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1.药物受潮后,在适于的温度下造成霉菌滋生和繁殖,在药物表面布满菌丝的现象为A.发霉B.虫蛀C.变色D.风化E.潮解2.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药,经过风吹日晒或过分干燥而逐渐失去结晶水成为粉末的现象为A.发霉B.虫蛀C.变色D.风化E.潮解3.某些盐类固体药物容易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为A.发霉B.虫蛀C.变色D.风化E.潮解4.某些熔点比较低的固体树脂类或动物胶类药物,受潮、受热后粘贴成块的现象为A.发霉B.粘连C.变色D.风化E.潮解5.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宜控制在A.2%~5%B.3%~7%C.7%~13%D.15%~17%E.17%以上6对于有效成分不清楚的炮制品,常用判定质量A.测定浸出物的含量B.测定含水量C.测定灰分D.色泽E.组织鉴别7.当气温较高时,含脂肪油多的饮片就易出现A.挥发B.泛油C风化. D.粘连 E.潮解8.由于空气干燥,某些含结晶水的矿物类药物易产生A.挥发B.泛油C风化.D.粘连 E.潮解9.当气温较高时,含挥发油多的饮片就出现A.挥发B.泛油C风化.D.粘连 E.潮解10.乳香、阿胶等贮存温度过高容易A.挥发B.泛油C风化 D.粘连 E.潮解11.净制的目的是A.除去杂质 B .大小分档 C.分离药用部分 D.除去非药用部位 E.降低毒性12.清除杂质的方法有A.挑选B.筛选C.风选D.水选E.磁选13.净选加工时,昆虫类药材应除去A.头B.足C.尾D.翅E.鳞片a.去根b.去毛c.去心d.去枝梗e.去核1.鹿茸的净制方法采用b2.麻黄的净制方法采用a3.龙眼肉的净制方法采用e4.巴戟天的净制方法采用 c5.连翘的净制方法采用d15.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的药物是A.炒芥子B.炒苍耳子C.炒决明子D.炒菜菔子E.以上都不是16.炮制后能破坏酶保苷的药物是A.炒牵牛子B.炒苍耳子C.炒芥子D.炒菜菔子E.以上都不是17.炒焦法所用火力为A.塘火B.微火C.文火D中火.E.武火1.加辅料炒法中常用的火力为中火或武火,马钱子炮制品干粉要求士的宁含量为1.20%-2.20%2.加辅料炒法中,每100Kg药物辅料常用量,麦麸常用10-15Kg,米常用20Kg,土常用25-30Kg。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加辅料炒法应先加辅料后热锅B.加辅料炒法应先热锅再加辅料C.加辅料炒法出锅的药材不用筛除辅料D.加辅料炒法出锅的药材必须筛除辅料2.辅料先加热炒至冒烟后投药物拌炒的方法是A.麸炒B.