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C[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
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
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考虑。
]2.B[本题从近义混淆的角度考查成语的使用。
要正确理解各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
“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3.B[本题主要考查常用近义词的辨析。
A项,施行: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执行:按照某种方式或方法去做。
B项,高妙:高明巧妙。
C项,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
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
D项,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4.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情趣:①性情志趣。
例如:“两人情趣相投。
”就是说,两个人的性情和志趣都比较一致而相互合得来。
②情调趣味。
例如:“某某的诗写得很有情趣。
”就是说,该诗的感情格调高雅,趣味性很浓。
情调:①指人的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
例如:“某演员情调雅致。
”②指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
例如:“某篇文章充满小资情调。
”冷峭阴沉:形容冷气逼人、态度严峻、话语尖刻。
冷峻深沉:冷酷严峻、沉着持重。
至关重要:相当的重要,在要紧关头是不可缺少的,比喻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时的关键点。
举足重要,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
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5.B[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根据语境进行选择,可以运用排除法。
“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踟蹰”指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多形容人的行为。
所以第一空应当选“徘徊”。
“积聚”:积攒、聚集。
“积淀”:积累沉淀;(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
联系语境,第二个空应当选“积淀”。
“宵衣旰食”意为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废寝忘食”意为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前者是为国事操劳,所以第三个空应选“废寝忘食”。
] 6.A[本题主要考查常用近义词的辨析使用。
A项,届时:到时,与“日前”相矛盾。
B项,熟稔:十分熟悉。
C项,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
D项,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7.D[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项,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符合语境。
B项,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
符合语境。
C项,名不见经传: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符合语境。
D项,不容臵喙:不容许插嘴。
不合语境,应改为“毋庸臵疑”。
] 8.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项,“何况”一词往往用在反问句中,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此处正确。
B项,“结余”指的是结算后的剩余,而此项语境意指的是剩下的钱,应为“节余”,因此B项不恰当。
C项,“息息相关”指呼吸都连在一起,比喻关系十分密切,在这里用于修饰城市环境和市民生活是正确。
D项,“蔚然成风”指一种事物盛行一时,成为一种风气,用在这里形容热心公益盛行也是恰当的。
]9.C[本题考查近义实词、虚词的辨析。
A、B、C、D四个选项由四组词语交叉组合,要比较分析每组近义词的区别,就要结合语境。
鉴别:指分析事物真假多用于古物鉴定;甄别:强调认真慎重地辨别,文段中对马铃薯研究分析,用“甄别”较好。
色泽:指颜色和光泽;色彩:指物体呈现给人的一种彩色视觉,文段中与“营养成分和硬度”相并列,用“色泽”较好。
终于:指到底,终究;最终:是最后,末了,与最初相对。
二词比较,“终于”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更符合人的期望,常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而“最终”相对立场比较客观。
文段中陈述的是科学研究,用“最终”较好。
适量:强调在数量上合适;适当包括范围更广,强调恰当。
文段中,强调从“种类”中选取,显然不能用“适量”而要用“适当”。
] 10.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解答本题时应将筛选法与排除法相结合。
A项,高山仰止:品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
后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
B 项,倾巢而出:全部的鸟都从窝里飞了出来。
全体出动,多用于贬义。
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C项,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
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D项,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11.A[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项,穿靴戴帽:比喻在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的、例行的政治说教。
B项,南辕北辙: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不合语境。
C项,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对象用错。
D项,擢发难数: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
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对象用错。
]12.C[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
当仁不让,《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 13.B[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从具体语境来看,①应用“防患未然”,在火灾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
②句应用“未雨绸缪”,事先做准备。
③句应用“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消除细小隐患,不让其酿成大祸。
]14.A[A项盖棺论定: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作出结论。
切合语境。
B项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
句中用来形容自己对待朋友留下的吉他,属于用错对象。
C项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
句中用来形容小镇春天的美丽景色,不合语境。
D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句中用来形容艺术爱好者感叹无法亲临现场观赏话剧、歌剧,属望文生义。
]15.D[D项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此处用错对象。
A项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
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此处正确。
B项,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此处正确。
C项外圆内方:比喻人外表随和,内心却很严正。
此处正确。
]16.A[解答此类题要注意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含义,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注意词语(包括熟语)的使用范围、搭配对象等。
A项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视。
B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此处望文生义。
C项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
此处用错对象。
D项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不合语境。
] 17.D[A项“不寒而栗”指的是不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跟寒冷是没有关系的。
B项“反戈一击”指的是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跟语境不相符。
C项“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是上级对下级而言,句意是代表们积极发言,应该是会议组织者广开言路,而不是代表。
D项“各有千秋”指的是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
指人也指物,用于此处比较恰当。
] 18.C[C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
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但这一准备工作仅限于后勤工作,不包括“抢占市场”等行为。
A项“按下葫芦起了瓢”,意思是顾了这头丢那头。
B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意思是自家人不说客气话。
D项“君子之交淡如水”,指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
]19.B[抵消:两种事物的作用因相反而互相消除。
此词适用于第①句的语境。
抵御:抵挡;抵抗。
多用于外来事物的侵害等,在②句中符合语境。
防御:抗击敌人的进攻,保护自己,与③中的“自我”搭配恰当。
抵制:阻止某些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面应与名词搭配。
]20.C[用心:①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②怀着的某种念头。
匠心:巧妙的构思。
别树一臶:另外树起一面旗臶,指与众不同,另成一家。
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
浑成:形容完整不可分割地成为一体。
饱满:①丰富;②充足。
]21.B[精细:精密细致;精明细心。
精确:非常准确,非常正确。
题中侧重“细腻”而非“准确”。
谛听,动词,意思是仔细地听。
凝神谛听就是聚精会神仔细地听。
倾听: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清幽的氛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壮阔的场景。
]【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B[举棋不定: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后文有“左右为难”,故此处应该选“举棋不定”。
畏首畏尾:形容“瞻前顾后”,疑虑重重。
畏缩不前:指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和后文的“勇猛前进”正好相反。
犹豫不决:迟迟疑疑下不了决心。
和前文的“应该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相照应。
] 2.D[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当务之急: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燃眉之急:燃,烧。
火烧眉毛那样紧急。
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3.C[余音绕梁:仿佛遗留下来的乐声围着屋打转转。
形容歌声、乐声高亢、悦耳,使人经久不忘。
响遏行云: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
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绕梁三日:(余音)环绕屋梁旋转三天。
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
]4.B[①不堪忍受:堪,“能”的意思。
情何以堪,堪:承受。
何以,宾语前臵,即“以何”。
感情又怎么能承受这种打击呢?②日臻完善:一天天达到完善。
日趋笃厚:形容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越来越信任彼此,感情越来越坚定。
③意兴盎然:意兴,兴致。
盎然,指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形容兴致很浓的样子。
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
阑珊,衰落。
]5.B[①背道而驰:是指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指自身的行动与自己的目标相反。
②“厘清”的支配对象往往是“关系”“原则”“任务”等。
“理清”一般用于有条理的事物,比如“理清头绪”“理清脉络”“理清思路”等。
③倚马可待: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
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6.C[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
名副其实:名声和实际相符合。
白璧无瑕:洁白的玉上面无一点儿斑点,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
望其项背:意谓赶得上对方达到的成就或境界,多用于否定句中。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