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性脑病诊断与治ppt课件
+ 诊断标准为:
+ 1.慢性肺胸疾病伴有呼吸衰竭,出现缺氧及 CO2潴留。
+ 2.具有意识丧失、神经精神症状或体征,且 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
+ 3.血气分析PaO2<60 mmHg、PaCO2>50 mmHg,并可伴有PH异常和(或)电解质紊 乱等。
+ 1.低钠血症 多见于老年肺心病病人,可出现精神 神经症状。但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者,血清钠常 明显降低,补充钠盐后,症状可迅速改善,而血 氧分压无明显降低,发绀也不显著。
+ 2.尿毒症性昏迷 患者既往有肾脏病或恶性高血压 病史,其呼吸困难表现为深而大的呼吸。二氧化 碳结合力降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与肺性脑病 明显不同。
+ 3.糖尿病酮中毒昏迷 患者有明确糖尿病史,常因 感染、饮食不当、停用胰岛素等诱发,病人表现 为深而大的呼吸,有酮味,化验检查尿液有糖尿 及酮尿,血糖显着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而出现神经症状。
+ 肺性脑病的原因有两方面:①慢性肺部疾病:如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伴发肺气肿、重症肺结核、 胸廓畸形等;②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感染性多 发性神经炎、多发脑神经损伤、脑干肿瘤、脑干 脑炎、脑干损伤、颈椎损伤、进行性延髓麻痹、 重症肌无力危象等。上述疾病引起急性或亚急性 的呼吸功能衰竭而发生肺性脑病。
+
+ 总之,大多数人认为肺性脑病的发生是由于CO2 潴留引起的脑细胞内酸中毒及脑循环障碍。细胞
内酸中毒及CO2潴留后,由于碳酸酐酶的作用产 生氢离子,释放出各种水解酶,造成细胞坏死和
自溶,加上钠离子内移而产生脑水肿。另一方面,
PH下降使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丧失自动调节能力, 从而影响被动的心排出量。PaCO2每增加10 mmHg, 则脑的血流量相应增加50﹪,形成反应性充血, 加之缺氧致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脑水肿
+ 1.动脉血的PaCO2和PH与肺性脑病的关系 肺性脑 病的发生及其程度的轻重,与动脉血中PaCO2和 PH关系极为密切。正常PaCO2为35~45mmHg, PH为7.35~7.45.当PaCO2>70 mmHg时,即出现呼 吸性酸中毒;当PaCO2>90 mmHg而PH<7.25时, 则出现精神症状,表现为精神障碍、烦躁、兴奋
+ 4.药物反应 肺心病患者应用激素、氯霉素、尼可 刹米和阿托品药物时,由于患者敏感或剂量较大 时,常可引起神经精神症状,但在停药后神经精 神症状可逐渐消失,血气分析无明显缺氧表现。
+ 5.老年性精神障碍 有脑萎缩、血管性痴呆、 慢性酒精中毒等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伴有 呼吸衰竭时,应分清神经精神障碍的原因。
+ (2)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 前提下,可用洛贝林持续静滴。
+ 3.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 4.防治脑水肿,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 (1)脱水剂;目前主张甘露醇快速静滴,重者可 联用利尿剂或人血白蛋白。
+ (2)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20mg/d, 分2~4次静脉注射或稀释于液体中静滴。
肺性脑病(简称肺脑,又称为肺-心 -脑综合征),是慢性肺心病最常见 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指各种慢 性肺胸疾病伴发呼吸功能不全,导 致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及动脉血 PH值下降而出现神经症状的一组综 合征。其死亡率高,晚期死亡率高 达60%,在肺心病患者死亡中占首
位。
+ 肺性脑病发生的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阐明,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①由于慢性肺部疾患导致低 氧血症,引起脑缺氧,组织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加 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 脑水肿,引起神经精神症状;②由于脑缺氧,亦 可导致红细胞的渗出,引起周围血管病变而出现 神经症状;③由于伴发氮质血症、心力衰竭而加 重神经精神症状。引起肺性脑病的几个重要因素 为:
起非蛋白氮{血液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
氮物质,主要是尿素(urea)、尿酸(uric acid)、肌酸(creatine)、肌酐(creatinine)、 氨基酸、氨、肽、胆红素(bilirubin)等 }
增高,反之,非蛋白氮的增高亦导 致肺性脑病的发生。 + 3.其他 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 血氨增高和继发感染等对肺性脑病 的发生均有一定的影响。
+ 3.临床分级:(1)轻型:神志恍惚、淡漠、嗜睡、 精神异常或兴奋、多语,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2)中型:出现浅昏迷、谵妄、躁动、肌肉轻度抽 搐或语无伦次、结膜充血、水肿、多汗和腹胀, 对各种刺激反应迟钝、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无上 消化道出血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3)重 型:结膜充血、水肿、多汗或有眼底视乳头水肿; 对各种刺激无反应;反射消失或出现病理性神经 体征,瞳孔扩大或缩小、昏迷或出现癫痫样抽 搐,;可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或休克。
不安甚至嗜睡;当PaCO2>130mmHg而PH<7.15 时,精神症状加重,如昏迷和明显的高颅压症状,
甚至瞳孔散大,直、间接对光反射迟缓或消失,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与
PaCO2及PH有一定关系,但两者并不一定平行。
+ 2.氮质血症 肺性脑病患者的缺氧 和CO2潴留可影响整个机体,可引
+ 1.前驱症状 精神萎靡、失眠、头痛及多汗 和睡眠时间颠倒;性格改变、突然多语或 沉默、易怒或易笑,嗜好改变;定向力、 计算力障碍;球结膜充血水肿。
+ 2.临床类型 ①兴奋型:多由烦躁不安开始,呕 吐、腹胀、幻听、幻视、言语杂乱,甚至狂叫乱 动、抽搐、肌颤、瞳孔改变和视乳头水肿,严重 时可出现痫样抽搐、偏瘫及病理反射,然后进入 深昏迷;②抑制型:先为表情淡漠、思睡、精神萎 靡等逐渐进入嗜睡、浅昏迷、呼吸不规则,当瞳 孔改变时,随之进入深昏迷;③不定型:兴奋和 抑外、CO中毒、肝性 脑病及低血糖等
+ 治疗原则:
+ 1.去除诱因 如应用抗菌药物及祛痰剂,保持呼吸 道通畅。
+ 2.处理呼吸衰竭
+ (1)纠正缺氧;宜用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浓度保 持在25%~30%,氧流量为1~1.5L/min.(吸入氧 浓度﹪=21+4×氧流量L/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