静脉性充血时局部静脉血液回流A. 增多B. 减少C. 不变D. 增多和减少交替进行E. 减少,同时伴有左心衰竭答案: B3. 右心衰竭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A. 肺、肝及胃肠道B. 肺、脑及胃肠道C. 肝、脾及胃肠道D. 肾、肺及胃肠道E. 脾、肺及胃肠道答案: C4. 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出现胞质中含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A. 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B. 肺泡上皮细胞C. 异物巨细胞D. 单核细胞E. 心衰细胞答案: E5. 延续性血栓的形成顺序为A. 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B. 混合血栓、红色血栓、白色血栓C. 红色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D. 混合血栓、白色血栓、红色血栓E. 红色血栓、混合血栓、白色血栓答案: A6. 血肿被肉芽组织所代替,这种现象称为A. 纤维化B. 机化C. 肉芽肿形成D. 结缔组织透明变性答案: B7. 静脉石是指A. 静脉血栓B. 静脉血栓机化C. 静脉血栓钙盐沉积D. 静脉内钙盐沉积E. 静脉内胆盐沉积答案: C8. 机化的血栓中形成与原血管腔相互沟通的新生血管,使部分血流得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A. 血栓脱落B. 侧支循环形成C. 血栓机化D. 血栓硬化E. 再通答案: E9. 最常见的栓子是A. 血栓B. 脂肪C. 空气D. 羊水E. 寄生虫答案: A10. 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器官是A. 心B. 肾C. 脑D. 肠答案: D11. 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A. 该器官的血管分布B. 坏死灶的大小C. 梗死灶内的含血量D. 坏死的类型E. 侧支循环的建立答案: A12. 槟榔肝可发展为A. 坏死后性肝硬化B. 门脉性肝硬化C. 色素性肝硬化D. 胆汁性肝硬化E. 淤血性肝硬化答案: E13. 槟榔肝的特点不包括A. 肝细胞脂肪变性B. 肝细胞萎缩C. 胆小管增生D. 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充血E. 肉眼观察切面呈红黄相间的花纹答案: C14. 下列哪种因素与血栓形成无关?A. 血管内膜炎B. 血流缓慢C. 血小板数目增多D. 纤维蛋白溶解产物答案: D15. 血栓对机体的不利影响不包括A. 阻塞血管B. 阻塞血管破口,止血C. 栓塞D. 心瓣膜变形E. DIC,并引起广泛出血和休克答案: B16. 血栓的结局不包括A. 梗死B. 溶解、吸收C. 钙化D. 机化E. 再通答案: A(二)X型题(多选题,每题可有一个至五个答案)1. 慢性肺淤血的病理变化可有A. 肺毛细血管扩张B. 肺泡腔内水肿液C. 肺泡隔尘细胞D. 肺泡腔内心衰细胞E. 肺间质纤维化答案: ABDE2. 静脉系统来源的血栓栓子可引起A. 心肌梗死B. 脑梗死C. 肝梗死D. 肺动脉主干栓塞E. 肺出血性梗死答案: DE3. 下列哪些器官可发生出血性梗死?A. 肾B. 心C. 肺D. 小肠E. 脑答案: CD4. 透明血栓可出现于A. 微动脉B. 毛细血管C. 小动脉D. 微静脉E. 小静脉答案: ABD5. 混合血栓的构成成分有A. 白细胞B. 血小板C. 红细胞D. 纤维蛋白E. 巨噬细胞答案: ABCD6. 血栓形成的条件是A. 血流缓慢B. 心血管内膜的损伤C. 凝血因子激活引起血液凝固性增加D. 血液形成旋涡E.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答案: ABCD7. 血栓的结局有A. 阻塞血管B. 软化、溶解、吸收C. 栓塞D. 机化E. 钙化答案: BDE8. 栓塞的类型包括A. 空气栓塞B. 血栓栓塞C. 脂肪栓塞D. 寄生虫及虫卵栓塞答案: ABCD9. 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条件是A. 严重淤血B. 双重血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C. 组织疏松D. 动脉血液供给中断E. 高度水肿答案: ABCD答案: CD四、问答题1. 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
答案:(1)淤血的原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2)病变:1)肉眼: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出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
(3)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
2.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答案:(1)形成条件: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2)对机体的影响:1)有利的一面:①防止出血;②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
2)不利的一面:①血栓阻塞血管可引起组织的缺血、发生坏死;②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引起广泛出血等严重后果。
3. 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答案:(1)栓塞的类型: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
(2)后果: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急性呼吸衰竭、心里衰竭而死亡;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核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4. 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
答案:(1)贫血性梗死:1)肉眼: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
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③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
(2)出血性梗死:1)肉眼: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泽,质地脆弱;④边界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形病灶。
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②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5. 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
