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家庄功能分区研究

石家庄功能分区研究

石家庄学院人文地理实习报告姓名:马娅丽学号:20110808017院系:资源与环境系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一班指导教师:田建文教师职称:【指导教师评语】评定成绩(等级制):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石家庄城市未来总体规划及功能分区在前一段时间,我参观了石家庄规划馆,规划馆中富丽堂皇的装饰令人眼花缭乱,但又能让我们从中了解关于石家庄的很多东西。

规划馆中展示了石家庄从最原始的面貌发展到现在的全过程。

通过参观石家庄规划馆、实际调查以及上网查阅资料,让我对石家庄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我也大致了解了石家庄未来的总体规划及功能分区。

石家庄原是小村庄,始于明。

史书载,清光绪年间仅“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

到20世纪初,人口约600余人,面积约0.1平方公里。

随着1901—1904年京汉铁路与石太铁路修通并交汇于石家庄,从此开始由乡村向城市发展过程。

所以,石家庄被称为“火车上拉来的城市”。

1925年,设石门市,人口约3万余人。

1928年,因人口不满20万,被国民党政府撤销石门市建制。

石家庄发展至今,经历了很长的一段路程,但是到现在,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石家庄正在快速发展。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于2006年底上报国务院,在待批期间,正值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区域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期。

在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编制了新一轮石家庄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明确了城市新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发展策略,并经省会规划委员会讨论通过。

2009年12月,市政府提请省政府呈报国务院申请总体规划调整,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复函省政府同意我市对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目前调整工作已经完成。

此次规划调整以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定位、落实城镇化发展战略为核心,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省会职能、拓展城市空间、强化生态建设、突出城市特色为重点,并充分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调整的主要内容:优化都市区布局,落实城市北跨战略,强化正定组团功能,建设滨河新区、承担部分省会功能,统筹产业发展,完善产业聚集区布局;依据“规模不变、调整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原则对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进行调整。

按照国务院要求,本期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规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一、城市定位与性质1、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京津冀区域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

亟需以石家庄为核心,推动冀中南一体化建设,构建与京津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使石家庄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2、京津向中西部辐射的“第一中枢”石家庄位于京广与陇海复线发展走廊交汇要冲,随着区域经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亟需石家庄利用“东出西联、承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京津向中西部辐射的“第一中枢”,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之一。

S3、河北省对外竞争、交流的第一平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会发展,将省会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全省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亟需石家庄做强、做大,担负起展示整个河北财富创造力、文化竞争力、社会发达程度的重任,对外竞争、交流的第一平台;特色鲜明、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

4、确定城市性质为:河北省省会,京津冀第三极,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生物产业基地之一。

二、空间布局规划1、市域城乡统筹(1)统筹城镇职能、加快城镇化发展壮大中心城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省会与正定、鹿泉、栾城、藁城一体化建设,构建省会城镇群,提升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县城作为推进城乡统筹的核心抓手,优先集中力量培育各县市城区及沿交通干线城镇,形成一个都市区、两条城镇发展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2)统筹区域产业布局,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房按照“西部突出生态、中部创新高效,东部增产减污”的布局原则,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建设22个产业聚集区,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促进县市域经济发展。

买房,购房,装修论坛,房产论坛' H0 {8 (3)统筹基础设施建设航空:按照年旅客吞吐量400万人次改扩建机场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买房, 铁路:强化京广、青太客运专线及京石、石郑、石太、石济城际铁路双十字复合交通走,廊建设,打造京津、晋冀鲁豫省会城市1小时交通圈。

公路:加强省会与天津、太原等周边省市联系,建设石津、石忻、昔港、沿山等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

2、都市区布局房落实城市北跨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都市区功能布局。

(1)实现城镇功能协调中心城区,是全省的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突出省会功能、区域服务职能,突出生态、文化建设,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

正定组团,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在严格保护古城格局的同时,全面提升风貌品质;在京珠高速公里以东区域,以生态、低碳、智慧的全新理念,建设30平方公里滨河新区起步区,打造为以科技、文化、教育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鹿泉组团,信息产业基地和生态休闲区,城区和鹿泉开发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西部山前区发展旅游、休闲产业。

栾城组团,装备制造业、中医药产业基地,县城重点发展中医药产业、窦妪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产业。

藁城组团,生物医药和化工基地,城区、丘头石化区重点发展化工,良村开发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2)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外迁京珠高速公路至良村东,形成138公里绕城高速环;改线107国道至新赵线,307国道至衡井线等,形成95公里公路环,以此为基础,构建都市区“两环十四射”对外公路系统。

