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兴业银行案例分析
事件回顾
早在2005年,凯维埃尔开始 练习建立虚假头寸。从2007年3 月至同年6月底,凯维埃尔逐渐 建立起280亿欧元的期货空头, 以及直接的股票头寸6亿欧元。 并在2007年11月20日累计赚得 “利润”15亿欧元,当年年底凯 维埃尔向上司报了5500万欧元的 收益。
从2006年6月2008年1月,法兴银行的运营部门、股 权衍生品部门、柜台交易、中央系统管理部门等28个部门 的11种风险控制系统,自动针对凯维埃尔的各种交易发出 了75次报警。 从时间来看,2007年发布警报最为频繁(达67次); 2008年1月案发前,又发布警报3次。 从细节来看,这11种风险控制系统几乎是法兴银行后 台监控系统的全部,涉及到经纪、交易、流量、传输、授 权、收益数据分析、市场风险等风险控制的各个流程和方 面,由运营部门和衍生品交易部门发出的警报高达35次。 荒谬的是,监控系统竟然发现在不可能进行交易的某个星 期六,存在着一笔没有交易对手和经纪人姓名的交易。
风险特征
1. 风险巨大,破坏性强。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杠杆作用,所以牵涉的金额巨大,就将引起较大的震 动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中,损 失达到了71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 案件,震惊了世界。 2. 爆发突然,难以预料。 因违规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受阻,倒闭的投资机构,其资产似乎在一夜 之间化为乌有,爆发的突然性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事件爆发后,法国兴业 银行不得不对外宣布,将通过融资扩股计划筹资55亿欧元以渡过危机。 3. 原因复杂,不易监管。 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既有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全球化等宏观因素,也有管 理层疏于监督,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不充分等微观因素,形成原因比较复杂, 即使是非常严格的监管制度,也不能完全避免风险。像法国兴业银行这个创 建于拿破仑时代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不可谓不严,但凯维埃尔还是获得了 非法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违规操作近一年才被发现。这警示我们,再严密 的规章制度,再安全的电脑软件,都可能存在漏洞,对银行系统的风险控制 绝不可以掉以轻心,特别是市场繁荣之后,应警惕因盈利而放松正常监管。
(二)是凯维埃尔对市场走向判断失误还是有意为之
根据调查报告,2005年6月至2006年2月,交易量最高时为1.35亿欧 元,头寸为1500万欧元。但在2007年6月30日,空头头寸达到280亿欧元 ,2007 年12月31日达到300亿欧元,交易量达到3700亿欧元,当时实现 盈利15亿欧元。也就是说,截至2007年年末,凯维埃尔所管理的仓位是 赚钱的。但在2008年1月2日至18日仅12个工作日里,却形成了 490亿欧 元的多头头寸,造成64亿欧元损失,减去15亿欧元盈利,便形成49亿欧 元净损失。非常奇怪的是,这段时间正是法兴银行风险管理部开始关注 和调查凯维埃尔的关键时期。是凯维埃尔对股指趋势判断失误还是凯维 埃尔有意让法兴银行赔钱 ?我们可以假设法兴银行开始怀疑凯维埃尔, 由高度信任和高度放纵转变为高度怀疑和高度警惕,导致凯维埃尔产生 报复心理,加之法兴银行没有及时调整凯维埃尔的工作及交易权限,凯 维埃尔有意做多,给银行造成损失。
如何吸取教训
(一)金融期货市场建设 (二)加强金融监管 (三)对个体银行而言,应重视公司治 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建 设 1.完善公司治理 2.切实加强内部控制 3.加强风险管理 4.选好、用好、管好人才 5.加强信息时代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控制
此外,你还能想到什么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时间 2007年
事件 违规炒期货
结果
监管
赚了--没事 “没查出 ”
2008年
违规炒期货
赔了--有事 查出了
简表
对该事件的一些疑问
(一)凯维埃尔的交易是虚拟的还是真实的
