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农业植物病理学:番茄黄化曲叶病
农业植物病理学:番茄黄化曲叶病
1.烟粉虱:传毒介体烟粉虱大发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烟粉虱
①传毒方式:口器进 入韧皮部获得病毒, 病毒吸入胃肠后, 经过淋巴进入唾腺。 病毒在体内增殖, 增殖到一定数量由 唾腺分泌出来传毒。 可终生传毒
Hale Waihona Puke 烟粉虱②生物型:我国主要的烟粉虱为B型烟粉虱和Q型烟粉虱。 B 型烟粉虱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成为优势种,它为害严重、 寄主范围广、产卵量大、 抗药性强、 扩张蔓延趋势快
作;在冬春等低温季节育苗,不适合烟粉虱的繁殖,可以 减少初侵染源;通过适当晚移植,长成壮苗以抵抗病毒的 感染。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控制氮肥,多施磷钾肥和农家肥, 有利于植株抗病能力的提高;尽量清除田间杂草, 减少烟粉虱的田外寄主, 切断烟粉虱食料供应链;含 有烟粉虱虫或卵的枝叶要及时的清除,避免病害的 扩散。
发生情况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 2002 年随番茄品种 “一品红”进入到 我国境内的。在我国,番茄黄化曲叶病的传播呈现明显的由南 向北的发展趋势,其为害程度逐年加重。番茄黄化曲叶病具有 暴发突然、扩展迅速、为害性强、无法治疗的特点,是一种毁 灭性的番茄病害。
症状
症状
一、症状特点
植株在被病毒侵染之后的7~10天左右开始发病,表现为感 病植株顶部叶片向上卷曲,叶片开始变小皱缩,叶缘逐渐 黄化,植株生长变缓甚至停滞,明显矮化变小。生长发育 早期染病植株严重矮缩,无法正常开花结果;生长发育后 期染病植株仅上部叶和新芽表现症状,结果数减少,果实 变小,成熟期果实着色不均匀。
[1]刘剑峰,肖启明,张德咏,周鹏,成成,唐前君. 番茄黄化曲叶病(TYLCV)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3,(13):70-76. [2]吴丹. 不同启动子驱动GroEL基因和dsRNA介导的烟草抗TYLCV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 [3]郭明霞. 采取综合措施预防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生[J]. 河北农业,2011,(06):29-31. [4]张春奇,李红波,潘永. 番茄黄化曲叶病及抗病育种研究概况[J]. 中国瓜菜,2011,(05):50-54. [5]汪洁. 番茄间作芹菜对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2. [6]李小靖,叶志彪. 我国番茄黄化曲叶病发生规律和研究进展[J]. 长江蔬菜,2010,(02):1-5. [7]赵玖华,尚佑芬,王升吉,李燕霞,郭和平. 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生危害、病原检测及防治措施[J]. 山东农业科 学,2010,(02):82-84. [8]杨欢欢,赵婷婷,刘冠,许向阳,姜景彬,李景富. 番茄黄化曲叶病抗病基因与抗病育种的最新进展[J]. 分子植物育 种,2016,(08):2044-2049. [9]熊艳,杨帅,青玲,周常勇,孙现超,杨水英. 四川番茄黄化曲叶病病原分子鉴定及变异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1,(03):477-
6)种植时间:由于烟粉虱是早春 4~5 月份从棚室迁飞 到露地为害, 秋季 9~10 月份从露地迁回棚室越冬为 害,因此这两个时期定植的番茄发病重。
五、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培育无病虫的壮苗:苗床要进行消毒 合理间作及合理安排茬口:避免与茄科、十字花科作物间
传播途径
