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欣赏
•
a
b
c
二、中国传统建筑分类
宫殿 • 北京故宫 皇家园林(北方园林) 苏州园林 (南方园林)
中 国 传 统 建 筑
园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民居
江南民居 陕北窑洞 少数民族
二(1)宫殿建筑
故宫简介
北京的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明永乐四年), 距今已有五百七十多年的历史。 故宫占地总面积达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宫殿楼阁9999间。四周有十 米多高的城墙,墙外是五十二米宽的护城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结构奇 异,和谐美观的角楼。有四个城门,南面的正门是午门,北门为神武门, 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 宫殿建筑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 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统称“外朝”。其中太和殿又叫金銮殿,是故 宫最高大的一座建筑物,是国内最大的古代木构建筑,主要是皇帝举行 盛大典礼的场所。后部分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养心 殿和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事物以及他和后妃们住的地方,称为 “内庭”。故宫建筑以黄琉璃瓦为顶,金碧辉煌,庄严美观。 北京故宫的皇家建筑,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是保存 至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组。
二(3)民居———少数民族民居
• 福建民居 • 闽西南地区的客家人土楼是一种特殊农村住宅。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人共 居一楼。福建是东南沿海的“山国”,境内山地丘陵占80%以上,地形 复杂,历史上匪盗现象较为严重,为御匪盗防械斗,同族数百人筑土楼 而居,故形同要塞的土楼,防御功能突出。此外,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 震带,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可保暖隔热,可谓一 举数得。 • 云南民居 • 干栏式竹楼是滇南傣、苗、哈尼、布朗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住宅形式。滇 南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竹楼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多用作碾米场、 贮藏室及杂屋;上层前部有宽廊和晒台后部为堂和卧室;屋顶为歇山式, 坡度陡,出檐深远,可遮阳挡雨。 •
三、 课堂总结
•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熠熠 生辉,奏出华丽乐章,我们应当引以为荣,发扬光大。 • 多彩多姿的中国传统建筑折射出我国地大物博、自然条 件差异显著,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改造和利用自然, 的生动体现,同时展现了古代匠人的卓越智慧。 • 传统建筑也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形态,两者 是不可分的。因而中国传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 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 形式。 • 民族的即世界的,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作为学生,应 当提高自身美术修养和文化道德素质,对于防止传统文 化的丧失以及人文情怀的失落都有重要意义。
故 宫 鸟 瞰
故宫全景
午
门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红墙黄瓦,朱漆大柱,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平面 呈“凹”字形,以聚生气,中间洞开三门。在午门高大砖石墩台上建有 崇楼五座,正楼九开间。这些都是传统思想“九五至尊”的象征。
太 和 门
太 和 殿(金銮殿)
该殿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屋顶最高,堪称中华第一殿,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重大 仪式都在此进行,因此也是皇权的象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后,华北战区正式的受降仪式就是在太和殿广场 举行的,所以他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一(3)建筑材料
中国建筑主要以木构架建成。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 的构件,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 非常悠久的历史。斗拱的作用 主要有三个方面: 它位于柱与梁之间,将屋面和 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通过斗 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 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 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 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 壮观。 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是很 好的装饰性构件。
粉壁青瓦马头墙
四 水 归 堂 的 天 井 结 构