调查报告确认,凯维埃尔采取欺诈和作假手法违规从事巨额期货交 易:一是设立和取消虚拟交易,二是虚拟反向操作,三是数据造假。通 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凯维埃尔确实存在欺诈和作假问题,比如,在总 行风险管理部、CIB中后台以及欧洲期货交易所过问有关异常交易或差 异时,凯维埃尔以交易要放弃、等待确认等借口掩盖事实。但是,凯维 埃尔的期货交易平仓后最终形成49亿欧元损失,显然其中的大量交易是 真实的。如果是虚拟交易,就不会带来实际收益或损失。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
——法国兴业银行
事件概况
• 法国兴业银行(法兴银行)创建于1864年5月,是有 着近150年历史的老牌欧洲银行和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 之一,其总部设在巴黎,市值仅次于法国巴黎银行 。分 • 别在巴黎、东京、纽约证券市场挂牌,在全世界拥有500 万私人和企业客户,在全世界80个国家拥有500家分支机 构,大约有50%的股东和40%的业务来自海外。 • 法兴银行曾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 行之一。但2008年1月,因期货交易员杰罗姆· 凯维埃尔在 未经授权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形成49亿欧元( 约71亿美元)的巨额亏空,创下世界银行业迄今为止因员 工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这桩惊天欺诈案 还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波及全球股市 暴跌,无论从性质还是规模来说,都堪称史上最大的金融 悲剧。
一是董事会和高管层在享受凯维埃尔创造的骄人业绩的同时 是否思考违反交易量和头寸限额的问题?有没有对保证金、佣金和 现金流进行分析?审计委员会、内审部门、风险管理部和全球股票 及衍生金融业务部有没有履行监督职责?如果说董事会和高管层没 有责令这些部门去履行职责,他们是否失职?如果这样做了,说明 一切均在治理层的掌控之下,董事会和高管层可能容许甚至赞赏 凯维埃尔。无论作为还是不作为,法兴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管层对 巨额损失都是有责任的。 二是如果这个分析不成立的话,我们回到调查报告所列原因 分析和责任认定,同样董事会和高管层也是有责任的。上述所列 报告程序、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计 算机系统控制等方面的问题,都与董事会和高管层密切相关,在 很大程度上说明法兴银行的公司治理程序有问题。
(六)欧洲期货期权交易所有没有问题
根据调查报告,欧洲期货期权交易所( EUREX )于 2007 年 11 月对凯维埃尔的巨额业务进行过了解。法兴银行董事会特别调查 委员会调查报告认为凯维埃尔的一级主管没有引起重视。值得疑 虑的是,欧洲期货期权交易所的信函是直接发到法兴银行总行还 是发给凯维埃尔的一级主管?如果发给法兴银行总行,董事会和高 管层为什么不重视?如果发给凯维埃尔的一级主管,那么欧洲期货 期权交易所的所作所为是否恰当?而且,欧洲期货期权交易所既然 意识到法兴银行的期货交易量异常,为什么不深入调查?欧洲期货 期权交易所的监管职责是否履行到位?
(四)公司治理有没有问题
一个交易员能够从2005年至2008年1月的数年时间里长期实施 欺诈而不被发现,说明法兴银行的治理出了问题。 1.报告程序有问题。 2.组织管理有问题。 3.用人有问题。 4.内部控制有问题。 5.期货交易的风险管理有问题 6.权限和计算机控制有问题。
(五)董事会和高管层有没有责任
(三)CIB的前中后台无人发觉异常现象吗
不说凯维埃尔的违规手法是否高明,单以下现象就不好解释: 一是凯维埃尔作为交易员,能否在系统中设立多个仓位,并且以他 人名义和口令进行操作?二是2007年6月以后交易量之大、头寸之多 ,严重违反法兴银行“净头寸不得超过1.25亿欧元”的规定。对此 ,CIB的前中后台以及各级管理层竟然没有一个人注意,没有一个人 觉得异常?是否CIB工作人员大量存在这样的违规做法?所有人未对凯 维埃尔的巨额交易产生疑问或进行追查,是否存在高级管理层的授 权或暗示?
从2008年开始,凯维埃尔突然反手做多,豪赌市场会 蜂蜜 出现上涨。然而,这次幸运之神没有降临,欧洲市场2008年 年初以来的大跌使他的账户反而出现巨额亏损。欧洲证券 市场的持续下跌使凯维埃尔的持仓额不断上升。至案发前, 他的交易头寸已经达到730亿美元,而此时的市场大跌之势 仍难以逆转,凯维埃尔此时已无回天之力。 到2008年1月18日,法兴银行的一位法务官员终于发现 有超过该行风险限制的交易,立刻建立专门团队调查此事。 到1月20日的早晨,调查团队确认了所有的交易头寸及总体 盈亏,兴业银行在随后短短的三天之内紧急解除所有股票 衍生品头寸,低价贱卖,进行大规模平仓,到1月24日平仓 结束,最后的亏损额为49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