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本章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心理特点,在于使学习者对小学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认识它的特殊性。
本章主要介绍了小学儿童儿童的年龄特征、学习特点、认知发展及其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等问题。
同时针对在小学儿童儿童教育的若干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章知识结构图年龄特点一般特征小学生学习特点小学生学习障碍思维发展基本特点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思维品质的发展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交往特点学习目标♦1.清楚小学儿童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2.明确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3.掌握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4.掌握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发展第一节小学儿童的年龄阶段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年龄阶段♦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年龄阶段♦童年期是指儿童从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入学校,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所以,这个时期又称为学龄初期或小学期。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2、儿童逐渐掌握书面语言♦3、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4、儿童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第二节小学儿童的学习♦一、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二、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一、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二)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三)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学习定义♦广义的学习(1earning),是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
在人一生的整个生活过程和实践过程中,也不断地积累知识经验,这种获得、积累经验的过程就是广义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study),它是学生在教育环境中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活动,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更是一种社会的义务。
♦(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P271)(二)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1、促进儿童责任感、义务感以及个性的发展。
♦2、促进了儿童心理活动有意性和自觉性的发展。
♦3、促进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三) 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1、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2、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特点♦3、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1、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功能:♦一是唤醒功能(或激发功能)♦二是指向功能(或方向功能) ♦(2)主导动机分类♦第一种,为得到好分数,不想落人后,或为了得到家长和别人的表扬,为了得到奖励而努力学习。
♦第二种,为履行学校群体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学校群体争光而学习。
♦第三种,为个人前途、理想,为升学,甚至为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幸福而奋发读书。
♦第四种,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意义等而勤奋学习。
♦整个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动机是第一和第二种。
2.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特点♦兴趣(interest)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学习兴趣的特点♦(1)学习兴趣的深化♦(2)学习兴趣的分化♦(3)学习兴趣的抽象化♦(4)学习兴趣的专门化♦(5)学习兴趣的广泛化3、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态度(attitude)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是由认知、情感与意向三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个体内在结构,也是调节外部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
♦(1)对教师的态度♦低年级小学生;♦中年级: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发生了选择性变化♦(2)对集体的态度♦班集体的形成是形成儿童对学习的自觉负责态度的重要条件。
♦(3)对作业的态度♦小学生学习态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形成对作业认真负责的态度。
♦(4)对评分的态度♦低年级♦中年级起二、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学习障碍与学习困难、学习缺陷、学习不良等相混用。
♦柯克(Kirk,1963)提出了学习障碍(1earning disabilities)的概念,认为这是指那些能听又无显著的智力缺陷,然而,在行为与心理上表现出相当的偏差,以至于无法良好地适应家庭生活,且在学校中靠通常的教育方法未能有效学习的儿童。
♦美国联邦教育署全国障碍儿童专家委员会于1981年给学习障碍下的定义是:♦儿童在理解或应用语言的基础心理过程上,表现出一种或多种的异常状态,以致在听、讲、思考、说话、阅读、书写或计算时显得能力不足,这些异常就像有知觉障碍、脑伤、大脑功能轻微失调、阅读缺陷、失语症的情况一样,但此障碍不包括因视觉、听觉或运动障碍、智力不足、情绪困扰以及由文化、经济、或教学环境不利因素所导致学习障碍的儿童在内。
♦美国几个关于儿童学习障碍的学会共同拟定的定义是:♦学习障碍系指在求知、听讲、说话、阅读、写字、推理和算术能力上出现重大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学习困难者的通称,其困难—般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即是由一个人的内在因素所导致。
