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极集团财务状况分析

太极集团财务状况分析

太极集团财务状况分析
作者:夏莽
来源:《中国市场》2010年第39期
[摘要]以太极集团报告期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分析企业负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等财务指标,计算销售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费用率、销售成本率等赢利能力指标,可为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财务指标;赢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9-0095-01
1 所选公司概况
太极集团前身系四川涪陵中药厂,成立于1972年,主要生产中药,隶属涪陵地区医药管理局。

目前为中国企业500强之一,成为国内医药产业链条最为完整的大型企业集团。

2 分析方法
在本文中对太极集团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采用比率分析法。

在比率分析中,我同时选择了纵向和横向分析,纵向选择2006—2008 年三个年度的会计报表数据,横向则选择了行业龙头上海医药。

本文主要对太极集团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比较,找出企业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

3 具体财务指标分析
3.1 偿债能力分析
纵向比较: 2006—2008年,太极集团的各项指标都较为平稳。

从短期来看,流动比率波动较小,但三年间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平均为0.63。

速动比率连续三年低于国际认为最适当的标准1, 企业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低,使企业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债权人的债务风险也增大。

现金比率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两年间增长了11%,但还是在低位游走,表明太极集团的即时偿债能力很低。

从长期看,三年间太极集团的资产负债率维持在0.71的平均水平,2008年更是高达0.73,比国际上公认的资产负债率0.6略高。

横向比较:2008年度,上海医药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虽然也处于国际公认的标准线以下,但是也要远远优于太极集团,相比太极集团更为健康,短期偿债能力更强。

而在长期偿债能力这项,太极集团和上海医药的长期负债率同为0.73,两企业处于同一水平。

3.2 运营能力分析
虽然太极集团的存货周转率从2006—2008年略有上升,但仍小于行业龙头企业的上海医药。

应收账款周转率则反映企业应收款在1 年内的周转次数。

太极集团在三年间也略有上升,但是在2008年同期这项指标远远大于上海医药,表明太极集团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更强,赊账销售少。

在净资产和总资产的周转率上,虽然纵向上太极集团略有增长,但是横向上跟上海医药的
差距还是相当大,企业利用全部资产和净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越低。

通过这几个指标可以看出太极集团的运营能力还是要逊色于上海医药。

3.3 赢利能力分析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度各项赢利指标相比前两年均有所下降。

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都下降到2006年之前的水平。

和上海医药相比,在营业和主营业务利润率相等的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却落后了三个百分点,每股收益也落后了七个百分点,这些指标都表明在2008年同期,太极集团的赢利能力落后于上海医药,且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

这表明在未来的几年,公司需集中力量扭亏为盈。

4 总体评价和结论
太极集团作为我国医药行业的领跑者,经过最初几年的快速扩张和兼并后,资金状况开始紧张,并且发展速度开始减缓,并且出现了亏损的现象,公司管理层应及时地调整战略目标,实现公司的正常发展。

在资本运营方面,虽然企业资金流动和速动比率较低,但是由于存活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较高使得太极集团总体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问题不是很明显,但是随着亏损加剧,债务问题将日益明显。

在销售方面,企业要做好销售团队的培养,增强费用的控制能力和计划性,降低现有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绝对数额,提高企业的利润和效益。

在产品方面,太极集团的拳头产品很有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利润均来自产品的销售,企业的重点还是放在产品的生产研发上,并未偏离正轨。

[作者简介]夏莽,男,汉族,浙江舟山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医药企业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