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0章 货币供给

第10章 货币供给

第十章货币供给一、单项选择题1、各国中央银行确定货币供给口径的依据是()。

A、流动性B、安全性C、效益性D、周期性2、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中M2减M1是()。

A、狭义货币供应量B、广义货币供应量C、准货币D、流通中现金3、货币供给量是一个()。

A、动态的流量概念B、动态的存量概念C、静态的流量概念D、静态的存量概念4、超额准备金等于()。

A、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B、法定存款准备率×库存现金C、法定存款准备率×存款总额D、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5、流通中现金加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构成()。

A、M0B、M1C、M2D、M36、M1加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加居民储蓄存款构成()。

A、狭义货币供应量B、广义货币供应量C、准货币D、货币供应量7、超额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的数量关系是()。

A、前者=后者B、前者>后者C、前者<后者D、不确定8、如果(),那么法定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相等。

A、e>0B、e<0C、e=0D、不确定9、如果原始存款为20万,派生存款为60万,则K为()。

A、2B、3C、4D、510、如果法定准备金为13万,超额准备金为7万,则实际准备金为()。

A、20万B、6万C、13万D、6万11、如果K=4,r=10%,则C为()。

A、10%B、15%C、20%D、25%12、内生变量是指()。

A、由经济因素决定B、由非经济因素决定C、由政策因素决定D、由人为因素决定性13、基础货币等于()。

A、通货+存款货币B、存款货币+存款准备金C、通货+存款准备金D、原始存款+派生存款14、在存款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可用于放款的份额()。

A、不变B、越少C、越多D、为零15、法定准备率越高,存款扩张倍数()。

A、越小B、越大C、不变D、为零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实行过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有( )。

A、统存统贷B、现金管理C、工资基金管理D、实贷实存E、存贷挂钩,差额包干2、银行不能创造存款货币的条件是( )。

A、部分准备金B、全额准备金C、现金放款D、法定准备率E、现金漏损率3、我国M1由( )构成。

A、M0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C、城乡储蓄存款D、企业单位活期存款E、机关团体部队的存款4、选择哪一货币层次作为中央银行控制重点,其标准是( )。

A、这一层次所含的基础货币量最多B、这一层次的货币量最易于中央银行控制C、这一层次的货币量与经济活动关系最密切D、这一层次的货币量最稳定E、这一层次的货币量盈利最多5、我国M2是由()。

A、M1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C、基建存款D、储蓄存款E、其他存款6、货币供给量是()。

A、被财政部门、各个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家庭个人所持有的货币B、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存款量与现金发行量C、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存款量D、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现金发行量E、由中央银行所供给的基础货币量7、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要受()因素限制。

A、法定准备率B、超额准备率C、现金漏损率D、定期存款准备率E、存款准备率8、基础货币包括()。

A、通货B、存款货币C、存款准备金D、原始存款E、派生存款9、实际的货币供给量与合理的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是()。

A、相等B、不相等C、前者>后者D、前者<后者E、共同构成货币供给量10货币供给量的大小最终由()共同决定。

A、财政B、中央银行C、商业银行D、经营单位E、家庭个人三、判断分析题1、基础货币量等于原始存款量。

2、一定时期货币供给量的大小由中央银行决定。

3、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就是创造实际价值量的过程。

4、派生存款是虚假存款。

5、资产变现能力强,流动性就一定高。

四、简答题1、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和意义。

2、我国具体的货币层次是怎样划分的。

3、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4、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因素有那些?5、中央银行哪些资产业务要影响基础货币的变化。

五、论述题1、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货币乘数的?2、怎样理解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六、计算题1、假定基础货币为1000,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率为10%,现金漏损率为2%,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为4000,试求银行支票存款的实际准备率与超额准备金。

