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仔猪营养需要

仔猪营养需要

断奶仔猪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管理姓名:宁椿游班级:动科10—2 学号:20100884摘要:仔猪生产是养猪业生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

而断奶仔猪从开始接触外加固体饲粮而停止母乳,且生活环境的改变,造成应激反应,会引起仔猪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停滞,形成僵猪,严重时可导致仔猪的死亡。

因此,必须重视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的特点,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关键词:断奶仔猪应激营养需要管理断奶仔猪是指仔猪从断奶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

在国内,仔猪一般采用21~28日龄断奶,有些发达国家采用超早期隔离断奶技术,14日龄即可断奶,这样可有效控制疾病发生。

但是,仔猪断奶太早,会产生断奶应激反应,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所以控制好断奶仔猪时间,把握保育期间仔猪的营养需求特点,维持哺乳期内的生活环境和饲料条件,做好饲料、环境和管理制度的过渡,为提供优质生长育肥猪打下基础。

1断奶仔猪的应激反应仔猪断奶时,从摄食母乳到开始摄食饲粮,其消化道面临着巨大的改变。

母乳中,以母乳脂肪、乳糖和乳蛋白为主,而饲粮中含有不同程度抗原特性的植物性蛋白质、分子结构迥异的植物性多糖与脂类养分,从吮吸母乳(液体)到采食配合饲料(固体),从与母亲一同生活到离开母亲独立生活,从保育舍转到仔猪培育舍,所有这些都从心理、营养、环境多方面刺激仔猪,导致断奶应激。

具体表现为:仔猪食欲降低、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精神状况以及外貌表现不佳等。

营养应激是导致仔猪断奶应激的主要因素。

要克服断奶应激,使早期断奶取得成功,首先要解决营养应激问题。

研究仔猪的消化生理是进行营养研究的基础,也是探讨通过营养调控措施来减缓与消除仔猪的断奶应激的重要基础。

2 断奶日龄及方法2.1 断奶日龄最适宜的断奶日龄应该是每头仔猪生产成本最低,因猪场具体生产条件而异。

一般成产条件下采用21~35d断奶比较合适,21d后母猪子宫恢复已经结束,创造了最可的重新配种条件,有利于提高下胎繁殖成绩。

2.2 断奶方法猪的断奶方式主要有3种:一次性断奶、逐渐断奶和分批断奶。

一次性断奶,即母仔一次性分离。

这种断奶方式对仔猪的应激最大,而且会增加母猪乳房炎的发病比率,但操作简单,适合于规模化养猪场,也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断奶方式。

逐渐断奶,即断奶期间母仔问歇性分离,逐天减少哺乳次数,最后一次性断奶。

分批断奶,即根据仔猪体重大小和用途来进行,体重大的壮仔先断奶,弱仔或留作种用的延迟断奶。

不论采取何种断奶方式。

离乳仔猪体重不得少于5.5 kg(28 日龄断奶要求7.5 kg)。

断奶后,赶走母猪,仔猪留原圈饲养l周,再转入保育舍。

每头仔猪饲养面积为0.25~0.40m2。

每圈以12~15头为宜,最多不能超过20头。

3断奶仔猪的营养需求营养的摄人与日粮的营养浓度和每天的摄人量有关。

刚断奶仔猪每天饲料的摄入量较少,所以日粮的营养浓度相对要求较高以满足需要。

因此.提高采食量的要点是:(1)仔猪容易得到新的日粮;(2)采用颗粒料以促进采食;(3)最初使用浓度较高的日粮;(4)随着采食量的增加,迅速降低日粮浓度。

断奶应激使仔猪采食量下降,受酶活与酶谱的限制,难以消化固体日粮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能量的实际摄入不足,因此需要在仔猪日粮中添加优质、高能、易消化的原料作为能量来源,如乳糖、脂肪等。

乳糖甜度高,适口性好,刚刚断奶的仔猪体内的乳糖酶的数量与活性又较高,可高效地分解利用乳糖,其分解产物乳酸有利于肠胃道pH值降低,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和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并且能提高血液制品在仔猪日粮中的使用效果。

生产中多以乳清粉作为常用的乳糖来源,其中主要含乳糖(65%~75%)和粗蛋白(12%)。

含5%、10%、20%乳清粉的日粮对28 d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作用效果依次提高。

