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年论文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分析作者姓名:代超提交日期:2014年12月19日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分析摘要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思维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而作为中国拥有最多人口的农村无疑将是现今以及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虽然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始涉及这一领域,但就目前的形式来说,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是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制约着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脚步。
本文将从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发展模式以及面临的问题,解决办法等入手较全面的分析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面临的问题,解决办法Analysis ofe-commerce developmentin ruralChina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s popularity,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has gone deep into the thinking of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spects.As China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will undoubtedly b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oday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At present, although some Internet companies began to involve in this field, but on current form,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s still affected by a number of objectiv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n rural areas pace.This article from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e-commerce status of rural 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 problems facing solutions, such as the start of 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s rural e-commerce.Key words:Rural e-commerce;Development model;Problems;Solution.目录1 引言 (1)1.1 中国电子商务现状概述 (1)1.2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意义 (1)2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2)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3)3.1 政府推动 (3)3.2选择合适模式 (4)3.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4)3.4标准化建设 (5)3.5平台建设 (5)4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5)5 农村电商的发展模式分析 (6)5.1至上而下的模式 (6)5.2分散化模式 (7)5.3规模化发展模式 (8)5.4平台模式 (8)6结语 (9)参考文献 (10)附录 (11)1 引言1.1 中国电子商务现状概述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阶段时期,到2008年以后中国的电子商务进入到了转型与升级时期。
截止2013年年底,中国的网民人数已达到6.64亿,普及率超过50%,而其中网络购物的用户就达到 2.24亿。
此外,手机网民的用户规模达到了 4.2亿,农村网民数量也有1.46亿。
使用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的人数也已达到了1.91亿和1.87亿,手机在线支付服务用户量达到4500万。
从电子商务的区域化角度来看,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其中比较发达的地区为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区。
但是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升高,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扩展内陆地区,其中,中西部的二三线城市发展电子商务迅速。
1.2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意义(1)解决农村信息交流沟通问题。
小农生产模式仍然是我国农村重要的生产模式,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很少存在信息反面的沟通,农户一般都是通过传统经验,以及自身的经验来安排农事生产,根据自身的土地资源来确定生产规模,这种被动的生产模式影响了农业生产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可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加强各个环节的联系,完善农业产业链,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信息不能够互相联通的问题,使农民能够迅速快捷的获取消费市场的行情,从而根据市场的反馈来安排实际的生产规模,避免因产量与市场需求的不协调造成的价格的不稳定,使农业生产的收入不稳定,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2)解决农产品的物流问题。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在流通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农产品流通不畅通,流通功能不够完善,不能够真正降低农产品到消费者之间的成本,影响农产品的销售,从而降低农民的积极性。
农民虽然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在安排生产,但是其供应速度仍然与市场的反应不能够同步,农产品生产者不能构自由的根据市场的反应来安排, 而是根据市场的滞后反应来决定生产。
电子商务的出现给农产品的的销售物流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和方便, 利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新型技术改变农产品市场现有销售流通渠道, 形成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组成的并以信息流为核心的全新的流通渠道,推动新型农村的建设。
(3)可以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当前我国农村的劳动力存在不稳定的情况随着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回升以及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一些在外务工的农民开始转移回农村开始从事农业反面的生产活动。
电子商务将有利于将这些返回农村的劳动力进行利用,提供行的就业渠道进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反过来为农村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来从事农村电子商务。
(4)对农业生产反面的技术提供支持。
中国农业的小农生产模式给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提高制造了很大的困难,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技术得不到提高,生产水平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低,农民得不到较大的收入,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另外由于不能及时获取农业灾害的实时情况以及对农业灾害的一个长效预警,农业生产会遭受一些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而且灾后不能够及时的得到解决,更不能够对已经造成的损失进行补救。
利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技术可以建立相应的一些辅助措施用以加强对环境的监测,使得农业生产过程实现科技化,合理化,平稳化。
在生产过程中农民可以全方位的了解作物的实时生长加工情况,第一时间掌握一手信息。
此外,电子商务还能给农村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开拓农民视野,缩小农村和城市的文化消费差距,这些都有助于新农村建设内涵的实现。
2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1)对电子商务缺乏认识。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在互联网建设反面有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农村的人口多、农民的受教育水平较低,特别是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认知度太低,甚至是偏见。
同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电子商务缺乏信心,对网络经济认识缺乏。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虽然在建设信息化方面也有所投入,但是在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上仍然缺乏资金支持。
我国农村现有的网络通信设施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定电子商务的要求,而完备的基础设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
在农村电子商务的软件的建设方面,受制于经济文化的限制,使得一些技术人员不愿意到农村去,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3)农产品的其消费特征不利于电子商务。
农产品的生产依附于土地,天气,水源等一些客观存在的条件,种植周期长,农产品的存储过程要求比较高,运输成本也比较高。
此外,农产品的相似现象很明显,不像工业制品有很多的类型,品牌,质量水平来提供给消费者选择,而这些都将不利于电子商务优势在农村的实现,农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路线较长,农户很难或者根本不了解消费者的偏好, 不得不借助中间商的力量间接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这也就决定了农村电子商务需要有组织的第三方参与。
(4)使用网络的农户较少,截止到2009年6月底,我国农村的网民数量达到了9565万人,较2008年底增长了1105万人,增幅13.1%,虽然增幅比较大,但是城乡之间网民数量及普及率差异巨大,农村网民仅占相应农村人口数的2.6%,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农村网民数量只是城市网民数量的1/5,而农村网民普及率仅是城市网民普及率的1/6,而且农村网民中绝大部分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 真正上网的农民非常少。
由于农民整体素质低,上网的农民少,使得广大农民不能从信息时代的主干渠道获取信息,信息获取还停留在传统的电视、广播方式上。
(5)个体农户无法便捷的享受到电子商务带来的资金及时结算的好处. 城市的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电话银行在农村受制于客观条件很难有所发展, 农户还是依靠邮政储蓄、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实现资金的结算, 资金无法实现实时到帐,转帐也不方便. 虽然见年来农村的智能手机使用数量有所增加, 但是要在农村推行城市可以实现的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还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诸如农民的传统观念。
(6)农村的电子商务方面人才短缺, 电子商务意识淡薄. 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 基本不具备电子商务操作能力. 在农村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电脑操作能力的年轻人往往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愿呆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大学和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人才又不愿意到农村去, 使得农业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 影响了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
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3.1 政府推动政府一是要创造发展环境,包括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研究制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大战略,积极贯彻对农村的各种扶持政策,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
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关是现代支付,安全认证,现代物流系统。
二是要推进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进程,积极帮助农村建设信息化工程,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建立培训结构帮助农民学习了解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技术,集中力量建设一两个大企业从而带动其他企业,使企业与农户建立联系构建长效的发展关系,从而带动整个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透过实地检验,由企业或政府带头反噗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这种良好的发展模式将使得农民获得切实的利益,使农民受惠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从而更加自动的参与到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