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及治疗ppt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及治疗ppt
再生障碍性贫 血
(Aplastic anemia,AA)
定义
简称再障,是指由于获得性骨髓功能衰竭, 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红细 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和 出血为特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原发性:病因不明 2、继发性:
a.生物因素:病毒感染: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 b.物理因素:X线、放射性核素 c.化学因素:药物(氯霉素、抗肿瘤药等),工业 用化学物品:苯,除草剂和杀虫剂,染发(氧化染发 剂和金属染发剂)
临床表现
贫血、出血、感染 再障的临床表现与受累细胞系的多少及其程度有关。 患者就诊时多呈中至重度贫血。粒细胞明显减少时,患 者易发生感染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除皮肤粘膜表浅 感染外,严重粒细胞减少者可发生深部感染如肺炎和败 血症。以细菌感染为常见,亦可见霉菌感染。患者有出 血倾向,主要因血小板减少所致。常见皮肤粘膜出血, 如出血点、鼻衄、齿龈出血、血尿及月经过多等。严重 者可发生颅内出血,是再障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再障 罕有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态造血) 3、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 4、低增生性白血病(白血病细胞) 5、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回顾性,2-6周恢复) 6、恶性组织细胞病
治疗
(一)、祛除病因(对继发性) (二)、对症、支持疗法:再障的治疗在短期内不 易见效,在治疗本病的药物尚未取效之前,支持疗 法是再障治疗的基本保证
(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可能的机制形象地归纳为 种子(造血干细胞损伤、缺陷)、土壤(造血微环境异常 ) 和虫子(免疫异常)学说。
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再障患者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 免疫出现异常,骨髓造血组织(造血干祖细胞)作为靶器官遭 受免疫损伤是再障发病的重要机制。然而,对于异常免疫攻击 的始动以及造血细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2、一般无肝、脾肿大 3、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 需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 多。 4、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如PNH、 MDS、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免疫相关 性全血细胞减少。
排他性诊断
(二) 分型
(三)鉴别诊断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反复发作的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尿)及黄疸、脾 大;酸溶血试验、糖水试验及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尿Rous试验)阳性。血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出现 补体调节蛋白(如CD55 和CD59)异常阴性表达群 体。 再障中约5%~15%发生PNH,PNH中约25%发生 再障。AA-PNH综合征
1、纠正贫血:输血(Hb<60g/L) 2、控制出血:主要原因BPC少,对迅速发展的 紫癜、口腔或视网膜出血、血尿或BPC<20×109/L, 可有自发性颅内出血,输注单采BPC,一般止血药 效果不明显。
3、感染:层流室、注意卫生、应用抗生素。
(三)、非重型再障的治疗
❖ 国内治疗非重型再障仍以雄激素为首选,总有效 率50%~60 %。
是无匹配供髓者及不适合异体骨髓移植重型再障患者首 选治疗药物。治疗重型再障的有效率为40%~70%,并可使 40%~80%患者脱离输血。
❖ 雄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望提高疗效,常用者为 环孢素(cyclosporin),剂量5mg/kg,分2~3 次口服,应较长时间的用药(1年)并缓慢逐渐 减量,以减少复发。
❖ 中药治疗:缺乏严格的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 资料,且多与雄激素或环孢素合用,故对其确切 价值仍有待进一步评估。
(四)、重型再障的治疗: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特点是全血细胞减少 (pancytopenia),而三系细胞减少程度不一。少 数患者可呈二系细胞减少,但无血小板减少时再障 的诊断宜慎重。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贫血一般为 正细胞正色素性,但也可为大细胞性。
二、骨髓像 包括穿刺和活检。穿刺涂片的特点是脂肪滴增多,骨髓 颗粒减少。多部位穿刺涂片增生不良,三系造血有核细 胞均减少,早期细胞少见,无明显病态造血现象,非造 血细胞成分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和网状 细胞增多。非重型病例骨髓中仍可残存造血增生灶。该 部位穿刺涂片可见有核细胞增生良好,但恒有巨核细胞 减少。在判断造血功能上,骨髓活检优于骨髓穿刺,主 要特点是骨髓脂肪变,三系造血细胞和有效造血面积均 减少(<25%)。
三.其他检查 主要用于不典型病例的诊断。① 骨髓核素扫描:选用不同放射性核素,可间接判 断骨髓的整体造血功能;②体外造血祖细胞培养: 细胞集落明显减少或缺如;③T细胞亚群:部分患 者CD4+/CD8+比例倒置;其他: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活性升高,血液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等。
诊断和分型
(一) 诊断 病史询问中应注意既往用药史及可 疑化学和物理因素接触史。根据周围血全血细胞减 少,骨髓增生不良,再障的诊断不难确立,但应排 除其他表现为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体征中 如有淋巴结或脾肿大,再障的诊断宜慎重。
再障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不同类型的治疗 原则及预后各异,故诊断确立后应进行分型。 重型AA-I:SAA-I 非重型AA:NSAA 重型AA-II:SAA-II
❖ 血象具备下述三项中的两项: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15×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 <20×109/L
❖而ANC< 0.2×109/L者为极重型再障(very severe aplastic anemia, VSAA)。
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年龄不宜超过40岁。 (b)患者不应有其它致命性严重疾患,如严重心 脏病、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及精神病等。 (c)有组织配型(HLA配型)合适的供者。 (d)费用来源充足。
主要障碍是供者难寻、移植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
2、免疫抑制治疗:
(1)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 Globulin, ALG) 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是用人的胸腺细胞或胸导管淋巴 细胞免疫动物后得到的一种抗血清,可抑制T淋巴细胞或非特 异性自身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