添加5%乳清粉对于35 d 断奶仔猪的增重效果最好。

添加油脂可提高仔猪日粮的能量浓度,但由于仔猪断奶后前2周的脂肪酶活性低,在断奶后3~4周添加脂肪的效果较好。

早期断奶仔猪对椰子油及其类似油脂的消化率最高,其次是玉米油和豆油,猪油和牛油最差。

大豆制品、鱼粉、乳制品和血液制品等是仔猪料中主要的蛋白质原料。

使用大豆蛋白时必须先消除其中的抗原性物质。

对大豆分离蛋白经过湿法挤压处理,或是经过乙醇热处理,可以降低其抗原性,减少对断奶仔猪的应激。

喷雾干燥血浆是早期断奶仔猪饲粮的必需蛋白质。

猪血浆产品中蛋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较低,故使用喷雾干燥血浆时应注意平衡氨基酸。

断奶仔猪日粮中平衡必需氨基酸,日粮蛋白水平可下降3~4个百分点而不影响生产成绩,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防止仔猪因采食高蛋白日粮引起的腹泻。

使用玉米、豆饼、乳制品和动物性蛋白饲料等原料组成的复杂日粮,可使饲料氨基酸的比例更理想。

维生素在仔猪免疫机能的发育和功能的发挥上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足够维生素E、维生素A、泛酸、吡哆醇和核黄素等可以增加仔猪合成抗体的能力。

各种微量元素同样对仔猪免疫有增强促进的作用。

微量元素硒的免疫功能已得到的认可,其与维生素E对仔猪的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协同作用。

微量元素锌对维持淋巴细胞有重要作用,对于某些寄生虫的感染也有抵抗作用。

铁是仔猪防止贫血和增强免疫功能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口服螯合铁对仔猪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增强功能。

铜在体内通过一些含铜蛋白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和抗氧化能力,或影响对炎症反应有调节功能的因子,增强抗体的免疫反应能力。

4仔猪的饲养管理4.1 猪舍环境保育猪最适宜的生活环境温度:2l~30日龄为25℃~22℃、31—40日龄为22℃~21℃、4l~60日龄为2l℃,以后为20℃。

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75%。

因此,要切实抓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温工作。

保育舍屋顶要安装隔热板,周围种植树木,起到避暑遮阳和减少热辐射的作用。

室温30℃以上时,适当的喷雾降温,每小时喷雾降温五分钟,并限制喷雾次数,防止猪舍过于潮湿,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与侵袭。

高温气候每天冲洗猪舍及猪体1~2次,降温效果更好。

猪场要求保育舍每圈饲养仔猪15头~20头。

每头仔猪占圈面积为0.3~0.5平方米。

4.2 饲喂方式保育猪习惯于群体采食,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使新断奶仔猪顺利的从母乳向固体日粮过渡。

在断奶后,当仔猪尝试采食日粮时。

应当有足够的采食位。

断奶后24小时内。

可以一天3次在木板上采食。

仔猪越小,这种方法的效果越好。

注意,应保证每日几次的喂料不会限制采食量。

料槽内的饲料不能断。

限制饲料或饮水会增加猪只的争斗和不正常行为(吸吮肚脐、咬耳和咬腰)。

只要饲料能适合猪的消化能力,就没必要限食。

日粮的形状会影响仔猪采食量和生长。

仔猪不喜采食大颗粒饲料,用直径为2.4毫米的颗粒料优于大颗粒或破碎料。

断奶日龄越小,这点越重要。

可以使用粉料,但浪费会增加10%~15%。

颗粒料能减少浪费,同时因为制作过程中对饲料进行加热与加压,能增加消化率。

另外,早期断奶猪料中添加高水平的乳制品会使粉料在料槽中流动困难。

颗粒料不会产生这种情况,而且能降低营养的分离和粉尘。

水是机体中含量最高且最重要的物质,动物对水的需要量远超过其他任何营养成份。

小猪的饮水量影响猪的摄食量及猪的生长,供水速度最低为0.5升/分钟。

小猪在限水时,总饮水量控制摄食量。

体重越大,舍温愈高,小猪的饮水量就越大。

饮水猪只饮水标准为体重在6~16千克。

每天需水量1~2千克。

4.3 猪舍消毒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猪舍门口的消毒池内放人火碱水,每周更换2次。