2.嫁接传毒:感病的接穗嫁接到正常的砧木上, 黄化曲叶 病毒可以经接穗传至砧木,造成全株系统发病。健康接穗 嫁接到感病的番茄幼苗上,接穗的叶片可发病。 此外,机械摩擦和种子不传毒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1) 品种:国内外的番茄品种多为表现为感病。 2) 植株长势:田间调查发现,植株粗壮、叶色浓绿、 叶片较厚、果实皮层厚的植株抗性较强。 3) 管理条件:在整个生长期管理中,田间管理措施 及时,病虫害早防、早治的田块,发病较轻。
引起我国番茄曲叶病害的病原复杂,主要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 台湾番茄曲叶病毒
三、流行规律
1、发病周期
从零星发现个别植株矮化到发现个别植株顶部叶片异常, 一般需要2周时间,再经两周后有30%植株感病,在无有效 防治措施情况下,病情不断增加,发病区域迅速扩大,34d后田间病株率达80%以上。
2、传播途径
① 利用 1 龄烟粉虱若虫蜡质 薄,不能爬行,接触农药的 机会多,抗药性差的特点, 及早防治。
② 集中连片(尤其是田外杂草) 统一用药。
③ 在冬季防治时必须以日光
温室为重点,春、夏防治时 以日光温室附近的田块为重 点。 烟粉虱繁殖的高峰期 必须进行全程药控。 ④ 选准药剂、交替使用。
在移苗前使用烟熏的方法熏杀烟粉虱 病毒抑制剂
物理防治
在大棚棚顶、门上、放风口放置40-60目的防虫网 悬挂黄板诱杀烟粉虱:烟粉虱有强烈的趋色性,尤
其是趋黄色性。在棚内与植株顶部略高地位吊黄板 诱杀,每亩吊放40-60片
黄板
化学防治
在苗期与坐果前期防治传毒介体烟 粉虱
防治烟粉虱可选用25%扑虱灵、25%阿 克泰、3%啶虫脒、1.8% 阿维菌素、2.5% 联苯菊酯等药剂 。
二、病原物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双生病毒科 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 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DNA 病毒,病毒粒子为双联体结构, 大小约为18nm×30nm,无包 膜。
TYLCV
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能在烟草、番茄、南瓜、木薯、 棉花等重要经济作物上造成毁灭性为害。
双生病毒存在基因重组现象,病毒变异频率高,世界各地的番茄 黄化曲叶病毒虽然名称一样,但基因组成相差很大
20%毒克星、1.5%菌毒·烷醇、20%吗啉胍·乙酮、2%菌克毒克 等
生物防治
用丽蚜小蜂等烟粉虱寄生性天敌或小黑瓢虫等烟粉虱捕食 性天敌防治烟粉虱
综合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施多种措施 并举全程防控的策略
以培育无病健苗为基础,以有效防治烟粉虱为重点,以 及时除草和拔除病株为保障,结合其他管理措施切断传 毒源,实现综合防控
番茄黄化曲叶病
概况
番茄黄化曲叶病是番茄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最早发 现于 1939 年的以色列约旦河一带, 1964 年被正式命名为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 ) 此后,该病迅速扩散,现已蔓延到中东、地中 海沿岸、东亚、南亚、非洲、欧洲、美洲、澳大利亚等众 多国家和地区。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4) 气候条件:在 25~35 ℃、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干 燥条件下有利发病。而高温、少雨更利于烟粉虱繁殖 活动,病毒传播速度加快。 5) 种植户防范意识薄弱:开始发病时,种植户常会 把该病混淆为普通花叶病毒病,认为为害不大,疏于 管理,防治不及时,引起大面积传毒。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烟粉虱
大棚内烟粉虱在嗜好寄主上越冬 , 虫态主要以成虫为主 ; 但对于我国烟粉虱在田间的自然越冬北界至今没有报道, 只在个别地 区有一定的记录:在江苏江淮地区、浙江台州以北不能露地越冬, 湖北省仙桃市和江西省南昌市的内部测报资料显示 , 烟粉虱可能能在 当地野外越冬。 在露地自然条件下烟粉虱主要在杂草上越冬, 越冬虫态主要为卵和伪 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