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寿光蔬菜冷链物流发展研究

寿光蔬菜冷链物流发展研究

寿光蔬菜冷链物流发展研究
作者:张欣
来源:《商情》2014年第34期
【摘要】寿光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其蔬菜销往全国并远销日韩、欧美等国家,然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较高的蔬菜耗损率,日益凸显冷链物流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SWOT分析,探讨促进寿光蔬菜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提高寿光蔬菜的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寿光蔬菜,冷链物流,SWOT分析
引言
消费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善使人们对蔬菜质量和保鲜保质冷藏技术的要求逐步提升,导致冷链蔬菜的市场需求增加,寿光虽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但其冷链物流发展严重滞后。

落后的蔬菜流通设施导致寿光季节性蔬菜相对过剩,“菜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为满足消费者对蔬菜多样性、时令性及安全性的要求,保障农民利益,需建立高效的现代化蔬菜冷链物流体系。

一、冷链物流基本理论
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通过人工制冷技术,衔接生产流通,使易腐性产品在生产、运输直至消费前的各个环节都不超过规定温度,目的是减少产品损耗并能保证产品安全与品质,所以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的低温物流形式。

蔬菜冷链物流是将冷链技术整合到物流业,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蔬菜产业以便更好地降低产品损耗、保证产品质量的供应链系统。

二、寿光蔬菜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 地理优势。

寿光位于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是蓝色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关键地带,也是南菜北运和北菜南调的集聚中心。

有利的地理位置、复合型的流通格局为吸收投资创造了条件。

2. 品牌优势。

寿光作为闻名中外的“中国蔬菜之乡”,有较高知名度,拥有“乐义” 蔬菜、“洛城”特菜等知名品牌,寿光于2000年开始主办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这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际性蔬菜博览会。

品牌优势为寿光蔬菜冷链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契机。

3. 规模化、产业化优势。

2009年11月5日,中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价格形成地,集物流配送、信息交换于一体的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投入使用。

规模化的蔬菜生产基地实现了冷链物流企业的科学化管理。

(二)劣势分析
1. 冷链物流成本高、库存大、周转慢、效率低。

由于蔬菜价值较低,时效性、季节性强,易腐烂,导致蔬菜对流通效率和储存条件要求高,因此需要较多资金投入来构建蔬菜冷链物流系统。

2.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差。

寿光在蔬菜品质监控、运输温度控制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加上原有冷藏基础设施落后,新设备与技术投入不足,大部分寿光蔬菜实行现采现运方式,导致蔬菜损耗巨大。

3. 冷链物流公共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滞后。

寿光缺乏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不能对各个流通环节监控和管理,而且缺乏包装、装卸、运输等一体化流通环节的统一标准,导致寿光蔬菜冷链物流低效率。

(三)机遇分析
一方面,在出口方面,寿光蔬菜对日本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五分之四,可见国外对冷链产品需求旺盛。

而在产品结构方面,占山东省的三分之一比例的出口量为蔬菜实物贸易,同时,中国城镇居民每人全年平均购买蔬菜的消费量逐步保持增长。

另一方面,政府积极推动冷链物流发展:国务院于09年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同年将物流业列入国家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科技部的关注点也由鲜活农产品贮藏保鲜投向冷链物流领域,“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以及冷藏技术的研发力度。

(四)威胁分析
1. 蔬菜质量监督力度不够。

寿光蔬菜冷链物流过程缺乏产品可追踪性,蔬菜交易市场作为寿光蔬菜现阶段的最终销售端,规模小,缺乏规范性经营,无法保证蔬菜的质量监督。

2. 绿色壁垒制约。

由于国内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严重滞后,导致寿光蔬菜因质量问题退回时有发生,还因为蔬菜农药残留量问题被“拒之门外”,造成巨大损失。

3. 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山东省没有完善的农产品安全和检测系统,导致食品安全隐患重重。

传统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在市场规模、蔬菜质量、服务、管理水平等方面都不能适应有机绿色农产品的需求。

三、加快寿光蔬菜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一)改善宏观环境。

一方面,完善政府间协调机制,明确冷链物流的产业定位,完善政策扶持,引导资金投入,建立政府引导、多家企业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克服国内道路违规收费问题,解决“最后一公里”现象,实现“农超对接”,建立寿光蔬菜“从农田到城市”的直达绿色通道。

(二)培育龙头物流企业。

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同时建立寿光蔬菜冷链物流企业联盟,通过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横向整合措施,形成现代化的蔬菜冷链物流链,积极推动物流外包。

(三)推广先进冷链物流技术。

采用MAP保鲜技术作为无公害保鲜手段,利用射频技术对流通过程的各个节点进行温度监控,将温度对蔬菜损耗的影响减小到最低,在运输环节应用有GPS定位系统的冷藏保温车,形成智能交通网络运输体系。

(四)规范寿光蔬菜市场秩序。

首先,建立以 HACCP 管理体系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提升冷链物流的服务水平。

其次,推行寿光蔬菜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寿光蔬菜市场交易行为。

再次,推广蔬菜包装合理化和运输标准化。

最后,建立寿光蔬菜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实行信用分类监管。

(五)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建设寿光蔬菜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调节蔬菜加工、配送、流通等环节的温度控制设施,采用多温共配模式,实现寿光蔬菜冷链物流配送的合理化。

另一方面,利用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对蔬菜的信息交换和全程管理,提高寿光蔬菜冷链物流运输率和交易率。

(六)培育高层次物流人才。

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冷链物相关课程,建立企业与高校相结合的实践培训,通过产学结合,培养多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

通过物流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物流专业管理员工,建设全方位高端物流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何静.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M]. 上海:商场现代化,2009
[2] 张洪. 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 技术与市场,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