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钟嵘的诗论专著《诗品

第七章 钟嵘的诗论专著《诗品


3、“滋味”说 滋味”
《诗品序》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 诗品序》说:“ 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 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使味之者无极,闻 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使味之者无极,闻 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以“味”论诗是钟嵘 的贡献。中国的“ 的贡献。中国的“味”相当西方的“美”。要求 相当西方的“ 诗歌有味,把诗歌的批评标准从政治教化说引向 艺术美自身的独特的价值,这对后世“ 艺术美自身的独特的价值,这对后世“为艺术而 艺术”一派的影响极大,如晚唐司空图提出“ 艺术”一派的影响极大,如晚唐司空图提出“味 外之旨”;南宋严羽提出的“兴趣” 外之旨”;南宋严羽提出的“兴趣”;清袁枚提 出的“神韵” 出的“神韵”等。有滋味,就是有较高审美价值, 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
2、溯流别
一般认为是受了刘向父子的影响,把《 一般认为是受了刘向父子的影响,把《七 略》所代表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 所代表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方法引进文学批评方面,从文学的继承关 系考察诗歌流派嬗变之轨迹,用沿流溯源 的方法探索诗人风格的成因。在钟嵘所评 的123位诗人中,为之溯源的共37人 。 123位诗人中,为之溯源的共37人
“自然英旨” 自然英旨”
钟嵘的“直寻”说与他的“自然英旨” 钟嵘的“直寻”说与他的“自然英旨”的 审美思想是一致的。他对当时的文章殆同 书抄,诗歌“竞须新事” 书抄,诗歌“竞须新事”的风气表示强烈 不满,认为“自然英旨,罕值其人。” 不满,认为“自然英旨,罕值其人。”对 当时诗歌过分讲究声律,也表示不满,他 说“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他评颜 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延之的诗说“ 延之的诗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 镂金” 镂金”,谢在上品,颜在中品。其次是反 对过分讲究声律。过分讲究声律,“ 对过分讲究声律。过分讲究声律,“使文 多拘忌,伤其真美” 多拘忌,伤其真美”。二、《诗品》 二、《诗品》的源自要思想 1、“吟咏情性”论 吟咏情性”
《诗品序》一开始就说:“气之动物,物 诗品序》一开始就说:“ 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 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 事?” 事?”
附录:
袁枚《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袁枚《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天涯有客太詅 痴,错把抄书当作诗。抄到钟嵘《诗品》 痴,错把抄书当作诗。抄到钟嵘《诗品》 日,该他知道性灵时。” 日,该他知道性灵时。” 日本学者林田慎之助说:“ 诗品》 日本学者林田慎之助说:“《诗品》中却 几乎没有使用‘ 几乎没有使用‘志’这一概念,这是很有 意思的。” 意思的。”(《汉魏六朝文学理论中的 “情”与“志”问题》) 问题》
第一节钟嵘以“直寻” 第一节钟嵘以“直寻”为核心的文学 思想 一、钟嵘生平及《诗品》 一、钟嵘生平及《诗品》的概述
《南史·钟嵘传》“嵘,齐永明中为国子生,明《周 南史·钟嵘传》 嵘,齐永明中为国子生,明《 易》。卫将军王俭领祭酒,颇赏接之。……位卑 。卫将军王俭领祭酒,颇赏接之。……位卑 名末……嵘尝求誉于沈约,约拒之,及约卒,嵘 名末……嵘尝求誉于沈约,约拒之,及约卒,嵘 品古今诗为评言其优劣。” 品古今诗为评言其优劣。” 如果说《文心雕龙》 如果说《文心雕龙》是文学理论的巨著,那么 《诗品》则是文学批评的专著,而且是纯文学批 诗品》 评的专著,是我国诗话的开山鼻祖。它对自汉至 齐梁的123位五言诗作家作品进行评论,分上、中、 齐梁的123位五言诗作家作品进行评论,分上、中、 下三品,上品12人(含古诗),中品39人,下品 下三品,上品12人(含古诗),中品39人,下品 72人。钟嵘的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诗品序》 72人。钟嵘的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诗品序》 中。
4、风骨与丹采
《诗品序》说:“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 诗品序》说:“ 《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 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 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钟嵘在 对一百多位五言诗人的评价中,对曹植的评价最高,从中 可以看出他的批评标准:“ 可以看出他的批评标准:“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 怨,体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 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评刘桢 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评刘桢 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 其文,雕润恨少。”是说刘桢“风力”有余,“丹采” 其文,雕润恨少。”是说刘桢“风力”有余,“丹采”不 足。评张华诗云:“ 足。评张华诗云:“其体华艳,兴托不奇。巧用文字,务 为妍冶。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 云气少。”是说张华“丹采”有余,而“风力” 云气少。”是说张华“丹采”有余,而“风力”不足。
第二节 钟嵘对历代五言诗人的评价 1、“定品第” 定品第”
这一方法本于班固《汉书·古今人表》 这一方法本于班固《汉书·古今人表》的 “九品论人”。先是人物品评之风大盛, 九品论人” 流波所及,在文化和艺术诸多领域,相继 出现谢赫的《画品》,沈约《棋品》 出现谢赫的《画品》,沈约《棋品》,庾 肩吾《书品》 肩吾《书品》等品第之作。但以品论诗, 肇自钟嵘。大体而言,钟嵘是以艺术标准 来进行品第的,而无关乎作者的地位、门 第以及与批评者的关系,对入品的诗人, 各加直率的评价,并无忌讳。大抵可称有 胆有识,持论公允。
2、“直寻”说 直寻”
《诗品序》说:“‘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 诗品序》说:“‘思君如流水’ ‘高台多悲风’亦为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 高台多悲风’亦为所见;‘清晨登陇首’ 故实;‘明月照积雪’ 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 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许文雨《诗品讲疏》中说:“ 许文雨《诗品讲疏》中说:“直寻之义,在即景 会心,自然寻妙,即禅家所谓‘现量’是也。” 会心,自然寻妙,即禅家所谓‘现量’是也。” 好的作品总是作家在触景生情,情与物冥的过程 中产生,形成美妙的意象,并非由苦苦思索,呕 心沥血得来。即“即目会心” 心沥血得来。即“即目会心”之意。指作者以审 美直觉触物兴情,创造意象。
第七章 钟嵘的诗论专著《诗品》 钟嵘的诗论专著《诗品》
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云:“ 诗品》 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云:“《诗品》 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 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 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 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 体大而虑周,《诗品》 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 《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 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 溯流别也。” 溯流别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