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地产开发融资的概念与特点解析

商业地产开发融资的概念与特点解析

商业地产开发融资的概念与特点解析作者:曹国岭(caoguoling)商业地产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关于商业地产的概念和统计的口径各不一致。

根据美国房地产协会(CCIM)的定义,商业地产包括四个分支:商铺、写字楼、库房和厂房,广义而言,其范围也包括其他经营性交易的经营场所,如银行、餐馆、宾馆等;而在我国的香港地区,房地产市场分为住宅、写字楼、商业楼宇、工业厂房四个分支市场,此处的商业楼宇泛指CCIM中的广义商铺,内地许多专家学者也大都使用这一标准。

除了商铺和商业楼宇的概念外,商业地产还有商业物业、商业营业用房等多种名称,其中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就把进行商业零售和其他实物当场交易或面对大众有偿服务的经营场所称为商业营业用房。

综合以上概念,本文所论述的商业地产定义为商业经营活动的经营场所,其中的商业经营活动主要是指商业零售和其他实物交易或提供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也就是CCIM申广义上的商铺概念。

商业地产开发融资的概念商业地产开发融资是指开发商为了确保商业地产项目的顺利进行而进行的融通资金的活动。

其实质是发挥商业地产的财产功能,为商业地产开发融通资金,以达到尽快开发、提高投资收益的目的;同时,将固定在土地上的资金重新流动起来,使其进入社会流通领域,以扩充社会资金来源。

2.3 商业地产开发融资的特点商业地产开发融资的特点是与其自身的特殊性紧密相关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共性,而商业地产对资金的要求尤为突出。

因为商业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是最高的,商业地产的规划设计水准高,建筑结构复杂并广泛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内部装修及陈设豪华,都使得商业地产所需资金远高于住宅或厂房物业。

商业地产的经营一般还要经过2~3年的过渡期,才能有稳定的现金流,而且在租售过程中,为了吸引主力店加盟,开发商不得不采取前几年租期内低租金,甚至部分免租金的形式,这必然又减少了前期回报。

所以,商业地产对开发商的资金储备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2.3.2 风险大、成本高商业地产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

其收益主要来源于租金收入,而能否获得租金很重要的在于物业的升值。

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尤其是大都市,商业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商业经营的不稳定性增大。

同时,在商业房地产很长的投资回收期内,周边经济环境、交通状况、人流状况、居住人群乃至政府的政策变更都会对收益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且,商业地产经营过渡期的存在使开发商在这一期间内随时可能面临调整或亏损。

因此,商业地产经营的风险相当大。

因此,投资商、信托公司等资金提供方为保障资金的安全或分享开发的高收益,一般要求较高的投资回报,对开发商而言融资费用和利息成本都是很高的。

3 美国商业地产的资金循环模式及融资方式国外商业地产的发展尤其以美国市场为典范,虽然在2008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从而爆发了严重的次级债务危机,但其经过多年积累的商业地产创新融资方式还是值得借鉴的。

3.1 美国商业地产的资金循环模式美国的商业地产经历几十年的发展过程,无论是在经营模式、商业形态,还是资金平台上都已逐渐完善,尤其是在房地产证券化之后,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日渐成熟,从而推动了美国商业地产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美国商业地产资金循环的主要形式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REIT、产业基金等在美国的商业地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投资判断并不是着眼于公司单个项目的投资,而是根据公司长期发展的投资。

也就是说,公司的成长性是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观,所以美国的商业地产企业按照资本市场的价值观塑造公司的发展模式,上市后依托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持续扩张发展。

3.2 美国商业地产的融资方式美国房地产在1990年的估算价值就约为5~6.1万亿美元,这些房地产大都以债务和权益融资。

其中商业地产占了很大一部分,商业地产的融资方式有企业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大类,具体有以下几种:3.2.1 企业内部融资即开发企业利用企业现有的自有资金支持项目开发,或通过扩大自有资金基础。

商业地产开发的内部融资包括“抵押、贴现股票和债券而获得现金”、“预收购房定金或购房款”和企业留存收益等。

3.2.2 企业外部融资主要渠道和融资工具以下13种:(1)上市融资:包括直接发行上市和利用壳公司资源间接上市。

(2)发行债券: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发行、金融机构发行和房地产企业发行三种。

发行债券可以聚集社会闲散资金,为房地产企业带来大规模的长期资金。

(3)银行贷款:到1997年止,商业银行是美国商业地产债务资金的唯一来源。

他们持有50.2%的非住房商业地产的长期贷款,占房地产贷款总额的28%。

(4)其他融资机构的融资:是指从银行外的其他机构融资,包括保险公司、房地产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和房地产财务管理公司等。

养老基金和人寿保险公司是主要的机构,他们持有的很多抵押贷款担保债务(CMOs)是由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担保的债券。

(5)合作开发:包括合资开发,这种方式可以补充自用资金,分散投资风险,是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较多的一种方式。

(6)前沿货币合约:这是一种非常美国化的高比率的房地产融资方式,它采用贷款机构出资,开发商出地和技术,成立合资公司。

与合作开发不同的是,参与合作的资本投入者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投资方,他还充当贷款人的角色,要将其投资分期收回,并要求获得利息。

