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及朝鲜式社会主义形成的地缘政治因素摘要:朝鲜式社会主义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朝鲜式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都与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密不可分。
本文首先分析了地缘政治的含义、其理论演变和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政治特征和价值,然后具体论述了朝鲜式社会主义形成的地缘政治因素。
关键词:地缘政治;朝鲜半岛;朝鲜式社会主义Abstract: The biggest characteristic of the North Korea socialism is due to its special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 Korea socialism is closely linked to Korean Peninsula geopolitics. 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meaning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eopolitics. Then we will discuss the special geo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of Korean Peninsula. At last, we will concretely analyze the geopolitic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on the North Korea socialism.Key words: geopolitics, Korean Peninsula, North Korea socialism前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位于朝鲜半岛北部,面积12.2万多平方公里,80%为山地,人口约2300万[1]。
朝鲜北部与中国为邻,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南部以“三八线”与韩国相望。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本身就是美、苏两大集团为了争夺在半岛的地缘政治利益而强行分裂朝鲜半岛的结果[2]。
朝鲜半岛政治格局的走向和朝鲜式社会主义发展的态势被多国关注。
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对朝鲜式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研究朝鲜的社会主义不能不研究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
本文就针对朝鲜式社会主义形成的地缘政治因素及其特点进行简要论述。
1 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地缘政治作为政治地理学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种观点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策有相当的影响[3]。
1.1地缘政治的含义及其理论演变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
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3]。
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
地缘政治是一门既老又新的理论,回顾地缘政治的理论发展,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国家有机体”和“生存空间”理论19世纪末,德国人拉采尔用人类地理分布学概念来表述地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并将其综合,创立了一门新学科——政治地理学。
他认为国家的领土象征着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任何一个国家都想尽力扩充自己的领土边界,因此边界不断变更,拉采尔称之为“动态边界”[3]。
实际上,拉采尔是把社会达尔文主义引入地理学,从而提出了“国家有机体论”。
这一理论后来被德国的豪斯霍菲尔扩展为“生存空间理论”,成为纳粹德国扩张领土时所用的舆论工具。
豪斯霍菲尔鼓吹,国家的生存与该国是否占有所需空间有直接联系,如果空间过于狭窄,就有必要对其进行扩充。
他的学说给德国势力和领土的扩张提供了理论上的合理性,充当了法西斯德国发动二战和侵略别国的理论工具。
因此,以“生存空间论”为核心的地缘政治学臭名昭著,使得地缘政治在二战后一度隐姓埋名[4]。
2、“陆权说”和“海权说”20实际初,美国为加入世界范围的竞争以及为自己的政治服务,美国海军史学家马汉从全球地缘角度进行战略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海权论”思想,马汉分析了英国在全球扩展势力的历史后得出结论:海上力量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成为世界强国最主要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控制海洋。
所以他认为,美国必须控制海洋,特别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海上航道[3]。
与“海权说”相反,英国政治地理学家麦金德在1904年提出了“陆权说”。
他相信位于欧亚大陆和北冰洋水系的广大区域是“世界政治的枢纽”和“心脏地带”,从而提出:“谁统治东欧谁便控制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便控制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便控制世界。
”在“海权说”与“陆权说”的知道下,世界大国纷纷加强了对欧亚内陆及周边海洋的争夺。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与各帝国主义国家对东欧、远东地区等欧亚大陆关键地带的争夺不无关系[4]。
二战后,苏联由于控制了东亚及东欧的大部分地区,成为了最强的陆上势力,同时美国也从未放弃对欧亚大陆和太平洋海域控制权的争夺,双方为此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3、“边缘地带”理论在马汉和麦金德之后,美国现实主义理论代表之一斯皮克曼则提出了“边缘地带”理论。
他认为,“心脏地带”战略位置固然重要,但人口、气候和许多经济发展条件并不好,还不足以成为控制全球的权力中心,而边缘地带作为海洋和大陆的连续部分,则更为重要。
他强调,谁支配边缘地带谁便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欧亚大陆谁就掌握着世界的命脉。
对美国而言,如果控制环绕心脏地带的欧亚沿海地区,则足以遏止心脏地带国家的称霸野心,进而与之争霸。
根据“边缘地带”理论,二战后,斯皮克曼主张美国必须与英国结盟,打破德日霸权。