2、假定商业银行系统有150亿元的存款准备金,rd=10%,如果rd上升至15%或下降至5%时,最终货币供给量有何变化?3、如果你在A银行存入10000元现金,假设法定存款准备率为8%,那么A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有何变化?A银行能够增加多少贷款?整个银行体系最终会创造多少货币?答案• 单项选择题1 、 A2 、 C3 、 D4 、 D5 、 B6 、 B7 、 C8 、 C9 、 C 10 、 A 11、 B 12 、 A 13 、 C 14 、 B 15 、 A二、多项选择题1 、 ADE2 、 BC3 、 ADE4 、 BC5 、 ABCDE6 、 AB7 、 ABCD8 、 AC9 、 ABCD 10 、 ABDE三、判断分析题• 错误。

因为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基础货币是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总和。

所以基础货币大于原始存款。

• 错误。

从货币供给原理来说,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即Ms=m · Mb 。

从货币供给量的形成过程来讲,它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共同决定的。

他们的行为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又受各种特别的因素的制约。

因此,货币供给量并不是中央银行绝对加以控制的。

• 错误。

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是创造价值符号的过程,并不是创造价值总量。

银行属于流通部门,不能创造价值,只有生产部门才能创造价值,所以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并不会使社会的实际财富和实际价值总量有任何增加。

• 错误。

若将以存款有无实际的物质作为基础划分为真实存款和虚假存款,这种划分是不科学的。

货币量过多并不能对货币划分真实货币和虚假货币,而只能使货币单位币值下降,所以派生存款不是虚假存款,创造派生存款与虚假存款无关。

• 错误。

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转化为现金的难易程度。

所以,任何资产都能转化为现金,但不能说资产变现能力强,流动性就一定高,还要看其转化为现金的难易程度。

• 简答题1 、答: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统计口径时,一般遵循三条原则:流动性的强弱、与经济的相关性、不同时期的不同具体情况。

货币供给统计口径划分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各种具有不同流动性的资产对经济的影响,并选定一组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

2 、答:我国货币供给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M0= 流通中现金M1=M0+ 企业单位活期存款+ 农村存款+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存款性质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 + 外币存款 + 信托类存款 + 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3 、答: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是:( 1 )部分准备金制度;( 2 )转帐结算。

4 、答: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因素有:(1 )存款准备金;(2 )法定存款准备率;( 3 )超额存款准备率;( 4 )现金漏损率;(5 )定期存款准备率。

5 、答:中央银行使基础货币数量发生变化的资产业务有:(1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与基础货币;( 2 )中央银行对财政的债权规模与基础货币;( 3 )外汇、黄金占款规模与基础货币。

论述题1 、答: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1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超额存款准备率影响货币乘数,进而对货币供给施加影响。

(2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吞吐基础货币,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进而影响、调控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率的规定及调整,影响货币乘数,进而对货币供给施加影响。

(3 )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通过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转定期存款比率影响货币乘数,进而间接影响货币供给。

2 、答: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

中央银行虽然不对一般企事业单位贷款,从而不能由此派生存款,但却掌握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源头——基础货币的提供;商业银行作为直接货币供给者,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存贷活动,从而能提供的货币数量,均建立在基础货币这个基础之上。

当经济中已有的基础货币已最大限度地为商业银行所利用,并创造出多倍存款货币,却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时,惟一的办法是靠中央银行创造、补足基础货币。

实际上,随着社会扩大再生产的不断发展,新的基础货币不断被中央银行创造出来,又经商业银行体系不断创造出满足经济需要的货币供给量。

六、计算题• 因为 Mb=C+R=C+R 法 +R 超R 法 =4000 × 10%=400C=4000 × 2%=80R 超 =Mb - C - R 法 =1000 -80-400=520实际准备率 = ( 400+520 ) ÷ 4000 × 100%= 23%2 、 D1=1/rR=1/10%150=1500 (亿元)D2=1/rR=1/15%150=1000 (亿元)D3=1/rR=1/5%150=3000 (亿元)rd 由 10% 上升至 15% 时,货币供给量减少 500 亿元;rd 由 10% 下降至 5% 时,货币供给量增加 1500 亿元。

3 、法定存款准备金 =10000 × 8%=800 (元)超额存款准备金 =10000 - 800=920 (元)贷款 =920 (元)存款总额 D=1/rR=1/8% × 10000=125000 (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