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二O一O年六月目录前言本规范是结合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实际需要,按照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要求编制,适用于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全过程,是1∶50000水文地质调查执行过程中的规范性文件。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起草。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规范的附录为规范性附件,属于规范的内容之一。

本技术要求主要编写人有:。

引言1∶50000水文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专门性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这项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水文地质的研究精度,完善水文地质调查评价方法体系,为国家宏观决策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由1个技术要求正文和3个附录组成。

图幅调查阐明了平原区、丘陵区、岩溶地区、滨海地区、内陆盆地区、黄土地区、红层地区、冻土地区等不同类型地区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调查内容与要求,界定了不同类型区的工作定额;对资料搜集与整理、遥感解译、、水文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水文地球化学调查等各类调查方法及要求进行了进行了统一规范。

综合研究规范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潜力评价、地下水功能评价、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含水层防污性评价、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评价及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等技术过程和方法。

编图技术要求对1∶50000水文地质调查主要图件编制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编图方法和图示图例进行统一和规范。

成果要求规范了成果报告的编写要求和数据库的建库要求。

本技术要求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按已有的技术要求、规范、规程、标准执行。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界定了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规定了1:50000水文地质调查内容、技术方法、工作定额、综合评价、图件编制、报告编写、成果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是1:50000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程序、设计编写、调查实施、综合评价、成果编制、质量监控、成果提交、验收与评审的主要依据。

本《规范》适用于1:50000水文地质调查。

其它比例尺的水文地质调查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 44—86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 55—87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GB/T 13727—92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11616-89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10202—88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 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2999-91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5218—94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T 14175—93 水文地质术语GB/T 14497—93 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文件要求GB50296-99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DZ/T 0124—94 水文地质钻孔数据文件格式DZ/T 0128—94 地下水资源数据文件格式DZ/T 0133—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 0148—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 0151—95 区域地质调查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 0181—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全国爱卫会/卫生部1991年颁布)《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试行)(国家计委地质局,1975年5月)《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补充规定》(试行)(地质矿产部,1982年3月)DD 2004-01 1:2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04-02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DZ/T01551-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ZB/T 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DD2008-01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DD2008-03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3术语和定义区域水文地质调查Regional hydrogeologic survey为调查区域地下水类型、埋藏、分布、形成条件、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区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域环境地质问题所进行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工作。

地下水系统Groundwater system是具有水量、水质和能量输入、运移和输出的地下水基本单元及其组合。

是指在时空分布上具有共同地下水循环规律的一个独立单位。

它可以包括若干次一级的亚系统或更低的单位。

地下水激发补给量 Induced Recharge of Groundwater含水层在开采条件下所获得的大于天然补给量部分的补给量。

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 Potential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现状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开采量扩大的可能性及可采资源量扩大的数量。

超采区或已出现严重环境地质问题区可采资源量扩大的量为负数。

地下水防污性能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指地下水抵御污染的能力,也可理解为地下水对污染反应的敏感性。

防污性能越强,地下水抵御污染的性能越强。

生态环境需水量 Eco-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生态需水量是指维持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生物体(人、畜除外)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量。

环境需水量是指为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及其水环境所需要的水量。

地下水生态水位 Ecological Groundwater Level地下水生态水位是指满足生态环境要求、不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地下水位。

地下水开发环境效应评价E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引起的或可能引起的正的或负的地质环境影响的分析研究,包括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两个方面。

更新水资源 Renewed water resources河流的多年平均流量和含水层来自降水的多年平均补给量,根据水循环计算。

可更新水资源Renewable water resources指地下水体(深部含水层)的补给强度在人类时间尺度上可以忽略的,因此可认为是不可更新的。

可更新表示为流量,不可更新表示为储量。

更新性或更新量Rnewal nature更新性指含水层相对于一个给定开采程度而维持其水量的能力。

取决于来自地表及相邻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和排泄向地表及相邻水文地质单元的水量平衡。

地下应急水源地 Emergency groundwater source area指在常规供水不通或受阻中断的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启用向人们提供生活用水、部分或全部的生产用水,以保障城市安全供水的地下水水源地。

地下水功能 Groundwater Function指地下水的质和量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环境所产生的作用或效应,包括地下水的资源供给功能、生态环境维持功能和地质环境稳定功能。

地下水资源功能 Groundwater Resource-function,记作GRF地下水的资源功能是指具备一定的补给、储存和更新条件的地下水资源供给保障作用或效应,具有相对独立、稳定的补给源和地下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

地下水生态功能Groundwater Eco-environmental Function,记作GEF地下水的生态功能是指地下水系统对陆表植被或湖泊、湿地或土地质量良性维持的作用或效应,如果地下水系统发生变化,则生态环境出现响应的改变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 Groundwater Geo-environmental Function,记作GGF 地下水的地质环境功能是指地下水系统对其所赋存的地质环境稳定具有支撑或保护作用或效应,如果地下水系统发生变化,则地质环境出现响应的改变。

4总则性质:1:50000水文地质调查属基础性、综合性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目的:提高我国重要地区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服务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国土资源开发与整治规划、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专门性的勘察提供设计依据,为水文地质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基础资料,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任务(1)查明含水层或蓄水构造的空间结构与边界条件。

(2)查明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地下水动态特征和影响因素。

(3)查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初步查明地下水污染现状。

(4)查明地下水开采历史和开发利用现状。

(5)查明与地下水开发利用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6)完善和优化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点。

(7)建立1:50000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

(8)评价地下水资源及其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9)提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区划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建议。

工作部署基本原则重点地区优先部署。

1:50000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部署优先考虑如下地区:(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急需的地区;(2)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或所占供水比例较高的地区;(3)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调蓄功能的地区;(4)自然因素或人类作用下已经产生严重环境地质问题的地区。

以问题为导向。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以解决各地区地下水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为核心,针对不同地区的关键问题,各有侧重地部署不同层次的调查工作。

综合应用技术方法与手段,尤其注重新技术新方法应用。

水文地质调查应以地下水系统等现代地学理论为指导,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利用各种新的调查技术方法,大幅度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加大调查的深度和广度。

注重已有资料的再开发利用。

要充分收集调查区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资料,重视资料的再开发利用,将资料分析研究贯穿于调查工作的全过程。

基础调查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1)基础调查基础调查以含水层空间结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变化为重点,以地下水的资源、生态、环境、调蓄功能评价为途径,以提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案和防治环境地质问题为目标。

(2)实际应用结合基础调查,针对不同地区的关键问题,各有侧重地部署不同层次的工作。

东部地区调查工作还应围绕提高地下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提供技术支撑来开展;西部地区调查工作还应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来开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