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及平法精讲概要
2020/3/5
• 所谓关联性即:基础-→关联→柱墙(以基础为支 座);柱_→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关联 →板(以梁为支座),构件的关联其实也就是力 的传递路径问题。板的荷载传递给梁,梁的荷载 传递给柱、墙,柱、墙的荷载传递给基础。节点 通常关联到多个构件的连接,它不可能单独存在 。首先确定它的归属,即节点本体归属两类构件 之一。其次确定主次,即谁是支承体系,构件节 点关联,最后可判断谁是谁的支座。基础应在支 承柱的位置
2020/3/5
2020/3/5
• 三、梁平法施工图识图 • 梁平法设计通常在梁结构平面图上采用平
2020/3/5
• 在平法施工图上,应注明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 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等。
• 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必须根据具体 工程设计,按照各类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在按 结构层绘制的平面布置图上直接表示各构件的尺 寸、配筋和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
• 平法有三种表示方法:平面注写方式、列表注写 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平面注写分为集中标注和 原位标洼,集中标注是构件的必注项及构件的相 同项,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据不适用于构件某 部位时则用原位标注,当原位标注与集中标注不 一致时,原位标注优先。集中标注的信息包括: 构件截面尺寸、钢筋参数等通用数据,有些是必 注值,有些则属于选注值,原位标注表示构件的 特殊属性。
的节点统一;识图、记忆、查找、校对、审核、验收较方便;图纸与 施工顺序一致;对结构易形成整体概念。
2020/3/5
• 平法对梁构件设计最能体现它的优势,其他构件 表示方式并没有重大突破.也体现不出很高的效 率。平法是一种设计新方法,并不神秘。把钢筋 直接表示在结构平面图上在施工实践中早已应用 ,钢筋翻样往往整合图纸内容,把钢筋集中地直 接表示在结构平面图上以方便钢筋工排列和绑扎 钢筋,所以平法最早发源于现场钢筋翻样,但显 然没有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标准化,它只是钢 筋翻样内部应用的一种方法而已,是比较高效可 行的、钢筋工相互交流的图形语言和符号,是符 合和满足钢筋施工实际需要。
2020/3/5
• 二、柱的平法识图
• 柱平法施工图是在柱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 表注写方法或截面注写方法。
• 一、 截面注写方式,系在柱平面布置图的 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 个截面,原位放大,直接注写截面尺寸bxh ,角筋或全部纵筋、箍筋具体数值,以及 柱截面配筋图上标注柱截面与轴线关系的 具体数值。
2020/3/5
• • 第二节平法识图
2020/3/5
一、平法设计施工图一般原则
• 按平法设计绘制的施工图,一般是由各类结构 构件的平法施工图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构成 。对于复杂的房屋建筑,尚需增加模板、开洞和 预埋件等平面图。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增加 剖面配筋图。
• 在平法施工图上,应将所有构件进行编号,编 号中含有类型代号和序号等。其中,类型代号应 与平法标准构造详图上所注类型代号一致。
规则和构造详图》的简称,包括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概括来讲,就
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
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
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把钢筋直接表示在结构平面图
上,并附之各种节点构造详图,一改传统单构件正投影剖面索引再逐 个绘制配筋详图和节点构造详图这种繁琐低效、信息离散的方法,设 计师可以用较少的元素,准确地表达丰富的设计意图,图纸信息高度 浓缩、整合,集成度高。如在一张梁结构平面图中可以表达所有梁的 几何信息和配筋信息。平法是结构设计中的一种科学合理、简洁高效 的设计方法。具体体现在:图纸的数量减少;图纸的层次清晰;图纸
2020/3/5
• 当纵筋为相同直径时,无论矩形截面还是圆形截 面,均注写全部纵筋。当矩形截面的角筋与中部 直径不同时,按“角筋+b边中部筋+h边中部筋” 的形式注写。如4B22+6B20+8B20表示角筋4B22, b边中部筋共6B20(每边3B20),h边中部筋共 8B20(每边4B20)。另一种标注方式在柱集中标 注中仅注写角筋,然后在截面配筋图上原位注写 中部筋,当采用对称配筋时,仅注写一侧中部筋 ,另一侧不注写。当异形截面的角筋与中部筋不 同时,按“角筋+中部筋”的形式注写,如 “4B22 +12B20”表示角筋
• 4B22,各边中部筋共12B20。
2020/3/5
2020/3/5
• 2.柱的列表注写方式 • 列表注写方式,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
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有时需要 选择几个)截面标准几何参数代号;在柱 表中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 (含柱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的 具体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 筋类型图。
图集及平法精讲
青岛利亚特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目录
1 2 3
平法原理
平法识图
标准构造详图
• • 第一节平法原理
2020/3/5
一、平法概述
•
平法是由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发明的,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
计内容与重复性设计内 容两部分,并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是对传
统设计方法的一次深刻变革。
•
什么是平法?平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
• 保持连续,柱应在其支承梁的位置保持连续,梁 应在其支承板的位置保持连续。
2020/3/5
• 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无柱或墙的 设计内容;柱墙自成体系,无梁的设计内 容;梁自成体系,无板的设计内容;板自 成体系,仅有板自身的设计内容。在平法是贯穿了工程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平 法从应用的角度讲,就是一本有构造详图 的制图规则。
2020/3/5
• 二、平法基本原理
•
• 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 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 :平法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1)基础结构 ;(2)柱墙结构;(3)梁结构;(4)板结构。各 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相对完 整性。所谓层次性即:基础一柱墙一梁— 板,无论从设计过程还是施工过程都是按 这个流程完成,层次非常清晰,具有很强 的内在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