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教程》第三章光的干涉
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k红 (k 1)紫
将 红 = 7600Å, 紫 = 4000Å代入得K=1.1
因为 k只能取整数, 所以应取k=2 这一结果表明:
在中央白色明纹两侧,只有第一级彩
色光谱是清晰可辨的。
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例2 图示一种利用干涉现象测定气体折射率的原理图。 在缝S1后面放一长为l的透明容器,在待测气体注入容 器而将空气排出的过程中,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就会移动。 通过测定干涉条纹的移动数可以推知气体的折射率,问
r
1
·
x
d
r
x o
2
D
2.2 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x d k D x d (2k 1) D 2
干涉相长,明纹 干涉相消,暗纹
D 暗纹中心 x( 2 k 1) (2k 1) , k 1,2,3... 2d D x k k , k 0, 1 , 2, 3… 明纹中心 d D 两相邻明纹(或暗纹)间距 x d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光振动的相位 沿传播方向逐点落后。光传播一个 波长的距离,相位变化2。
光
程
• 真空中
b a
d
λ a
2
·
d
b
·
─
• 媒质中
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b a
d
n
2
n ─
u
光在媒质中的波长
λ a
n
·
d
b
·
媒质
c / n n n c/n
I1 I 2
I 4 I1 cos / 2
I
0
2 4 2
6 8
6 4 2
2 4
6 8
4. 相干光的获得方法
p
分波面法
S*
S *
p ·
分振幅法
薄膜
§3-2 光程与光程差 1. 光 程
相位差在分析光的干涉时十分重要, 为便于计算光通过不同媒质时的相 位差,引入“光程”的概念。
s
2
n`,n 分别为气体和空气的折射率,所以有 n`= n+ N / l 1.000276 20 5893 108 / 2 1.000865
3.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
p M
s1
E
d
s
s2 B
N C
E`
4. 菲涅耳双面镜干涉实验 s 点光源
M1 C
r
屏 1 2 A
s1
s2
杨氏双缝实验
相干光的获得:分波阵面法 光路原理图:
x
r
1
x
p
r
· x
x1
x0
x I
2
d
o
D
x1
d >>λ ,D >> d (d 10-4m, D m)
2. 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2.1 波程差的计算
设实验在真空(或空气)中进行,则波程差为:
x r2 r1 d sin d tg d D p
(1)如何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2)将双缝干涉装置由空气中放入水中时, 屏上的干涉条纹有何变化? (3)若S1、S2两条缝的宽度不等,条纹有何 变化?
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讨论影响双缝干涉条纹分布的因素。
(1) 两相邻明纹(或暗纹)间距
D x d
若D、d 已定,只有,条纹间距 x 变宽。
2. 光程差 2r2 2r 1
s1 n1 n2 s2
r1 p r2
2 1 2n2 r2 2n1r 1 0 0 2 ( n2 r2 n1r1 )
0
光程差:
2 相位差和光程差的关系
n2 r2 n1r1
光
程
差
例1 如图,在S2P 间插入折射率为n、厚度为d 的媒质。 求:光由S1、S2 到 P 的相位差 。
2.3 条纹特点: (1) 一系列平行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2) 不太大时条纹等间距;
(3) x 。
杨氏双缝实验第一次测定了 波长这个重要的物理量。
双缝干涉条纹
双缝干涉
1.思考题 2.例题一: 白光双缝干涉
3.例题二:干涉现象测定气体折射率
4.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
双缝干涉
思考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
2k , k 0,1,2,...(干涉加强) 1, 2, ...(干涉减弱) 2k 1,k 0,
相干光
3.3 干涉现象的光强分布
I I1 I 2 2 I1I 2 cos
I
2 I 1I 2
2
I 1I
I max
I min
0
6 4 2
解 :
r1
S1
n
2
L2 L1
r2
d
S2
2 p · r2 d nd r1 2 r2 r1 n 1d
3.薄透镜的等光程性
A B C
a B
a
c
·
F
·
S
b c
·
S
a
·
A B C
F
·
F
4. 反射光的相位突变(半波损失) 和额外光程差
光
源
1.1 普通光源:自发辐射
·
独立
·
(不同原子同一时刻发的光)
独立(同一原子不同时刻发的光)
光
源
1.2 激光光源:受激辐射
E2
= (E2-E1)/h
完全一样(频率、位相、 振动方向,传播方向)
E1
2. 单色光
单色光:具有单一频率的光波称为单色光。
复色光:不同频率单色光的混合光称为复色光。
o
i
rk环
i
P
f
S
i n n > n
·
i
1
L
2
n
· A· · C r ·B
D
e
等倾干涉条纹
光束1、2的光程差为:
n( AB BC ) n AD
e AB BC cos r
i n n > n n
2
S
·
i
1
2
AD AC sin i
2e tg r sin i
光由光疏介质直射或掠射到光密介质,反 射光有 相位突变,称半波损失,它相当于一 个附加光程:
2
薄膜上发生额外光程差的 条件: n1 <n2> n3 或 n1 >n2< n3
薄膜的折射率最大或最小
1 2 n1 n2 n3
额 2
§3-3 双缝干涉(分波面法) 1. 杨氏双缝实验
托马斯• 杨
xk红
x( k 1) 紫
D k 红 d
D ( k 1) 紫 d
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由 xk红 = x(k+1)紫 的临界情况可得
k红 (k 1)紫
将 红 = 7600Å, 紫 = 4000Å代入得
k=1.1
因为 k只能取整数,所以应取
k=2 这一结果表明:在中央白色明纹两侧, 只有第一级彩色光谱是清晰可辨的。
1
2
容器充气后,S1射出的光线经容器时光程要增加, 零级亮纹应在 P0的上方某处P出现,因而整个条纹要向 上移动。
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2.按题义,条纹上移20条, 20 级亮条纹现在出现在原第20 级亮条纹处,因而有 n `l – nl = N
s
s
l
·
P` p0
1
其中 N=20, 为移过的条纹数,
I I max I1 I 2 2 I1I 2
相消干涉(暗)
(k = 0,1,2,3…)
(2k 1) ,
cos 1
I I min I1 I 2 2 I1I 2
(k = 0,1,2,3…)
相干光
结论:
频率相同, 相干条件: 振动方向相同, 相位差恒定。 干涉判据:
等倾干涉条纹
2e n n sin i
2 2 2
2
(i )
明纹
暗纹
(i) k , k 1,2,3,
i 2k 1 , k 0,1,2,
2
倾角i 相同的光线对
D
1 M2
l
2
B
5. 洛埃德镜实验
点光源
A
A 屏
s1 s2
M
虚光源 反射镜
.P
B
B
5. 洛埃德镜实验 s1 s2
A
A
M
.P
B B
屏
AB 光在镜子表面反射时有相位 突变。
洛埃德镜实验
半波损失
若 n1< n2
媒质1 光疏媒质
入射波
n1
n2
反射波 折射波
媒质2 光密媒质
光在垂直入射(i =0)或者掠入射(i =90°)的
2ne 2n e sin r sin i cos r cos r 2
· A·· C r · B
D
e
等倾干涉条纹
光束1、2的光程差为:
考虑折射定律
S
i n
n sin i n sin r
得
·
i
1
2
2ne cos r
或
2 2
2
2
n >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