由于贷款方本身又是合资方,因而贷款利率一般比较低,但同时作为合资方,他也与开发商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7)房地产辛迪加:这是国外房地产开发商广泛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它由经理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其中经理合伙人负责房地产的经营管理,负无限责任,而有限合伙人享有所有权,不参与经营,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房地产辛迪加可以筹集到开发商难以筹集到的权益或短期资金。

(8)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房地产投资信托可以是信托也可以是一家公司,通过向开发商发放信托资金或直接参与房地产投资等方式参与运作。

在美国存在权益REIT(投资并经营商业地产)、抵押贷款REIT(购买商业地产的抵押贷款)、混合REIT(同时投资抵押贷款和商地产)和有限寿命REIT(在有限而确定的时间段内购买和经营商业地产)四种类型的REIT。

REIT立法要求资产由独立的顾问来进行管理。

(9)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将房地产贷款组合证券化,通过资本市场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出售。

(10)租赁融资:在这种方式下,拥有土地经营权的房地产开发商,将该土地出租给其他的投资者开发建设,以每年获得的租金作为抵押,申请房地产项目开发的长期贷款,或者是开发商通过租赁方式获得土地的使用权以后,以自己开发的房地产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长期抵押贷款。

(11)回租融资:即开发商先出售自己开发的物业,再将其租回经营。

这种方式在于开发商作为某项物业的所有人,既想保持该物业的所有权以获得该项物业的连续收益,又想出让该项物业获得资金以减少资金占用,而投资者也想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所采用。

(12)回买融资:即开发商将自己开发的某项物业卖给贷款机构,然后再用贷款机构的贷款买回该项物业。

对于开发商而言,其不仅能获得较高比例的融资,而且在还清贷款后,可以获得该项物业的产权。

开发商在回买的过程中可以对此物业提取折旧,从而获得折旧抵税带来的好处;对于融资机构而言,即可获得高于抵押贷款的利息收入,又可以所有权人的身份参与分享物业的经营收入。

(13)夹层融资:“夹层”的概念源自华尔街,指介于股权与优先债券之间的投资形式。

在房地产融资领域,常指不属于抵押贷款的其他次级债或优先股,建立不同债权的股权的投资组合。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突破了抵\押贷款的界限,也为物业所有者的推出提供了便利。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既可获得债权性质的收益,又可获得股份性质的分红,还可以实现债转股,类似于优先股和可转债。

其缺点在于融资成本高,程序复杂,法律架构复杂。

4 国内商业地产融资现状及发展趋势4.1 国内商业地产的资金循环模式国内商业地产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资金循环的模式得到市场验证的并不多,融资方式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

4.2 国内商业地产的融资现状4.2.1 融资渠道单一、困难重重国内商业地产融资除一部分来源于自有资金外,70%~80%来自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单一。

而自2007年以来,为了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降低银行金融风险,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收紧银根,到2009年下半年,除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对部分商业地产项目还有选择性支持外,其他股份制银行已很少对商业地产项目的贷款发放。

这对于依赖银行融资的商业地产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国内商业地产发展的瓶颈。

4.2.2 融资方式多元化已初现端倪在各银行实施放贷紧缩的情况下,各开发商/投资商都在积极寻找新的融资渠道,“上市”、“信托”、“基金”、“信贷创新”、“典当”等纷纷登台亮相或者正在酝酿之中,商业地产融资多元化已初现端倪。

在这些多元化融资方式中,REIT以其收益稳定等诸多利好成为商业地产融资新宠,早在2005年年底,“广州越秀”率先在香港发行REIT,开创了国内优质物业打包到境外上市融资的先河。

此外,自2005年以来,海外基金频频出手,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尾随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巨头而来的机构投资者不断增加。

4.3 国内商业地产融资趋势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为主转变是国际融资市场发展的趋势,国内商业地产开发融资体系不仅会逐渐完善间接融资模式,而且会大力发展真接融资模式,从而使融资体系更趋合理化,这也是分散银行融资风险、拓宽商业地产融资渠道、解决商业地产资金紧缺问题的必由之路。

随着融资体系的逐渐完善,各种融资主体都会进入投资收益比较高的商业地产领域,随之出现的是融资渠道与方式将呈现多元化,除银行贷款外,上市融资、REIT、商业地产基金、商业地产资产证券等都将会成为开发商/投资商可用的主要融资方式。

5 我国商业地产开融资的几种主要方式分析商业地产开发离不开融资工具的帮助和各类金融机构的支持。

目前商业地产开发的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信贷、上市融资等;另外,商业地产开发可用的几种新的融资工具,如REIT、商业地产基金等,也一并进行探讨。

5.1 企业自有资金5.1.1 企业自有资金注入的方式(1)开发主体为新的项目公司时,资金注入方可以是上级公司(母公司或总公司),也可以是其他的投资者,以增加注册资本金为主要方式;(2)开发主体为内部独立核算而对外无法人地位的项目组时,以资金的直接划拨为主要方式。

5.1.2 运用自有资金融资方式的重要性企业自有资金是商业地产开发最基本的融资方式,也是运用其他融资方式的前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