答案:(1)概念:1)血栓形成: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栓塞: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3)梗死: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2)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一、名词解释1.萎缩(atrophy)答案: a发育正常;b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c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量减少;d间质增生。
2.化生(metapalsia)答案: 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b刺激因素作用;c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d 发生于同源性细胞;e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分化。
3.虎斑心(tigroid heart)答案: a心肌脂肪变性;b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c黄色条纹与暗红色心肌相间;d似虎皮斑纹。
4.透明变性答案: a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或细动脉壁;b蛋白质沉积和蛋白变性等;c HE染色呈均质、粉染至红染。
5.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答案: a左心衰竭肺淤血;b肺内出现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6.转移性钙化答案: a钙磷代谢障碍;b正常组织;c固体钙盐蓄积;d肺、肾、胃等。
7.坏死(necrosis)答案: a钙磷代谢障碍;b正常组织;c固体钙盐蓄积;d肺、肾、胃等。
8.坏疽(gangrene)答案: a大范围坏死;b腐败菌感染;c与外界相通的组织、器官;d分干性,湿性,气性三种。
9.机化(organization)答案:肉芽组织;b吸收、取代坏死物或其他异物。
10凋亡(apoptosis)答案: a活体内;b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c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细胞不自溶;d无急性炎反应。
二、判断题1.脑的萎缩都是病理性原因引起的。
答案:错误2.只要消除刺激因子,损伤都可以恢复。
答案:错误3.萎缩的基本病变是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
答案:正确4.器官或组织的体积较正常小就是萎缩。
答案:错误5.不论任何原因引起的器官体积增大,都称为肥大。
答案:错误6.化生既可以发生在同源细胞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异源细胞之间。
答案:错误7.一般来说,变性是细胞代谢障碍所致的可逆性病变。
答案:正确8.气球样变是细胞水肿的一种形态学表现。
答案:正确9.心肌严重的脂肪变性称为心肌脂肪浸润。
答案:错误10.透明变性可以是蛋白质在细胞内、间质内或细动脉壁内蓄积的形态学表现。
答案:正确11.脂褐素的本质是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
答案:正确12.坏死物或其他异物被纤维化的过程就是机化。
答案:正确13.坏死组织或异物被纤维组织包绕的过程称包裹。
答案:正确三、选择题(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 下列哪种病变不属于细胞、组织的适应性变化?A. 肥大B. 增生C. 发育不全D. 化生答案: C2. 细胞内出现下列哪种色素表示细胞萎缩?A. 胆色素B. 疟色素C. 脂褐素D. 含铁血黄素答案: C3.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化生?A. 柱状上皮改变为移行上皮B. 移行上皮改变为鳞状上皮C. 成纤维细胞改变为骨母细胞D. 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答案: D4. 细胞缺氧时最常见的变化是A. 内质网扩张B. 核糖体脱落C. 线粒体肿胀D. 溶酶体增多答案: C5. 下列细胞器中对氧最敏感的是A. 溶酶体B. 线粒体C. 内质网D. 高尔基器答案: B6. 缺氧时细胞最先出现的变化是A. 细胞形态B. 细胞代谢C. 细胞功能D. 细胞器形态答案: B7. 细胞水肿,电镜下的形态改变是A. 溶酶体增大,增多B. 线粒体嵴增多C. 微绒毛增多D. 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答案: D8. 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A. 心B. 肝C. 肾D. 肺答案: B9. “虎斑心”是指心肌细胞已发生下列哪种病变的肉眼形态改变?A. 水肿B. 脂肪变性C. 黏液变性D. 淀粉样变性答案: B10. 蓄积于细胞质内的脂肪可被下列哪种染色染成橘红色?A. 刚果红染色B. 苏丹III染色C. 锇酸染色D. PAS染色答案: B11. 动脉细胞壁的透明变性又称A. 微小动动脉瘤形成B. 细动脉栓塞C. 细动脉透明血栓形成D. 细动脉硬化答案: D12. 下列病变均可发生营养不良性钙化,除外A. 血吸虫病时的虫卵结节B. 结核病时的干酪样坏死C. 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D. 维生素D摄入过多的胃黏膜答案:D13. 最能代谢细胞坏死的三种改变时A. 核膜破裂、核碎裂、胞质浓缩B. 核溶解、胞质少和胞膜破裂C. 核溶解、胞质浓缩和胞膜破裂D. 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答案: D14. 光镜下见细胞核缩小,染色质凝聚,呈深蓝色的是A. 核碎裂B. 核分裂C. 核固缩D. 核溶解答案: C15. 液化性坏死可发于下列哪个器官A. 心B. 肝C. 脾D. 脑答案:D16. 凝固性坏死的组织学特点是A. 核碎片常见B. 细胞膜破裂C. 细胞、组织轮廓残留D. 间质胶原纤维崩解答案: C17. 干酪样坏死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特征性病变?A. 病毒感染B. 细菌感染C. 结核病D. 寄生虫病答案: C18. 关于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 常见于四肢末端B. 常呈黑褐色C.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D.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答案: D19. 湿性坏疽多见于外界相通的哪些脏器?A. 小肠、肺、子宫B. 胆囊、肝、胰C. 肾、输尿管、膀胱D. 食管、胃、肠答案: A20. 液化性坏死最常发生于A. 心B. 肝C. 脑D. 肾答案: C21. 关于凋亡,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凋亡的发生与基因调节有关B. 活体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C. 细胞质膜破裂,核也破裂D. 无急性炎反应答案: C22. 下述细胞死亡方式中,哪一种可以发生在生理状况下?A. 液化性坏死B. 凝固性坏死C. 凋亡D. 变态反应所致坏死答案: C(二)X型题(多选题,每题可有一个至五个答案)1. 易发生化生的组织有A. 上皮组织B. 神经组织C. 肌肉组织D. 纤维组织E. 骨组织答案: A、D2. 凋亡的病理特点有A. 细胞质膜不破裂B. 细胞不自溶C. 无炎反应D. 必有凋亡小体形成E. 凋亡小体被巨噬细胞吞噬、降解答案: ABCDE四、问答题1. 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