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作文复习:谋篇布局

中考作文复习:谋篇布局

• 示例 • 1、都德的《最后一课》主要采用了三个点:课前 、课中、课后,展现了小弗郎士由无知到
强烈爱国思想的产生。这些点的事例都是为展现他们的爱国思想这一主题。 • 2、邹韬奋的《我的母亲)选了四个点:元宵夜巡阅、讲故事、背书、做鞋,从不同角度展现
了作者母亲的性格特征。
布局谋篇的一般方法
二、起兴 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 。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件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 述透彻。 需要强调的是,在前面所说的故事,一定要能起到起兴的作用,后面的延伸内容跟前面的 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不能油水分离,互不沾边。另外,一定要能做到“由此及彼”,在“彼” 上大做文章,作为重点来写。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的 生活,内容转移,跨度较大,中间便用了一个过渡段。
开头、过渡、结尾布局谋篇技巧
曲终奏雅法: 特点:曲终奏雅法,就是通过结尾起到突出中心,深化主题而又发人深思作用 的方法。
开头、过渡、结尾布局谋篇技巧
常见的结尾方法有哪几种?
如: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用了“次第”、“再过”、“不久”、 “于是”、“到了”等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词语来连接一年四季的季节交替。
开头、过渡、结尾布局谋篇技巧
常见的衔接过渡法:
3.用句子过渡: 如:鲁迅的《孔乙已》一文,就用了“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
这么过”一句话,上连孔乙已使人快活的全部内容,下接孔乙已的悲惨结局。 4.用段落衔接过渡:
• 开门见山法: • 好处:开篇就切入正题,可避免偏题离题现象。从阅读的角度讲,也便于读者及
时把握文章的主旨,得其要领。
开头、过渡、结尾布局谋篇技巧
相关名篇:
朱自清的《春》开头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开头第一句就是:“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 园,相传叫做百草园。”
实战练习
而情,是家乡的第三张名片。淳朴的民风,热情爽朗的九江人更让这座魅力 城市增添了风采。有时候,人们在忙碌中难免出现烦躁、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但 也很快就会被他们的热情所掩盖。山水赋予了九江人拥有陶渊明般的悠闲,让我 们能够留心世间万物,留心身边的一切。
山水无情,却令人难以忘怀;草木无声,却让人寄情于此。心是热的,是滚 烫的。手的温度,一旦给予,就能掌心化雪,滴滴晶莹。家乡的名片,已贴上了 最完美的图画,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也保留着最真挚的温度。
四、材料排列 次要的放在前面,主要的放在后面;次要的材料略写,笔墨少些,主要材料详写细描,多 下笔墨。 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情感变化来进行材料先后的安排。情节波澜起伏,柳暗花明。
布局谋篇的一般方法
五、过渡和照应 段和段之间,特别是材料内容转换时应该要有过渡词、过渡句或过渡段,以保持文章语言 的连贯性。首尾之间要注意相互照应,以彰显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 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
开头、过渡、结尾布局谋篇技巧
衔接过渡法: • 哪些位置需要使用衔接过渡? • 文章内容的转折处 • 时空、场面的转换处 • 倒叙、插叙的起止处 • 总分、分总的衔接处 • 语言表达方式的变换处
开头、过渡、结尾布局谋篇技巧
常见的衔接过渡法: 1.用设问的形式过渡:
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中间“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 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2.用词语衔接过渡:
开头、过渡、结尾布局谋篇技巧
其他写作技巧: • 巧设悬念 • 引线穿珠 • 虚实相映 • 点面结合 • 意外结尾 • 前后照应
实战练习
(一)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 片。试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实战练习
家乡的名片 故事中,那朵美丽、娇嫩的小黄花,从我出生到这个美丽的城市那年就飘着。 十四年像一粒粒沙子,每天的生活,随风而逝,但终究会堆积在一起,成为土丘。 而九江,这座依靠在庐山旁的城市,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关注着她的变迁。家 乡——九江,在我眼中也有一张属于她的名片。
布局谋篇的一般方法
• 1.选点的数量。一般以三个为宜,少则单调,多则会繁琐。三个“点”既符合人们的阅读、
• 2.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及代表性。虽然说通过选“点”来写,比较易于操作,但要注意到,点 和点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所选“点”应能代表一个 “面”。
布局谋篇的一般方法
作文的谋篇布局
1.理解布局谋篇的概念,明确布局谋篇。 2.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谋划文章的结构; 3.掌握几种写作的方法,并灵活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新课导入
要建一座高楼,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工人们按 照什么来建?图纸,也就是设计图。作文也一样, 需要讲究谋篇布局。
布局谋篇及其作用
谋篇布局是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 体谋划。
实战练习
山也是家乡的名片。庐山是九江东南角的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山,险峻的弯道 也被人们称做九十九道弯。山,它不懂世间万物的冷暖,但未必不能体会。她在 春天里赋予树木的生机,夏季送上阵阵清风,深秋红了枫叶,寒冬里那满山的白 雪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四季不同的景观,让身处亚热带地区的九江人,能够欣赏 南北不同的景色,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啊!正如毛泽东《七律?登庐山》写 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诗句,庐山的雄奇与蜿蜒,足以让人叹 服。
实战练习
分享能使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使国际关系更加融洽。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各国灿烂的文化需 要世人共享。回想中国古代闭关锁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文化的趋同与 单一会日益严重;再想想二战时期法西斯对于人、对于文化的肆意扼杀几乎将世界一步步推向衰 败。现代社会需要和谐,我们应当学会分享。因为分享能让文化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分享 能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国际大环境,分享将使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温暖!
