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国家机构

第七章国家机构


政治学原理
Page 5
(二)国家机构的特征
1、鲜明的阶级性
一方面,作为统治阶级行使政治权力的组织途 径和工具,是按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意志组建和 运行的。 另一方面,其成员往往由统治阶级的政治精英 组成,以有效实现其利益。
政治学原理
Page 6
2、活动的权威性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是通过一系列法 律来实现的,其活动具有法律权威性,国家机 构制定的政策在法律的保障和强制下得以实施。 国家机构是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具有特 殊的强制力,违背和损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就 要受到制裁和镇压。
Page 23
(2)形成发展
让-雅克· 卢梭:最早提出“议行合一”思想。
“制定法律的人要 比任何人都更加清 楚,法律应该怎样执 行和怎样解释。因 此看来人们所能有 的最好的体制,似乎 莫过于能把行政权 与立法权结合在一 起的体制了。”
政治学原理
让-雅克· 卢梭
Page 24
巴黎公社:现代议行合一制的雏型。 实行直接民主,由巴黎20个区的选民直接投 票产生86名代表,组成立法与行政统一的公社委 员会; 设立相当于政府各部的10个委员会,各委 员会由5~8人组成,公社委员兼任各委员会委员, 实行集体领导; 公社委员会制定的各种法令,各行政部门必 须执行。各区选出的公社委员还领导该选区的区 政府,直接执行各项法令,并监督执行的情况。
政治学原理
Page 22
3、议行合一:社会主义国家
(1)基本含义 立法权和行政权属于同一个最高权力机关, 或者行政机关从属于立法机关,仅是立法机关 的执行部门的政体形式和政权活动原则。
理论依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
家权力机关是人民的代表机关,它的权力是至
高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西塞罗: 强调恢复元老院的尊 严和执政官的权力,包 含有立法与行政分立的 思想。
政治学原理
Page 17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三权分立的提出和确立
洛克:
最早提出近代意义上的分
权学说
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
执行权、对外权。实际上是 “两权分立”的学说 ,为英 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提供了理 论依据。
采用分权制衡原则。但各国对分权原则的理解
和实践并不完全一样,因此在设置政府机构、
确定三权范围以及相互制衡关系方面都存在着
不同程度的差异。
政治学原理
Page 20
美国:三权分立的典型国家。
英国:立法至上为特点的“混合权力体制” 。 法国: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
政治学原理
Page 21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 不变的一条经验”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阿克顿
家机构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着阶级、国家的
消亡,也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和条件而归
于消亡。
政治学原理
Page 9
(三)国家机构的功能
1、实现国家职能
2、配置国家权力
3、协调利益关系 4、强制功能
政治学原理
Page 10
二、国家机构的设置
(一)影响因素(国家机构设置和形式的多样性)
国体: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及设置的基本原则;
政治学原理
Page 18
孟德斯鸠:
系统提出分权与制衡学说。
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
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不同国
家机关独立掌握,三种权力之间
既互相牵制又互相保持平衡。
奠定近代西方国家三权分立
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
政治学原理
Page 19
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君主立宪政体还是共
和政体,在宪法的制定和政治体制的建立中都
政治原理
Page 36
职权:
第一、公布法律权; 第二、发布命令权; 第三、任免权;
第四、外交权;
第五、荣典权;
第六、统帅武装力量权。
政治学原理
Page 37
二、立法机关
资本主义国家以议会(国会)作为立法机关。
英国议会产生最早,有“议会之母”之称。
议会内部组织机构包括领导机构、议会党团
和各种委员会。
政治学原理
Page 28
君主制:皇帝、国王、女王、天皇、大 称谓 公等 共和制国家:总统、主席等 个体元首 集体元首 实职元首 权
政治学原理
组成人数 体制