带猪消毒可以使用碘制剂、戊二醛、季铵盐类等,对猪舍进行喷雾消毒,每周至少一次,疫情高发期每天1次,注意消毒前先将猪舍清扫干净,同时消毒剂要交替使用,以避免产生耐药性。

体内寄生虫用伊维菌素拌料。

连用5~7天。

体外寄生虫可用12.5%双甲脒乳剂兑水喷洒猪体。

4.4 疾病防控4.4.1 仔猪腹泻仔猪红痢一般治疗效果不好或来不及治疗即死亡,因此,本病主要依靠平时的预防。

加强对猪舍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产房和分娩母猪的乳房应于临产时彻底消毒。

有条件时,母猪分娩前l5天和30天,各肌肉注射仔猪红痢疫苗1次,剂量为5-10毫升,可使仔猪通过哺乳获得被动免疫。

连续产仔,前1~2胎在分娩前已经注射过菌苗2次的母猪,下次分娩前l5天肌肉注射1次,剂量为3~5毫升。

为了提高预防效果,母猪应做好配种记录,计算好预产期,便于按时注射菌苗,防止贻误正确疫苗免疫的时间。

另外,仔猪出生后,口服氯霉素1片,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仔猪黄痢要注意饲料配合,改善环境卫生,保持产房温度。

母猪在临产前必须清扫、冲洗、消毒产房,保持垫草干净。

母猪产仔后,把仔猪放在已消毒好的筐里,暂不接触母猪,再次打扫猪舍,把母猪乳头、乳房和胸部洗净消毒,挤掉头几滴奶,再固定奶头喂仔猪。

产后3天内,要每天清扫圈2~3次,喂奶前将乳头擦净消毒。

在母猪分娩前l5~20天口服或肌肉注射仔猪黄、自痢疫苗。

氯霉素,每头猪每次1片,1天3次,连用3天以上。

链霉素,溶于水后,经口投入,每头猪每次50~100毫克,每天2次,连用3天以上。

庆大霉素5000单位,肌肉注射,1天2次。

用0.5%“痢菌净”(乙酰甲喹)溶液,口服或肌肉注射0.5毫升。

对脱水严重的病猪,可向腹腔内注射5%葡萄糖盐水2O毫升,1天1~2次。

除用药外,还必须控制病猪的吃奶量,病初可适当减少,随着病情好转而增加次数。

圈内不断清水,任病猪自由饮用。

仔猪白痢在母猪分娩前3天,猪圈应彻底清扫,用10%~20%石灰乳或3%氢氧化钠溶液消毒。

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注意饲料搭配。

猪圈保持温暖、干燥,要做到勤换垫草。

磺胺脒内服,每千克体重用O.2克,每天早、晚各1次。

土霉素1克,加少许糖,溶于60毫升水中,每头每次3毫升,1天2次。

呋喃唑酮内服,每千克体重20毫克,分3次投药,连用3天。

大蒜泥25克,加等量水搅匀,每头患病仔猪1次喂服l0~3O毫升,每天2次,连用3天。

选新鲜鸡蛋,经75%酒精消毒后,用12号针头刺穿蛋壳,套上注射器缓慢抽取蛋清,每头仔猪颈部肌肉注射4毫升,1次治愈率达96%。

4.4.2 水肿病主要由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毒素而引起。

临床表现:抽搐、僵直、突然倒地、眼睑水肿,体温一般正常。

解剖症状为胃肠黏膜水肿。

防治措施:①14~18日龄注射水肿病疫苗,保护率可达到95%以上。

②个别发病猪只,采用肌肉注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蒽诺沙星、磺胺嘧啶等,同时使用消肿、强心补液的药物。

用上述药物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

5 小结仔猪是养猪业的基础。

养好哺乳仔猪的目的是提供数量多、体重大并且健康的断奶仔猪。

断奶是仔猪先前未经历过,故会对其产生应激,包括突然更换日粮(通常猪对日粮中原料的消化有限)、适应新的社会群体结构、突然改变营养物的摄人(对肠道完整性所必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