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动汽车低速行驶提示音技术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电动汽车低速行驶提示音技术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匀速向前行驶 车速10 km/h
52 47.0 46.0 45.0 46.0 47.0
匀速向前行驶 车速20 km/h
58 52.0 51.0 50.0 51.0 52.0
求、声音类型以及暂停开关等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M1、N1 类的纯电动汽车、具有纯电动行驶模式的混合动力电
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工作的车速范围 提示音系统的工作车速范围为大于 0km/h 且小于等于 20km/h。 车辆静止时,如果驱动系统仍处于“可行驶模式”,提示音系统可发出声音。
电动汽车低速行驶提示音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 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在纯电动模式下
以低速行驶时,平均车外噪声与传统内燃机车辆相比有明显的降低,使得道路的 其它使用者,包括行人、自行车等,特别是盲人和有视觉障碍的人不容易察觉到 车辆的接近,容易导致发生交通事故。针对电动汽车的低速行驶安全性问题,美 国国家高速公路安全委员会(NHTSA)、日本国土交通省(MLIT)、联合国欧洲经 济委员会(UNECE)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等近年来做了大量的研究和 讨论,一致确定在具有纯电动行驶模式的电动汽车上,需配备能够在低速行驶时 发出警示提示音的装置,以减小和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国内各汽车制造商 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投入以及产出越来越大,为了避免因为过于安静造成的意外事 故,有必要制定电动汽车低速行驶提示音技术标准,提高电动汽车在低速行驶状 态下的可察觉性,增强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有效保护包括行人在内的其他道路 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在上述背景下,国家标准委于 2013 年下达本标准制定计划,标准计划名称 “电动汽车低速提示音”,项目编号 20131548-T-339。 2、主要工作过程
2014 年 3 月,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 (SAC/TC114/SC27)秘书处召集成立了电动汽车低速行驶提示音技术要求标准研 究制定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成员主要包括电动汽车整车企业、低速行驶 提示音系统设备生产企业、检测机构等二十余家单位,工作组自成立之日起系统 地开展了电动汽车低速行驶提示音技术要求标准的制定工作。
(7)2016 年 6 月份,标准起草组结合工作组成员实际测试后的反馈意见, 对同等条件下国内外典型环境背景噪声差异性进行分析,对第二轮工作组草案进 行了完善,调整了声级限值,并完善了测试设备与测试方法方面的要求,整理形 成第三次会议讨论的标准草案。
(8)2016 年 7 月 14 日,召开标准工作组第三次会议,对标准草案进行了 逐条讨论,根据参会代表讨论意见,以及会后反馈意见,对工作组第三轮讨论稿 进行了进一步修改,调整了部分内容的具体表述,并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4)2015 年 5 月 6 日,标准起草组召开了第二次工作组会议,中国汽车技 术研究中心的专家介绍了国际上 ECE 和 GTR 在低速提示音标准制定方面的进展和 国内外在标准内容方面存在的差异。随后工作组逐条审议了标准草案,并就适用 车型范围、声压级、频率范围、提示音车速范围、暂停开关、背景噪声与声压级 限值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第二轮标准草案。
——声级限值 (1) 按照规定方法测得的电动汽车车外噪声,需在其所包含的各个 1/3 倍频程
上,其中至少两个 1/3 倍频程上不小于表 1 中所规定的声级,且同时满足 表 1 中对其总声压的要求。
频率(Hz)
计权声级(总声级)
160
200
1/3 倍频程
250
315
400
表 1 最低声级限值 dB(A)
二、 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编制原则 (1)立足国内典型环境背景噪声现状,参考国际上相关领域标准法规的制
定,制定电动汽车低速行驶状态下提示音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2)整车企业、提示音系统生产厂家共同参与框架和方案讨论; (3)起草过程中充分考虑国内外现有标准法规的统一和协调。
2、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低速行驶提示音工作的车速范围、声级限值、频率要
(5)2015 年 10 月,起草组在天津进行了某款增程式电动汽车实车提示音 试验,包括环境噪声测试、5km/h-20km/h 噪声测试和倒车噪声测试,对标准试 பைடு நூலகம்方法进行了验证性试验。
(6)2015 年 11 月 6 日,标准起草组在南京召开了低速行驶提示音技术的 交流会。来自欧洲与日本、参与了 ECE QRTV 法规起草工作的专家,介绍了欧洲 ECE QRTV 法规的情况,并从整车厂的角度表达了对低速行驶提示音技术要求标 准的意见,总结了国外所有相关标准的关键指标,对第二轮工作组草案的技术内 容进行了反馈,并与标准起草组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2)2014 年 11 月,工作组在海口进行了某款纯电动汽车实车试验,按照 草案的测试方法,对背景噪声、3 种不同车速下的提示音声级进行测试和记录, 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测试方法草案的可行性,并优化了草案的文本。
(3)2014 年 5 月-2015 年 3 月期间,工作组分别与德国宝马和 VDA、日本 JARI 等机构就低速行驶提示音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等方面开展了交流,同时 标准起草单位通过试验与数据分析,对标准内容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新的标准草 案。
(1)2014 年 4 月 3 日召开了工作组启动会,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 专家从本标准所涉及的整车及部件两个技术层面的角度介绍了低速行驶提示音 系统的内涵,并从近年来电动汽车行人碰撞安全事故统计数据的角度解释了制定 本标准的出发点,同时分享了国际上相关标准的动态。工作组随后就标准名称、
标准适用范围、术语、车速范围、各车速所对应的总声压级及三分之一倍频程上 的声压级、频率范围、频移特性及测试方法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会议上确定 了今后工作开展的基本形式和原则,并在部分技术内容上形成了基本一致的观 点,同时明确了下一阶段工作组的主要工作方向,基于相关结论,形成第一轮标 准草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