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年级强化提升考试(三)理综生物试卷1. 下列关于选择透过性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由磷脂和糖类组成B.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体现了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C. 人工脂双层膜能让O2通过不能让Ca2+通过,属于选择透过性膜D.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重要特征【答案】D【解析】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具有选择透过性,A错误;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细胞壁是全透性的,B错误;O2通过人工脂双层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与选择透过性无关,C错误;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重要特征,D正确。
2. 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信息分子是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微量有机物B. 突触后膜的受体具有识别和转运神经递质的作用C. 信息分子都需要经过体液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D. 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信息交流【答案】D【解析】信息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等微量物质,神经递质可以是无机物,如NO,A项错误;突触后膜的受体具有识别神经递质的作用,但没有转运物质的功能,而且神经递质只是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不会被转运到突触后膜所在的细胞内,B项错误;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信息分子需要经过体液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但是有的信息分子可以通过相邻细胞直接接触发挥作用,有的信息分子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C项错误;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信息交流,D项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之处是熟练掌握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三种主要方式:图1体现了通过体液运输实现细胞间的间接交流,图2体现了细胞与细胞间的直接交流,图3体现了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
考生应学会对知识进行迁移,知道激素、神经递质等物质也属于信息分子。
3. 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显性,卷叶(B)对直叶(b)显性,红花(D)对白花(d)显性。
已知失去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不会使配子致死。
对一株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进行测交实验,发现子代中只有高茎卷叶红花、矮茎直叶白花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推测该植株中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变异A. 基因突变B. 染色体数目变异C. 基因重组D. 染色体易位【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有两对基因连锁该细胞可以产生的配子是ABD、Abd、aBD、abd,则其测交理论上产生的后代为AaBbDd(高茎卷叶红花):Aabbdd(高茎直叶白花):aaBbDd(矮茎卷叶红花):aabbdd(矮茎直叶白花)=1:1:1:1,而实际上后代表现性及比例为高茎卷叶红花(AaBbDd)、矮茎直叶白花(aabbdd)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说明该植株中最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故选D。
4.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运输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表现出两重性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量的影响可以相同B. 牵牛花幼茎缠绕物体生长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C. 某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某植物茎的生长,也一定抑制该植物芽的生长D.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的运输方式为极性运输【答案】C【解析】根据根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关系曲线可知,若根在不同的浓度下生长量相同,则这两个浓度应该都是促进作用,A错误;牵牛花幼茎缠绕物体生长时,远离物体一侧生长素浓度高,靠近物体一侧生长素浓度低,量浓度对茎的生长均为促进,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B错误;同种植物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茎,所以对茎的生长表现为抑制的浓度,对芽来说也一定是抑制的,C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D错误。
5. 研究人员给中风小鼠脑内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并注射了3K3A-APC化合物。
一个月后对小鼠进行测试,发现神经干细胞发育成的神经元数量增多,小鼠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明显恢复。
对此研究分析正确的是A. 大多数神经干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神经细胞的2倍B. 神经干细胞发育为功能正常的神经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 植入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和注射3K3A-APC化合物的浓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D. 神经干细胞发育为神经细胞过程中,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数量发生了稳定性改变【答案】D【解析】大多数神经干细胞处在分裂间期,所以染色体数目与神经细胞相等,A项错误;神经干细胞发育为完整个体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B项错误;植入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和注3K3A-APC化合物的浓度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C项错误;神经干细胞发育为神经细胞过程中,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数量发生稳定性改变,比如出现能识别神经递质的蛋白质,D项正确。