他提出从波罗地海到中亚、东南亚,再通过西欧、地中海和近东的欧亚周边地区,是将苏联和世界岛联系起来的一条弧形边缘地带,美国必须积极控制这一边缘地带才能遏止苏联。
受其影响,边缘地带的两大重点区域:西欧和东亚,至今仍是美国着力争夺的两个焦点[3,4]。
4、“地缘经济学”理论冷战后,随着经济在世界政治中地位的突出,有的美国学者在地缘政治基础上提出了“地缘经济”理论。
他们认为当前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不仅有政治和军事,更重要的还有经济和生态环境[4]。
在某种程度,谁掌握了国际经济和生态优势,谁就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
除上述影响较大的理论之外,围绕地缘政治还有“宇航空间”理论、“世界化”与“地区化”理论、“批判地缘政治学”理论[4]等。
上述地缘政治理论和学说,尽管基于不同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条件以及不同的历史视角,阐述的重点也不尽相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都在指明地缘政治的重要性,认为地缘政治因素不仅是一国制定国家战略、调整对外政策的依据,而且会对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2 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特征与价值要了解朝鲜式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发展特点,首先要了解朝鲜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地缘政治环境。
朝鲜半岛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缘政治特征,是世界大国逐鹿称雄的重要场所。
从地理位置看,朝鲜半岛是亚洲大陆最靠近日本的地区,是亚洲大陆与日本之间的天然“桥梁”;其南端的对马海峡则控制了连接俄罗斯远东基地海参崴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中国东北与朝鲜仅一江之隔,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京津地区也仅与半岛西海岸隔海相望;朝鲜半岛虽不与美国为邻,但它同时又是美国遏制共产主义和保卫日本的一个战略“前哨”。
朝鲜半岛这种位于大陆边缘和几个大国之间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边缘国、桥梁国、缓冲国的地缘政治特征。
具体表现在:1、朝鲜半岛是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边缘地带”根据斯皮克曼的阐述,朝鲜半岛具有典型的边缘地带特征。
作为由大陆向海洋延伸、过渡的地理区域,朝鲜半岛是大陆力量和海洋力量交汇的缓冲地带,也是陆权和海权这两大地缘政治权力中心相互争夺、具有战略决胜作用的关键地区[5]。
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就是典型的例子。
二战后,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大国军事冲突也发生在这一边缘地带。
冷战后,苏联虽然没落,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上升,并成为美国潜在的对手。
因此朝鲜半岛仍是大陆与海洋两种地缘政治力量竞相争夺的要害地区。
2、朝鲜半岛是亚欧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的桥梁历史上,朝鲜半岛是日本列岛通向亚洲大陆的必经之路。
在军事上,这种地缘特征极具战略价值。
朝鲜半岛作为桥梁,在历史上多次成为军事进攻的双向通道。
元朝时,忽必烈通过朝鲜与日本交战;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进攻朝鲜;近代以来,日本将半岛作为其向亚洲大陆扩张的“军事跳板”和“兵站基地”[5]。
当然,朝鲜半岛既可成为军事进攻的渠道,也可以是和平交往的纽带。
朝鲜半岛自古就是亚洲大陆与日本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中国文化通过半岛传到日本”,“在现代史上,吸收西欧文化发展起来的日本文化又通过半岛传到中国”[5]。
由此可见,朝鲜半岛除了有军事战略价值外,在政治交往与经济文化交流方面也有深刻的意义。
3、朝鲜半岛扼守东北亚海上交通要道朝鲜海峡宽度不大,但形势险要,有“东北亚门户”之称。
朝鲜半岛及其附近岛屿扼守海峡北翼,对这一海上要道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朝鲜海峡作为日本海的重要出口,向东可进入太平洋,向西通过济州海峡与黄海相遇,向西南则能直达东海[5]。
基于此,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更加特殊,为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奠定了基础。
但一国的地缘战略地位不仅取决于该国的地理位置,还应看其周边国家的状况和该国自身综合力量的消长所产生的影响。
对朝鲜半岛而言,它地处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四个大国的交叉点上,是各国利益的汇集点,这从根本上提升了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价值。
朝鲜半岛作为各大国相互较量的竞技场,其发展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受大国及其相互关系左右。
与此同时,半岛局势也成为直接影响大国间关系的重要因素。
朝鲜半岛是在各大国力量相互作用的“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这也成为朝鲜半岛地缘政治状况的根本特征之一[5]。
综上所述,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缘政治特征,使其成为大国必须争取的关键地区。
大国关系在半岛上盘根错节,从根本上影响了朝鲜半岛的历史发展进程。
无论历史还是现在,朝鲜半岛的每一步发展都打上了由地缘政治所带来的大国影响的烙印。
正如金大中所述:“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几个世纪以来,朝鲜在地区关系和全球关系层次上屡经动荡……它的历史进程总是与它的人民的愿望相悖,而与大陆和海洋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斗争密切相关。
这些国家你争我夺,意在控制朝鲜半岛,使之成为进攻对方的基地或成为抵挡对方进攻的进攻的缓冲区。
因而,朝鲜的历史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对其地缘政治命运的挑战史。
”2朝鲜社会主义形成的地缘政治因素综观朝鲜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半岛地缘政治所经历的“国际托管”格局与南北分裂、以美苏为核心的两极均势格局与南北对抗、以美俄中日大国逐鹿半岛的多极均势格局与南北和解等演变及走势,都对朝鲜式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