虚位元首
Page 29
2、立法机关
含义:亦称代议机关、代表机关或权力机 关,是指由公民按法定程序直接或间接选举代
表组成,代表公民议政决策,制定、修改和废
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都采用两院制,
政治学原理
Page 40
两院制优点:
第一、两院制有广泛的代表性,可以使议会中的两
院分别代表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
第二、两院制可以在议会内部纳入制衡机制,可以
防止立法机关专横,还可防止草率立法,两院之间
可以相互牵制;
第三、两院制能够缓和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冲突,
其中的一院可以起调节作用。
近代意义上的分权学说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由洛克、孟德斯鸠完整确立。
政治学原理
Page 14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出现分权思想的萌芽
亚里士多德:
把权力分为讨论权、
行政权和司法权,但未
提出制衡问题。
政治学原理
Page 15
波里比阿:
指出在几个国家机
构之间存在相互牵制和
平衡的关系,首次提出
制衡思想。
Page 16
门的宪法法院或行政法院行使。
政治学原理
Page 51
原则: 第一、司法独立原则。
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不受立法和行政部
门的干预;法院的审判活动严格按宪法和法律的
政治学原理
Page 48
职权:
第一、执行国家法律;
第二、参与国家立法;
第三、决定并实施国内外政策,管理国家的经
济、财政、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外交等事务;
第四、管理国家行政机构,任免行政官员;
第五、领导国家的武装力量;
第六、管理司法行政。
政治学原理
Page 49
四、司法机关
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机关仅指行使审判权的法院。
根据审理案件的不同性质,分为民事法院 和刑事法院 根据法院的审级,分为初审、上诉和终审 法院
根据法院审理的是普通案件还是特定案件
,分为普通法院和专门法院。
政治学原理
Page 50
职权:
第一、诉讼案件的审判权,主要的职权;
第二、非诉讼事件的处理权;
第三、司法审查权。即违宪审查权。英美法系国
家由普通司法机关行使,大陆法系的国家,由专
政体:直接规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形式的基本架构;
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形式。 具体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人口多少与疆域大小、民族因素、国际环境等等。
政治学原理
Page 11
(二)设置原则
1、集权原则: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
国家一切权力集于君主身,国家一切重大事
务均由君主决定,所有国家机构都是为执行君主
政治学原理
Page 3
国家机构与国家机关
国家机构是整体,国家机关是部分。国家机构是
全部国家机关的总和。
纵向,包括从地方到中央的全部国家机关。 国家 机构 横向,包括立法机关、国家元首、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等。
政治学原理
Page 4
政府与国家机构
广义上,政府指国家机构的总体。 狭义上,政府指行政机关。
政治学原理
Page 43
两院制
两院的称谓不尽相同,如英国称为上议院和 下议院;美国、日本称为参议院和众议院;法国 称为参议院和国民议会;德国称为联邦议院和联 邦参议院;瑞士称为联邦院和国民院等。一般笼 统地称为上院和下院。
政治学原理
Page 44
上下两院区别:
第一、议员任职资格不同;
第二、议员产生方法不同; 第三、议员任职期限不同; 第四、两院职权有所不同。
中篇 政治制度
第七章 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概述 ●资本主义国家机构 ●中国的国家机构
政治学原理
Page 1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政治学原理
Page 2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特征与功能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
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国家权力而建
立的全部国家机关的总和。是执行国家职能、
从事国家日常活动的组织体系。
内阁成员由本党议员兼任;3、政府首脑与国家元
首分离,政府首脑拥有实权,国家元首是虚位。
政治学原理
Page 47
总统制政府:指由总统掌握行政权的政府组 织形式,就是总统共和制下的政府体制。 特点:1、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掌握行政大权,但要受立法和司法机关的牵制;2、 政府由总统直接领导,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 责;3、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分别进行,在选举中 获胜的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担任总统并组织政府, 执政党并不一定是议会中的多数党。
政治学原理
Page 41
两院制缺点:
第一、分解了议会所代表的完整统一的主权,而国 家主权是不可分割的,议会是体现主权在民的机关, 只有一院制才能表达人民的主权;
第二、使议会的立法程序变得复杂化,常常使法律
不易通过;
第三、容易在两院之间常产生矛盾分歧。
政治学原理
Page 42
一个国家实行一院制还是两院制,是由 该国特定的阶级关系状况、历史文化传统及 社会结构诸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不能抽象地 谈论其优劣问题。
政治学原理
Page 45
三、行政机关
三种类型:
内阁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