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开头:“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 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 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开头、过渡、结尾布局谋篇技巧
欲扬先抑法: 特点:抑是手段,扬是目的。抑扬对照,使表现对象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充分的 肯定,并使文章翻出新意。
进行谋篇布局的好处就是使所写的文章结构言之有序,脉络清晰,有章 可循。
布局谋篇的一般方法
串点
起兴
材料排列
过渡和照应
布局谋篇的一般方法
一、串点 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 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采用“串点”法,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最常见 的“日记体”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剧本”形式构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在采取
实战练习
不会分享的人只能在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中自以为“幸福”地度过每一天。没有分享,便不能开 阔心胸,而心胸狭隘如何能有真正的快乐?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 福与快乐。
分享能够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赢得人们的尊敬。竹林七贤徜徉在山水之间,在分享彼此 的志趣之时升华了各自的情谊;苏轼与王安石虽然政见不同,却喜欢互相探讨诗词、分享两人的 文学见解,因而他们的友情坚如磐石;居里夫妇毫不吝啬各自的一点一滴,无论是财富抑或是科 研成果,他们都与世人同享,所以他们成为了我们毕生爱戴尊敬的对象……因为分享,人与人之 间的隔阂渐渐消失;因为分享,他们收获了双倍的幸福;因为分享,他们得到了世人的尊敬。
• 1.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 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结尾“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博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
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斯科 特崇高的赞誉,起点题作用。 • 2.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 《社戏》中“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 的好戏了。”
实战练习
分享的魔力 百灵啼声婉转,麻雀扑打着翅膀,鸟儿在同一片蓝天飞翔;小草青葱,树木成阴,草木在同 一片土地呼吸;行人匆匆,游人闲适,人们在同一片土地生活。分享——一个具有魔力的词语, 给我们以无尽的财富与收获。 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分享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 倍的快乐。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 那会使我更快乐。”盖茨的确如其所言做到了分享:他与世人分享他最新的研发成果;他与社会 分享自己的财富;他在分享中得到了人们的敬重,在敬重里获得了更多的快乐。
布局谋篇的一般方法
二、追问 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在说理文中特别有作用。围绕“为什么”“是什么 ”“怎么样”去设置问题,展开议论思路。另外正面可以设问,反面也可以设问,多问几个为什
布局谋篇的一般方法
• 1. • 2. • 3. • 4. •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即自身要具备什么素质?)
实战练习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定文体,把你的故事或 感悟写出来。不少于600字。
孩子拿着橘子问:“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那是句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 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橘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一瓣的 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 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
实战练习
水是家乡的名片。甘棠湖,南门湖座落在城市的中央,相映成趣。一条长约 五百米的小坝,两旁高耸的梧桐,像擎天的巨人,与周围的树木,一同把两湖抱 在怀中,免受周遭的侵害。水,是最有活力的有灵性的物品,湖面上泛着涟漪, 在落日的余辉斜射下波光粼粼。水底却蕴藏着无限生机与活力,鱼儿们正在那儿 嬉戏。九江也正是这样一个城市,人们生活平淡质朴,内心却有着一股向上的激 情。用水来作名片的开端,既体现了水的重要性,也说出了九江人民的心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