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大赛
在今天的世界上,象中华文化这样一脉相承的,也只有中华文化。
所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也只有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一脉相承,不曾中断。
也正是因为积于这一点,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其构成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新的内容添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延续,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发展态度。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
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中国传统艺术强调精神的追求和意境的表现。
意境包含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和艺术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两个方面。
艺术家通过有形物质世界的表现来追求大千世界的神韵。
置身于广博的中华大地,“境由心造”,为此在绘画、雕塑、建筑等各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所强调的意境美和心理上的和谐美。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意境的美表现在人的创作和审美体验当中。
唐代的王昌龄在《诗格》中就提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和意境。
意境作为美学和心理学的范畴与思维关系密切。
人们崇尚意境之美,李泽厚在《“意境”杂谈》中说:“意境”是“意”“情”“理”与“境”“形”“神”的统一,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
形与神是创造意境的前提。
形指可视的形象,意境的产生依赖于形象,对于形象之外的联想也要依据可视的形象来刺激。
神指艺术精神的更高境界,艺术品的传神之写照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意境之美。
形与神的统一始终是艺术家追求的目标。
中国绘画艺术尤其重视意境美的表现,这是由中国传统思维形式决定的。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表现自然美,表现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1.传统水墨方面
工笔画的线条、版画的色调,水墨画的随意笔触和虚实关系更为现代设计所普遍借鉴,它的不规则性和渗透性与商业设计的严谨性巧妙而又奇特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一种非凡的视觉力量。
毛笔是有生命力的,水与墨是有灵性的,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和工具材料特质,如墨、绢、宣纸等决定了水墨画创作有一种不可逆性,笔蘸着墨与纸接触,一笔下去,不容修改,只有在充分放松的自由状态下才能真正进行创作。
2.传统文字方面
汉字的独特魅力在于它象形的字型和巧妙的结构,汉字中蕴涵着视觉表现的无限可能。
如清代吉祥文字“黄金万两”利用字体结构的相似重复,把四个字连成一个图形,是现代字体标志的成功范例。
3.传统色彩方面
中国传统色彩一方面受统治阶级制约,如皇宫寺院用黄、红色调,王府官宦用红、青、蓝等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另一方面则不受限制地在民间蓬勃发展,呈现出五彩
缤纷的面貌。
在当代平面设计作品中依旧能感受到色彩表现上的朴素与浓艳、大俗与大雅的独特个性。
朴素指的是现代设计中随处可见的黑白对比和素调子。
简化色彩既可舒缓视觉疲劳。
中国国传统艺术用色的基本准则为五色,即黑、白、赤、青、黄。
这五种色彩并置,效果十分强烈,在我国传统艺术中,无论是民间美术中的年画,还是宫廷的建筑构件等,都常用五色对比。
中规中矩的儒学与自由随意的道家导致了两种不同的中国古代工艺设计思想,两者对立补充,使得中国的设计思想有了完整的发展空间。
正如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紫禁城与小桥流水、诗意盎然的江南园林能够和谐共生一样,道家清静无为的道德准则和封闭含蓄的文化特征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总体上重意境、自然含蓄的特点,其朦朦胧胧、藏而不露、隐含寓意的艺术表现方式,为本土化图形设计注入了独特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