米炒C.土炒3.米炒斑蝥的炮制作用是A.增强疗效B.缓和药性C.降低毒性D.矫正气味4.每100公斤白术片,麸炒时用麦麸A.5Kg B10-15Kg. C.15-20Kg D.20-25Kg E.25-30Kg5.下列药物宜用文火炒炭的是A.大黄B.槟榔C.山楂D.地榆E.蒲黄6.下列既可麸炒,又可以土炒的是A.当归B.苍术C.白术D.僵蚕E.九香虫7.苍术炮制后燥性降低的原因是A.苍术酮含量降低B.油脂含量降低C.皂苷含量降低D.苍术醇含量降低E.挥发油含量降低8.牛蒡子炒黄应选用A.中火B.文火C武火. D.先文火后武火 E.先武火后文火9.斑蝥的炮制方法是A.米炒B.土炒C.麸炒D.炒焦E.炒炭10.炒炭时,温度过高出现火星时应A.高小火力B.停火C.喷淋适量清水灭之D.继续炒E.以上都不是11.善于消食,活血化瘀的山楂炮制品是A.生山楂 B .炒山楂 C.焦山楂 D.山楂炭 E.麸炒山楂12.马钱子砂炒的原理是使哪类成分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毒性A.挥发油B.甙类C.生物碱D.鞣质E.蒽醌类13.下列药物用中火加工炮制的是A.炒苍耳子B.炒芥子C.炒槟榔D.炒菜菔子E.炒牵牛子14.蛤粉炒法适用的药物是A.胶类药材B.动物类药材C.树脂类药材D.矿物类药材E.贝壳类药材15.制龟甲指的是A.砂烫龟甲B.砂烫醋淬龟甲C.水泡龟甲D.砂烫酒淬龟甲E.酒炙龟甲16.白术炮制时可采用炮制方法有A.土炒B.米炒C.麸炒D.砂炒E.蛤粉炒17.王不留行的炮制目的是A.缓和药性B.便于粉碎C.增加成分溶出D.减少副作用E.降低毒性18.下列药物炮制时用中火加工的是A.炒菜菔子B.蒲黄炭C.米炒斑蝥D.炒苍耳子E.焦桅子19.可用砂炒法炮制的药物有A.蜈蚣B.穿山甲C.D.E.20.下列所述的哪些是马钱子炮制的原理A.使士的宁加热升华B.使马钱子碱分解C.使士的宁加热转化为异型结构D.生成生物碱的氮氧化物E.使马钱子碱加热转化为异型结构21.下列药物用麦麸炒的有A.远志B.枳实C.苍术D.山药E.白术22.山楂的炮制方法有A.炒黄B.炒焦C.炒炭D.炒爆E.砂炒23.阿胶的炮制方法有A.切片B.切丁C.蛤粉炒D.滑石粉炒E.蒲黄炒24.下列哪些是阿胶珠炮制时应注意的问题A.爆花率B.火力C.翻炒速度D.颜色变化E.辅料用量25.下列药物炮制时不宜用武火炒炭的有A.大黄炭B.荆芥炭C.蒲黄炭D.山楂炭E.槐花炭1.根据辅料所用辅料的不同,炙法可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油炙2.酒炙法所用的酒以黄酒为主,酒的用量一般为100Kg药物10-20Kg3.姜炙法生姜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生姜10Kg,若用干姜,其用量则为生姜用量的1/34.盐炙法盐的通常用量是每100公斤药物,用食盐2Kg。

