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工业可持续发展)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工业可持续发展)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工业可持续发展)【课题】华北地区工业可持续发展【教学目的】1.以华北地区为例分析农业土地生产能力与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2.以华北地区为例,结合相关材料考查区域工业发展的条件、特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本知识】考点一:华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考点二:华北地区农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问题分析【例1】据下表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右图所示地区是我国中、低产田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图中D地农作物产量比G地低的主自然原因。

(2)对D地进行农田改造有何重大经济意义?(3)要加快D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除了采取农田改造措施外,该地区还需采取哪些举措?【归纳总结】1.农业中低产田:是指质量不高,只能获中产或低产的土地,主要是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

2.盐碱地成因:自然:干旱对节(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在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

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

人为: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3.盐碱地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灌井排;使用覆盖物等工程措施(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桔杆覆盖,抑制蒸发);植树造林等生态措施(营造防护林带,种植耐盐碱植物。

果与椿棉间作、培肥、改良品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例3】材料一:北京各区县特色农产品收入的分布(%)材料二: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两带”指东部发展带和西部生态带。

(1)北京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北京是我国的__________中心(按城市职能划分)(2)北京市各区县特色农产品地区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北京城市化发展对该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带来哪些影响?考点三:华北地区工业可持续发展【例4】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

材料二:下表为京津冀地区三大产业和优势行业比较表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改革步伐加快,支柱产业从“一只鸡(机)、一碗面、一杯酒”(摩托罗拉手机、康师傅方便面、王朝葡萄酒)发展为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优势产业。

材料四:《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将北京未来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并提出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新城市空间格局。

(1)京津冀都市圈东临_______海,东北临我国重要的______工业区,西临_______能源基地。

(2)图中山脉A______,它是我国_________和_________分界线。

该山脉以东为____(地形区),塑造该地形区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______。

(3)环渤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

(4)京津冀地区工业结构特点为__________工业比重大,试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上,解释京津冀工业结构的特点?(5)据材料三说明天津产业结构改变所反映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

(6)为了减少对北京环境的污染,提高首钢的可持续发展力,国务院决定首钢迁出北京,从工业区位因素来看,你认为首钢落户地区会选择图中什么地区?(7)请你对河北和京津两地区的经济合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例5】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已完成了三次产业转移浪潮,平均20年就完成一次大型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启动第四次产业转移。

前两次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中心之间的转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参与了第三次产业转移和正在发生的第四次产业转移。

材料二:世界工业三次转移示意图材料三:我国京津唐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1)从转移产业的类型看,最先从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开始。

(2)写出全球四次产业转移的路线及第四次产业转移策源地主要来自我国东南沿海哪些区域?(3)材料三中为所示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

(4)材料三图示沿海地区是我国重化工基地,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有利区位条件。

【归纳总结】◎产业转移的特征:主要从转出的地区、转出工业部门、转入地区特点◎产业转移原因分析思路:成本因素:①劳动力成本②土地、原材料成本③内部交易成本(生产组织、职工培训、接受政府服务管理、企业间联系成本)市场因素:①开辟国际市场的需要②避开贸易壁垒③市场因素的变化原生产地问题的出现:①环境污染严重②地价上涨、用地紧张③国家政策的调整④经济形势的变化(本国货币升值等)※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思路【巩固练习】2010年冬季,华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旱情迅速发展,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据此回答1~2题。

1.华北地区主要粮食是A.水稻B.杂粮C.春小麦D.冬小麦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华北平原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是①耕地面积广②劳动集约化程度高③机械化程度较高④生产规模较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3月旱情仍将继续,其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势力强盛B.夏季风势力太弱C.当地气温回升快D.副热带高压控制旱涝、盐碱和风沙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这些障碍的形成与黄淮海平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活动有关,据此回答4~6题。

4.下列各环境特点中,不属于导致形成风沙的是A.春季比较干旱,受蒙古高压影响,多大风B.不合理的排灌活动,导致地下水位上涨C.不合理的耕作活动,导致土地沙化和退化D.人为破坏植被,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导致水资源匮乏5.黄淮海平原旱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过于集中在七、八月,水热条件并没有完全组合好B.缓斜平原易出现涝灾,低平原易出现旱灾C.农业需水季节过于集中在春夏之交D.绝大部分为中低产田6.治理低平原和滨海洼地土地盐碱化的合理措施中关键是①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中的水分蒸发②治水,科学地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③让土地脱盐,定时定量灌水淋盐,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④平整土地或建立台田模式,使土壤盐碱化不易发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约5000多平方千米,其经济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和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

(1)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2)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根据黄河流域发展状况,说明其原因。

(3)甲地位于滨海平原,乙地位于山前倾斜平原。

分析比较甲、乙两地土地生产力的差异。

2009年12月26日至31日渤海沿岸某城市气温统计数据表(4)2009年年底渤海开始出现海冰,并发展成为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冰情。

据表,指出本次海冰形成的重要自然原因,并分析其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危害。

8.左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左图为图右中I 、II 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乙市工业产值构成表(单位:%)。

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甲地是我国“西气东输”重要的气源地,说出形成该气源地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

(3)简述乙市工业结构特点,并解释原因。

9.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域——环渤海经济圈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读环渤海经济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简要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区位优势; (2)请说出A 河的水文特征;(3)黄淮海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三大障碍是什么? (4)该区域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0.环渤海地区由濒临渤海的京、津、冀、辽和鲁五省市组成,该地区依托丰富的石油、煤炭、铁矿等资源以及人才、科学技术的优势,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工业相对集中的地区。

在地理研究中,往往采用区位商指数反映某一行业的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

某行业区位商指数L ij 的公式为GG G G L j i ij ij //。

公式中G ij 表示i 省j 行业的产值、G i 表示i 省工业总产值、G j 表示j 行业产值、G 表示全国共有总产值。

环渤海地区五省市部分制造行业区位商指数表(1)由公式可见,L ij 反映的是i 省的____比值与全国j 行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值之比。

L ij >1 表明i 省j 行业在工业部门中的比重______于j 行业在全国工业部门中的比重。

L ij 越大表明i 省j 行业的____。

(2)环渤海地区工业基础雄厚,这里有我国两大重要工业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各省市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由表中区位商指数可见,河北省集聚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__________;五省市集聚程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是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资料,归纳环渤海地区三大类行业的地域集聚特征,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集聚在________、______省(市)。

资源密集型行业主要集聚在_______、_______省(市)。

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主要集聚在__________、_________省(市)。

(4)产业结构优化原理要求,“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应该与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体现出有别于其它区域的特点和优势“。

根据这一原理分别评价环渤海地区北京、。

辽宁L ij > 2的行业集聚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例1】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不利条件:春季多大风(沙尘)天气;春季降水少(春旱);降水集中,多旱涝灾害【例2】(1)G地位于山麓冲积扇平原,地下水水质好,排水好,土壤不易盐碱化;D地位于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势低平,地下水的水位高,矿化度高,排水不畅,春季升温快,蒸发旺盛,风沙大,夏季降水集中,多积水,土壤易盐碱化。

(2)有利于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3)应用各种适用农业科技;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面向市场,强调农产品生产结构;大力支持发展乡镇企业;组织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