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养殖性鱼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知识分享

主要养殖性鱼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知识分享

主要养殖鱼类对环境的要求
环境要求
温度 溶氧量 酸碱度 其它
温度
我国池塘主要养殖鱼类如 鲢鱼、鳙鱼、草鱼、青鱼 、鲤鱼、鲫鱼、蝙鱼、鲂 鱼等属于温水性鲤科鱼类 ,对水温适应范围在25 38 ℃ 之间,超出此范围就 不能忍耐,并进而引起死 亡,鱼类生长的适宜温度各种鱼对水中溶 O 2 量要求不同,冷水性鱼类要求高, 如虹鳟最适溶 O 26.5-11.0 mg / L ,致死点 3 mg/L , 10 mg/L 食欲最强,降到 2 mg/L ,食欲大减, 1 mg/L 以下, 停止摄食,大部分鲤科鱼类最适溶 O 2 5 - 7 mg/L ,冬季 可 0.7-2.8 mg/L 。
返回
溶氧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鱼类及其他饵料生物生存和生长发育的 主要环境因素之一。 几种养殖鱼类的正常生长发育都要求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 当水中溶氧量低于鱼类呼吸需求时,即低于临界氧浓度时,呼 吸作用受阻,呼吸运动加强,呼吸频率加快,并往往出现浮 头现象。 当溶氧量低于鱼类所能耐受的范围时,则引起窒息死亡
通常几种主要养殖鱼类对低 氧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它们对溶 氧量的需求和适应范围随种的不 同而有较大差异。
一般来说,几种主要养殖鱼类 最适的溶氧量为5mg/L以上,正 常呼吸所需要的溶氧量一般要求 不低于2mg/L,l.5mg/L左右的溶 氧量为警戒浓度,降至1mg/L以 下就会造成窒息死亡。
鲫对低氧的适应能力最强,鲢 的适应能力最差。此外养殖鱼类 在幼鱼阶段对水中溶氧的要求比 成鱼高,对低氧的适应力相对来 说比较差
返回
酸碱度
我国主要养殖鱼类对水的 pH值变化有较大的适应能力 。 几种主要养殖鱼类适宜的pH 值为7~9,最适范围为7.5~ 8.5,它们在微碱性的水中生 长最好;长期生活在pH值6.0 和l0.0的水中,生长会受到抑 制
1.428
②窒息点与水温关系 水温升高,略有上升
香鱼体长 5.02 ± 0.64cm , 11.5 ℃为 2.014 mg/L ; 27.5 ℃ 为 2.272 mg/L 。梭鱼在水温 37 ℃时的半数窒息溶 O 2 量约 是 25 ~ 28 ℃时的 1 倍不同种类,同种不同大小、不同水温 ,窒息点有差异。
③同种鱼生活在平均水温较高的水域比在水温较低的水域生长 为快,因为水温与饵料生物、肥育季节有关。
三、环境温度对鱼类孵育率和性别的影响
环境温度对鱼类孵育率及性别有显著影响。Desprez等(1998 )研究报道,蓝色罗非鱼的性别分化比率随着温度的变化而 变化,在34℃时蓝色罗非鱼的雄性孵育率高于雌性孵育率, 雄性的孵育率高达97.8 %;在27℃时蓝色罗非鱼的雌、雄孵 育率趋于平衡,雄性孵育率为63.0%。 Abucay等(1999) 报道,温度影响罗非鱼性别孵化的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l) 高温可能破坏了罗非鱼性别孵化的正常发育过程;2)高温可 能影响了罗非鱼孵化过程中产生的激素的结构或者激素的活 性;3)高温提高了性别基因的表达。
2 、溶 O 2 与窒息 鱼体窒息死亡时的环境溶 O 2 量称为窒 息点
①窒息点与鱼体大小 个体小,耐低氧能力差。(例:水温 11.5 0 c )如香鱼体长 4.49 ± 0.33 cm ,死亡 1/2 时溶 O 2 为 2.014 mg / L ;全死1.900 mg / L10.08 ± 0.96 cm , 1.543
四、环境温度对鱼类免疫功能的影响
环境温度往往影响变温动物的所有 代谢过程,如T细胞和B细胞的相互 作用、抗体的合成和释放以及生物 防御的机制,低温能够完全或部分 抑制抗体生成,或者延迟抗体生成 (Van Ginkel等,1985),而温度 升高能加速抗体的合成(Schneider 等,1987)
五、环境温度对鱼类标准代谢和内源氮排泄的影响
②同种鱼在适温范围内生长快慢与水温高低有关
过冬草鱼种, 4 月 7 日水温 15 ℃,体重 21.5 克,每隔半个月 测水温和体温,增重率随水温升高而加快, 17 ℃- 11.6% ; 21 ℃- 16.7% ; 22.5 ℃- 21.4% ; 25.5 ℃- 26. 4% ; 27 ℃ - 28% ; 28.5 ℃ - 25. 5% ; 32.5 ℃- 23. 2% ( 7 月 21 日 ); 29 ℃- 18.8% ; 25.5 ℃- 14. 8% 。
二、水温与生长的关系
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的主要 因子之一,称为控制因子。 在适温范围内,代谢强度与 水温呈正相关,生长亦呈正 相关,根本原因是与摄食和 营养有关。
①各种鱼生长快慢有各自的特点,有各自生长温度范围,如鳗 鲡,生长温度 3 -37 ℃,生长适温 20 - 30 ℃;虹鳟生长温度 3 - 25 ℃,生长适温 10 - 18℃。
呼吸代谢和氮排泄是鱼类摄取并消耗能量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中标准代谢是指鱼类在饥饿、静止条件下的 氧消耗,代表鱼类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 Jobling,1993)。鱼类的氮排泄分为内源氮排泄(ENE )和外源氮排泄(EXE)(Brett等,1975),外源氮排 泄是指来自食物源的氮排泄,主要受被消耗食物成分的 影响;内源氮排泄表示无外来氨源的最低氮排泄率水平 (Jobling,1993),它代表鱼类对蛋白质需求的维持水 平
摄食强度存在季节变化,特别是温带鱼类,春夏强烈,秋 冬少食或停食。鲤鱼 4℃以上开始摄食, 8 ℃以上正常, 13 ℃时 13.5% 用于生长, 23 ℃时 31.3% 用于生长, 23 - 29 ℃最强烈,超过 29 ℃下降。鳗鲡 10 ℃开始摄食, 25 -27 ℃食量最大, 28 ℃以上减少。虹鳟 3 ℃开始摄食, 15 - 17 ℃最大, 20℃以上减少。 鳡 在冬 季 4.9 - 9.1 ℃,摄食个体 3.2 - 4.9% ,水温升到22.7 - 30.6 ℃,摄食个体 100% 。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随着水温 升高,代谢作用增强,摄食强度也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