二(3)民居——北方民居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 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北京民居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 性格。 内蒙民居 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游牧生活的需要,故以易于拆卸迁徙的 毡包为住所。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蒙古包是草原地区 流动放牧的产物。 陕北窑洞 陕北民居 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黄土高原区气候 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土质疏松易于挖掘,故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洞而 居,不仅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性。 山西民居 山西太行山区与山东胶东丘陵一带两地民居形式类似,单门独院,有门楼,两面 坡屋顶。由于山高石料普遍,依照传统上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原则。故砖石住宅较多, 多见砖雕等装饰。
太 和 殿 内 景
中 和 殿
“中和”二字是说,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在于宣扬“中庸之 道”。皇帝大典前休息的地方,是三大殿中最小的。
保 和 殿
明代皇帝大典前在此更衣,清帝乾隆时期,殿试在此举行。 台基下面伸出的千余个石雕龙头,每当雨天时雨水就从龙口中排出,使分流雨 水的实用功能与建筑艺术的观赏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二(2)园林建筑 c
南北园林差异之三 ———建筑色彩 北园:建筑体量大,多为皇家御用,红黄是皇家专用色。 常绿植物少,建筑颜色鲜艳也可丰富园林空间。 南园:常绿植被较多,花木色彩丰富,建筑多用白墙灰瓦,白墙像 一张白纸,适当的留白,让丰富的园景更有表现力。
小结——园林建筑
不论是为帝王营造的皇家园林,还是官宦豪富兴建的私 家园林,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含蓄,沉稳,中庸, 和合都是深植于我们血骨之中的。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 为一体。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基本的造园准则。
中轴对称
二(2)园林建筑
从南北园林看中国传统建筑
长 廊
万寿山 佛香阁
二(2)园林建筑 a
南北园林差异之一 ———建筑体量 北园:以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地广人稀,建筑用地开阔,地 形丰富、取景自然、真山真水。建筑体量较大,形象敦实厚重,体 现皇家威严,另有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南园:是供商贾富人休闲的私家园,地少人多。其特点是规模较小, 常用假山假水,堆山理石,建筑小巧玲珑,精致清幽,代表有苏州 的拙政园、留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苏州园林
二(2)园林建筑 b
南北园林差异之二 ———植被水体 北园: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植物配置较为单一,尤 其缺常绿植被,所以秀美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 京、西安、洛阳、 南园:气候湿润温暖,常绿树较多,水源充足,所以园林景致细腻 精美。其特点明媚秀丽、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 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上 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
• • • • •
造成南北园林差异的原因 地理位置的差异 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历史以及气候资源 另外还有许多影响的因素,但归根到底气候资源显然是 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
二(3)民居
江南民居
二(3)民居——————江南民居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词, 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长江以南的江浙两省,自古就有人间天堂之美 誉。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古典园林、 曲径回廊、魅力无穷;吴侬细语、江南丝竹、别有韵味。
神 武 门
小结——宫殿建筑
从宫殿代表——故宫 看中国传统建筑
• 中庸之道 • 故宫的建筑都严格遵循对称的规 则,沿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 列,这些建筑都坐北朝南。 • 以和为贵 • 故宫中轴线三大殿 ,太和殿,中 和殿,保和殿,都以“和”命名, 寓意天下和谐长治久安。 • 天人合一 • 故宫的布局跟风水天象紧密相 连,,体现天赋人权,天人合一。
中 国 传 统 建 筑 欣 赏
何 彦 莹
请欣赏这几幅图并说说这是哪里
QUESTION: • 为什么这些国家建筑形态类似中国传统建筑? • 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体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一、我国建筑在世界建筑体系中的地位
• 西方建筑
世 界 建 筑 体 系
• 东方建筑
中国建筑体系
(日本、韩国、尼泊尔、柬埔寨等)
• 形成原因
• • 1、 南方气候的炎热潮湿:前后门贯通,便于通风换气;便于防潮,建二层楼较多
2、南方地形复杂,住宅院落很小,房屋的山墙多是形似马头的墙,确实能起到防 火的作用,同时也是很好的装饰。 • 3、南方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 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特别是夏季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 • 4、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小河从门前屋后轻轻流过,取水非常方便,直接用来饮用、 洗涤。水又是中国南方民居特有的景致,水围绕着民居,民居因水有了灵气。
伊斯兰建筑体系
印度建筑体系
一(1)中国古代建筑结构
•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创造了与这种结构 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和外观,从原始社会起,一脉相承,形成一种独特风格。
屋顶
柱子
台基
一(2)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木构建 筑的屋顶千变万化, 瑰丽多姿。它不仅为 中国古建筑在美观上 增加了不少神韵,而 且对建筑物的风格也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后作业: 在课余时间,爬一座山,逛一个园,走一 走,看一看你身边的传统文化
The End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