溶化食盐的用水量一般以食盐的4-5倍为宜。

1.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时应首选A.黄连B.酒黄连C.姜黄连D.萸黄连E.黄连炭2.醋炙芫花的目的是A.增强疏肝理气作用B.增强活血止痛功效C.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D.便于调剂和制剂E以上都不是3.醋炙延胡索能增强A.祛风作用B.止痛作用C.固涩作用D.止血作用E.调经作用4.治疗实热便秘应选首选A.生大黄B.酒大黄C.熟大黄D.大黄炭E.醋大黄5.采用先炒药后加辅料法炮制的药物是A.醋炙延胡索B.醋乳香C.酒白芍D.酒大黄E.盐黄柏6.乌梢蛇酒炙的目的是A.增强活血通络作用B.增强祛风通络作用C.增强活血化瘀作用D.增强止血作用E.缓和药性7.醋炙法中,醋的用量最多不超过A.100:10B.100:20C.100:30D.100:50E.100:601.药物在高温缺氧、煅烧成炭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称扣锅煅法2.煅淬法适用于质地坚硬,经过高温煅制仍不能酥脆的矿物药。

3.明煅法的操作方法要求一次性煅透、中途不得停火。

1.宜用明煅法炮制的药材是A.白矾B.自然铜C.炉甘石D.磁石E.棕榈2.宜用煅淬法炮制的药材是A.石决明B.自然铜C.血余D.白矾E.石膏3.宜用扣锅煅法炮制的药材是A.龙骨B.棕榈C石决明.D.磁石4.宜用煅后醋淬法炮制的药材是A.海浮石B.自然铜C.牡蛎D.炉甘石E.石膏5.下列除哪项外,均用明煅法炮制A.硼砂B.石决明C.龙骨D.牡蛎E.磁石6.石膏的煅制的目的是A.增强疗效B.降低副作用C.降低毒性D.改变疗效E.缓和药性7.自然铜炮制后增强的作用是A.收敛生肌B.收敛止血C.散瘀止痛D.平肝潜阳E.平肝止血1.半夏炮制品中善于止呕的是A.清半夏B.法半夏C.姜半夏D.半夏曲E.生半夏2.制清半夏时每100Kg半夏,所用的辅料和数量是A.白矾10KgB.白矾12.5KgC.白矾20KgD.生姜12.5KgE.生姜20Kg3.复制法炮制品中用生姜、白矾辅料的是A.清半夏B.法半夏C.制南星D.淡附片E.生半夏1.发酵法制备药物时,适宜的环境温度是A.8℃~25℃B.30℃~37℃C.15℃~27℃D.38℃E.30℃2.发芽炮制药物时,要求种芽率不低于A.100%B.95%C.90%D.85%E.80%3.大麦发芽的最适宜的温度是A.10℃-15℃B.18℃-23℃C.26℃-30℃D.28℃-31℃E.31℃-35℃4.大麦发芽的适宜长度不得少于A.1cmB.0.8cmC.0.5cmD.0.3cmE.0.25cm5.一般发酵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A.70%-80%B.60%-70%C.50%-60%D.E.1.西瓜霜的成品颜色为A.白色B.灰白色C.乳白色D.黄白色E.淡黄色2.炮制西瓜霜的辅助性药物是A.白矾B.芒硝C.甘草D.生姜E.石膏3.巴豆的毒性和峻泻的作用成分是A.生物碱B.苷类C.脂肪油D.蛋白质E.有机酸4.下列药物采用渗析作用的是A.巴豆B.西瓜霜C.信石D.鹿角霜E.千金子5.水飞法适用的药物是A.所有矿物药B.溶于水的矿物药C.不溶于水的矿物药D.贝壳类药E.问答题1.中药炮制的三本专著的名称、成书年代、作者及特点分别是什么?专著名称成书年代作者特点1.系统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2.创建了炮制新《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敩方法,概括炮制作用3.运用辅料炮制药物《炮炙大法》明代缪希雍 1.总结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2.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修事指南》清代张仲岩 1.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2.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3.举例说明中药炮制的八大目的。

①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

如:川乌、附子、半夏等②增强药物疗效。

如:种子类药物炒黄;质地坚硬的矿物药、贝壳类煅制。

③改变或增强药物的性味。

如:生地黄性寒,清热凉血,熟地黄性温,滋阴补血④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向。

如大黄酒炙能引药上行;柴胡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⑤改变或增强中药的归经。

如小茄香生品归肝、脾、胃经,盐炙后专入肾经⑥便于调剂制剂,保证药物质量。

剂矿物类、贝壳类及动物骨甲类药物,必须经过煅、煅淬、砂烫等,使其质地变为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

⑦提高中药净度,确保用药质量的剂量。

如种子类药物要去沙土、杂质,根类药物要去芦头,皮类药物要去粗皮等。

⑧矫正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如酒制乌梢蛇、紫河车、麸炒僵蚕2.明代陈嘉谟所著的著作提及哪些内容?各种辅料有何归经特点?答:《本草蒙荃》,系统概括整理炮制的原则依据。

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而住痛,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1.什么是“火候”?写出炒法中各种方法的火力应用,炮制品质量要求,并举例说明(每种方法举2个药物)答:“火候”的火苗的大小和药物受热后的性状特征。

炒法分为清炒法和加辅料炒法,清炒法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加辅料炒法又分为麸炒、米炒、土炒、沙炒、蛤粉炒、滑石粉炒。

炒黄用文火,炒至药物颜色加深或又黄色,透出药物原有香气,形态鼓起有裂纹或爆花,如:牵牛子,白芥子炒焦用中火,炒至药物表面焦黄或焦褐色,如:槟榔、山楂。

炒炭用武火,炒至药物表面炭化黑色,内部焦黄或焦褐色,如:荆芥,蒲黄。

麸炒、米炒、土炒用中火,炒至药物挂火色,如:白术、苍术、党参、山药等。

沙炒用武火,炒至药物质地酥脆,形体鼓起,如:穿山甲、龟甲。

蛤粉炒用中火,炒至药物成“珠”,如阿胶滑石粉炒用中火,炒至药物鼓起,酥脆,如:刺猬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