虽然某种学习缺陷也可以与其他障碍(如感官损伤、智能不足或情绪困扰)同时存在,或是由于环境(如文化差异、教育方法问题、处境不良)的影响,它却不是因此状况或影响所直接促成的。
二、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一)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症状♦(二)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三)学习障碍的预防和矫治学习障碍的特征♦(1)差异性。
儿童的实际行为与所期望的行为之间有显著的差异;♦(2)缺陷性。
学习障碍儿童有特殊的行动障碍;♦(3)集中性。
学习障碍儿童的缺陷往往集中在包括了语言或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因此,常常在学习、思考、说话、阅读、写作、拼写或算术等方面出现障碍;♦(4)排除性。
学习障碍的问题不是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问题引起的,也不是由情绪问题或缺乏学习机会引起的。
(一) 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症状♦医学界:♦1、儿童多动症:其特征为注意涣散难以集中,在不适当的场合过多活动,冲动任性,伴有学习困难,其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2、特殊能力发育迟缓: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阅读能力和运算能力明显下降,凡涉及这两方面能力的学习,其成绩显著低于实际水平;♦3、发育迟缓: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衰弱状态,学习易疲劳,不能专心于功课,记忆力下降,或为发育动作型;♦4、品行障碍:在家里或学校经常说谎,有偷窃行为,经常逃学,到处游逛,和父母不能建立正常的感情,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有明显的学习困难。
♦心理学:♦1.感知、思维和语言♦2.行为、情绪和社会性♦3.其他问题,如发育迟缓♦1.感知、思维和语言障碍♦感知♦(1)视觉记忆受损。
回忆形状或字词有困难,不能分清大与小、早与晚、颜色、名称等;♦(2)有空间定向障碍。
♦(3)听觉辨别能力很差。
如不能区别兵与拚,不能区别近似的声母或韵母;♦(4)信息加工过程有障碍。
♦(5)缺乏应变能力。
不善于迁移,不能以新的方式从事新的活动。
♦在语言方面的障碍表现为,在发音、词汇、语义、语法、会话、阅读等方面存在障碍。
♦2、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如下五类:♦(1)注意涣散,活动过度:儿童不能专心致志,不能维持长时注意学习,也不能有目的地定向注意。
♦(2)行动笨拙:♦(3)情绪不稳,具有冲动性♦(4)社交技能差。
♦(5)固执。
♦3、其他问题,如发育迟缓♦有些研究者曾用X光片来比较儿童的骨骼年龄,发现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有学习障碍的儿童中有60%的儿童表现为骨龄较小。
他们开始走路、说话的年龄也较晚,从学前期过渡到学龄期的时间较正常儿童要长。
(二)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1、在胎儿期或出生时有轻度脑损伤♦2、遗传—素质假说♦3、生物学假设♦4、心理与环境假设♦1、在胎儿期或出生时有轻度脑损伤♦已经证明脑损伤会影响学习障碍♦(1)母亲妊娠期的异常与婴儿出生时的异常♦(2)婴幼儿时期所患的脑炎、脑外伤、脑症(包括一氧化碳中毒和溺水等)、内分泌疾病、特殊染色体异常2、遗传—素质假说♦许多研究指出,问题行为儿童的脑电图有异常,是由于遗传因素所致。
♦父母♦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3、生物学假设♦有关研究认为,学习障碍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间某种神经介质不足或偏多所导致。
♦有些学者认为,轻度脑功能失调是中枢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改变的结果。
4、心理与环境假设♦现代环境种种因素也会导致儿童脑功能障碍,从而成为学习困难的原因。
♦物理性♦心理性♦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三) 学习障碍的预防和矫治♦预防♦1.避免可能造成损伤的因素胎儿期、出生、婴儿期♦2.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康人格♦训练儿童的坚持意志,帮助儿童应付处理各种挫折,发展儿童的积极情绪,避免过度体验消极情绪,培养儿童的良好性格,开朗、热情,避免过度忧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3.对差等生的协助♦关心儿童的学习,及早提供对差等生的帮助,使他们能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
♦矫治♦1.提供特殊教育♦2.进行行为矫正♦行为矫正(behaviormodification)有两个途径,一是应用操作条件反射技术直接改进儿童的学习技能;二是运用操作条件反射技术改善学习障碍儿童有效学习的行为方式(Houten&Roliderl991)o♦柯克提出行为矫正有三种策略:♦(1)任务训练(task training)♦(2)能力训练(ability training)♦(3)能力—任务训练(ability-task training)第三节小学儿童言语的发展(补充)♦一、书面言语的发展♦二、内部言语的发展一、书面言语的发展♦1、词汇的发展♦(1)儿童入学后所掌握的词汇量迅速扩展。
♦6岁时大约能掌握1万个单词,而到小学毕业时则达4万个单词。
♦(2)小学新词的建构往往通过词汇的联想。
♦(3)随着概念思维的发展,儿童对词的理解和表达更加准确,这表现在儿童对字词下定义的变化中。
2、句子的发展♦(1)句子的发展包括理解和产生两个方面。
♦(2)小学儿童常采用一定的策略即找出一定的“诀窍”去理解句子。
♦(3)小学儿童的句法发展也明显地表现在复合句理解能力的提高。
3、语用能力的发展♦对言外之意的理解是儿童语用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
♦言外之意包括习语、暗示、间接指令、间接请求、隐喻、夸张、反语等。
♦儿童对反语理解远远落后于对间接指令、间接请求、隐喻等其他类型的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
二、内部言语的发展♦内部言语跟抽象逻辑思维有更多的联系,它主要执行着自觉的自我调节的机能。
♦在婴儿期,是完全看不到内部言语的表现的,最多只有言语自我调节机能的萌芽。
♦学前期开始产生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在儿童外部言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逐步派出来的。
♦内部言语的原始形态或过渡形态是一种介于有声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言语形式,即出声的自言自语。
第四节小学儿童认知发展♦(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三)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四)小学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五)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第一,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的具体形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