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陕西师范大学考研物理化学资料PPT课件
陕西师范大学考研物理化学资料PPT课件
在硬球碰撞示意图上,A
和B两个球的碰撞直径d AB 与
相对速度 u r 之间的夹角为 。
通过A球质心画平行于 u r
的平行线,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ur
b
B
d AB A
b
就是碰撞参数b 。
硬球碰撞理论
bdABsin bmax dAB
b 值愈小碰撞愈激烈, b 0 迎头碰撞,最激烈。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ຫໍສະໝຸດ 返回2020/7/30
两个分子的一次碰撞过程
v
v
b
o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30
有效碰撞直径和碰撞截面
运动着的A分子和B分子,两者质心的投影落在
半径为 d AB的圆截面之内,都有可能发生碰撞。
d A B 称为有效碰撞直
径(两个分子的质心在碰
撞时所能达到的最短距 离),数值上等于A分子 和B分子的半径之和。
互碰频率为:
ZAB
dA 2B
NA V
NB V
8RT
uA
8RT πM A
uB
8 RT πM B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或ZABdA 2BL2 8RT[A][B]
式中 MAMB
MA MB
NA[A]L NB[B]L
V
V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30
两个A分子的互碰频率
当体系中只有一种A分子,两个A分子互碰的相对
12.1 碰撞理论 12.2 过渡态理论 12.3 单分子反应理论 12.4 分子反应动态学简介 12.5 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12.6 快速反应的测试 12.7 光化学反应 12.8 化学激光简介 12.9 催化反应动力学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30
12.1 碰撞理论
碰撞理论的基本论点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30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第十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d AB
A
B
虚线圆的面积称为
碰撞截面(collision cross
section),数值上等
于
d
2 AB
。
分子间的碰撞和有效直径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30
A与B分子互碰频率
将A和B分子看作硬球(完全弹性的、无压缩性的刚 球) ,根据气体分子运动论,它们以一定角度相碰。
相对速度为: ur uA 2 uB2
返回
2020/7/30
碰撞参数(impact parameter)
bdABsin
ur
b
B
d AB
A
b
硬球碰撞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30
有效碰撞分数
分子互碰并不是每次都发生反应,只有相对平 动能在连心线上的分量大于阈能的碰撞才是有效的, 所以绝大部分的碰撞是无效的。
和 m B ,折合质量为,运动速度分别为 u A 和 u B ,
总的动能为
E1 2mAuA 21 2mBuB 2
将总的动能表示为质心整体运动的动能 g 和分
子相E 对运动g 的 动能r r 1 2 ,(m Am B )ug 21 2ur2
两个分子在空间整体运动的动能对化学反应没有
贡献,而相对动能可以衡量两个分子相互趋近时能量
碰撞理论基本论点
分子碰撞理论是在接受了阿仑尼乌斯活化态、活 化能概念的基础上,利用分子运动论于1918年由路易 斯建立起来的,其基本论点是:
(1) 反应物分子要发生反应必须碰撞,反应物分子间的 (2) 接触碰撞是发生反应的前提。
(2) 不是任何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均能发生反应,只有 那些能量较高的活化分子、并满足一定的空间配布 几何条件的碰撞反应才能发生。
反应阈能
两个分子的一次碰撞过程 反应截面
有效碰撞直径和碰撞截面 碰撞理论计算速率系数
A与B分子互碰频率
的公式
两个A分子的互碰频率
反应阈能与实验活化能的
硬球碰撞模型
关系
碰撞参数
概率因子
有效碰撞分数
碰撞理论的优缺点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30
反应速率理论的共同点
与热力学的经典理论相比,动力学理论发展 较迟。先后形成的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都是20 世纪后建立起来的,尚有明显不足之处。
速度为:
ur
2 8RT πM A
每次碰撞需要两个A分子,为防止重复计算,在
碰撞频率中除以2,所以两个A分子互碰频率为:
ZAA 22dA 2A(N VA)2
8RT
MA
2dA2A(NVA)2
RT
MA
2dA2AL2
RT [A]2
MA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30
硬球碰撞模型
设A和B为没有结构的硬球分子,质量分别为m A
理论的共同点是:首先选定一个微观模型, 用气体分子运动论(碰撞理论)或量子力学(过渡态 理论)的方法,并经过统计平均,导出宏观动力学 中速率系数的计算公式。
由于所采用模型的局限性,使计算值与实验 值不能完全吻合,还必须引入一些校正因子,使 理论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30
r =d[A] =ZA,B q dt L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30
两个分子的一次碰撞过程
两个分子在相互的作用力下,先是互相接近,接 近到一定距离,分子间的斥力随着距离的减小而很快 增大,分子就改变原来的方向而相互远离,完成了一 次碰撞过程。
粒子在质心体 系中的碰撞轨线可 用示意图表示为:
的大小,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30
硬球碰撞模型
三对分子对具有相同的相对动能,但碰撞的剧烈程度显 然不同, 分子间碰撞有效性还取决于分子间的相对位置。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30
碰撞参数(impact parameter)
碰撞参数 描述粒子碰撞激烈的程度,用字母b表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30
碰撞理论基本论点
(3) 活化分子的能量较普通分子能量高,它们碰撞时, 松动并部分破坏了反应物分子中的旧键,并可能形 成新键,从而发生反应。这种能导致旧键破裂的碰 撞称为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愈多,发生化学反应的 可能性就愈大。
(4) 若 ZA,B 表示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A、B分子碰撞 总数,以q代表有效碰撞在总碰撞数ZA,B中所占的百 分数,则反应速率可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