6. 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某药物M诱导正常小鼠发生体液免疫而导致糖尿病的机理,做了如表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注:“+”表示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表示不出现抗原抗体反应A. 药物M没有改变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B. 药物M使小鼠产生了抗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抗体C. 该种糖尿病小鼠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有效治疗D. 该种糖尿病小鼠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可能较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免疫及糖尿病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分析表中实验记录可知,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和注射药物的M的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在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血清中都不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而在注射药物M的小鼠血清中都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说明药物M 没有改变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A正确;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在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血清的情况下不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而在注射药物M的小鼠血清的情况下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说明药物M使小鼠产生了抗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抗体,B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小鼠出现糖尿病的原因是肝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蛋白异常,因而该种糖尿病小鼠不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C错误;由于患糖尿病的小鼠血糖含量高,导致其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因此该种糖尿病小鼠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可能较高,D正确。
7. 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表面存在两种形式的葡萄糖载体--SGLT1和GLUT2,其工作机理如图1所示;纽约大学的George.L.Kellett测定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上的这两种载体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
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根据图1分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以通过SGLT1以___________方式从肠腔吸收葡萄糖,也可以通过GLUT2以__________方式从肠腔吸收葡萄糖,其中主动运输葡萄糖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肠绒毛上皮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的功能。
(2)根据图2分析,SGLT1__________(可以/不可以)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运输葡萄糖。
当葡萄糖浓度高于20mM时,随着葡萄糖浓度进一步提高,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靠提高__________(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速率来增加葡萄糖的吸收。
【答案】(1). 主动运输(2). 协助扩散(3). Na+浓度差(4).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5). 可以(6). 协助扩散【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1分析可知:SGLT1是主动运输的载体,GLUT2是协助扩散的载体。
分析题图2曲线可知,协助扩散发生的同时,主动运输也在发生,只不过很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就达到饱和,高浓度情况下,需要依赖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提高吸收速率,主要吸收方式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主动运输方式的3倍。
(1)根据图1分析可知,葡萄糖可以通过SGLT1和GLUT2两种载体的协助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根据是否消耗能量可知,前者是主动运输,后者是协助扩散。
图中显示主动运输需要的能量不是直接来自于ATP 的水解,而是依赖Na+浓度差产生的能量。
小肠绒毛上皮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2)根据图2分析,SGLT1运输葡萄糖可以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运输葡萄糖。
当葡萄糖浓度高于20mM 时,随着葡萄糖浓度进一步提高,主动运输的速率几乎不再增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靠提高协助扩散的速率来增加葡萄糖的吸收。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1,确定两种载体运输葡萄糖的方式是什么,再根据图2中两条曲线的关系分析答题。
8. 选取黄瓜幼苗进行无土栽培实验,图甲为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同学们用图乙所示装置对该实验进行模拟测定。
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实验所示黄瓜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向空气中释放的氧气量可以代表_____________(填“真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在5-20℃的温度范围内,呼吸酶和光合酶中对温度更敏感的是_________。
若一天中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则黄瓜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填“5℃”“10℃”“15℃”“20℃”或“25℃”),当温度低于曲线中______点所对应的温度时,黄瓜幼苗就不能正常生长。
(2)图乙是在植物接受正常光照下进行的模拟实验,烧杯中是CO2缓冲溶液,当温度由10℃升高到15℃时,液滴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移动”);若E中是清水,则当温度由10℃升高到15℃时,液滴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移动”)。
【答案】(1). 净光合速率(2). 光合酶(3). 20℃(4). B(5). 右移(6). 不移动【解析】试题分析:在解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存的问题时,一定要分清题中所给的数值代表的是光合作用产生的量,还是净光合作用积累的量,利用净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总量-呼吸作用量计算出相关数值。
(1)甲图实线为黄瓜幼苗释放02的速率变化曲线,而不是氧气生成速率变化,因此代表净光合速率。
光合速率的曲线比呼吸速率的曲线斜率大,所以光合酶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
净光合速率越高白天积累有机物越多,C、D两点相等,但是因为晚上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30℃比20℃时多,所以如果一天中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那么黄瓜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图中的20℃。
B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12小时光照下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等于12小时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低于该温度时,晚上的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大于白天净光合积累有机物的量,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2)测定光合速率的变化应该使装置内的C02浓度稳定,从而测得装置中02的变化,因此小烧杯中为NaHC03,温度由10℃升高到15℃时,产生的02增多,液滴向右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