中心城区至藁城、栾城、鹿泉各建设两条以上快速路与一条国省道;重点加强中心城区与正定交通联系,在体育大街北延的基础上,建设老城至新区的新城大道,并以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太行大街北延、中华大街北延为补充,形成6条跨河通道,打造都市区30分钟交通圈。

启动轨道1号线西三环至东部产业区段、轨道2号线正定至新客站段;沿主要联系道路,建设中心至组团快速公交线,实现都市区公交通达60分钟全覆盖。

买(3)完善区域生态格局坚持生态保育、恢复与建设并重,构筑“西山、北水、绿环、绿廊”的都市区生态格局。

“西山”:西部浅山区以山体生态恢复为重点,建成西部绿色山体屏障,构建由抱犊寨、龙泉寺、封龙山等风景区组成的近郊旅游休闲带。

“北水”:对滹沱河都市区段70公里长的河道进行生态恢复与治理,重建流域自然生态,打造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滨水游览等多重功能的绿色生态长廊,总面积120平方公里。

滹沱河市区段长25公里,宽1500-3000米,总面积50平方公里。

河道内恢复湿地草甸的自然河流景观;制导线外形成以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蓝色魅力生态带。

“绿环”:在城市外围建设生态林带、绿地、水系等,构成环城生态绿化隔离空间,平均宽度1000米,总面积80平方公里。

“绿廊”:依托铁路、公路、水系等建设10条楔入城市内部的生态绿地走廊。

房3、中心城区布局(1)用地布局新中心城区以京珠高速公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京珠高速公路以西为老城区,突出省行政职能,完善传统服务职能,重点发展办公商务、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形成结构清晰、级配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

京珠高速公路以东为产业区,依托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石津渠以北建设科技服务基地;石津渠以南建设研发中心及生物医药基地。

以百年广场建设为核心,提升老城中心品质,完善功能;结合新客站建设、东北工业区改造建设三个综合性城市副中心;结合居住用地布局,建设8个区级商业服务中心。

加强市、区级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级文化、体育、卫生、中小学教育设施、福利设施配套,建设一个省级文化中心、一个市级文化中心、六个区级文化中心;一个市级体育中心、两个区级体育中心等。

(2)道路与交通建设“四横六纵”的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构成的道路系统骨架。

建成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公交优先系统。

按照“三主三辅”远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规划期内完成54公里的2条轨道线建设。

(3)绿地系统新建设“两廊贯通、三环绕城、绿楔渗透、绿网成荫”的城市绿地布局结构。

两廊贯通:结合铁路入地,建设18公里长的中央生态景观走廊,沿京珠高速公路建设以生态林地、郊野公园为主的生态走廊,形成两条南北向贯通的通风走廊,引风入城,缓解热岛效应。

三环绕城:提升59公里的民心河内环水系,改善城市环境丰富滨水空间功能增强城市活力;新建东南水系,与太平河、西北水利防洪工程形成100公里集防洪、生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近郊休闲游憩带外环水系;沿二环路形成 42公里的以生态林地为主的生态、防护绿化环。

绿楔渗透:沿重要交通走廊,建设多条大型楔型绿地,联通内外部生态系统。

新绿网成荫:带状绿地与各级别公园、街头绿地联结成网,点线结合,互为补充。

新浪乐居论三、城市风貌规划1、塑造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味围绕都市区“山、河、田、城”四大景观要素,形成以“绿为近景、城为中景、山为底景”的丰富景观层次,凸显省会山水生态景观特质。

把西山作为“底景”引入城市,控制槐安路、裕华路等8条“视觉通廊”和省行政中心、滨河新区核心区等11个“风貌视点”。

中心城区形成“片区—路径—节点”景观认知体系。

规划控制正定古城、新客站周边地区等14个重点片区,中山路、广安大街等12条认知路径和10个重要景观节点。

新按六类分区控制建筑高度,形成“东北高,西南低”的总体格局。

2、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彰显城市特色新浪对市区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

买房,购房,装修论坛,房建设东垣故城遗址公园、毗卢寺公园,恢复正定古城传统风貌,传承省会千年历史文化;建设正太广场和民生路历史特色街区,展示省会独具特色的铁路文化;改造东北工业区,“保留形式、转换功能”,建设工业遗址公园和纪念馆,体现省会“近代工业文化”。

四、近期实施策略与远景发展1、近期实施策略买打造新城、重塑古城、严控老城。

打造新城:新城建设是实现城市结构调整、完善省会功能的战略选择,创新发展建设模式,以一大批大型公共设施项目集聚效应为带动,举全市之力将滨河新区打造为低碳、生态、智慧新城,创新动力之城、宜居活力之城和滨水魅力之城。

沿滹沱河区域是城市形象展示和市民公共活动带;从主城通过新城大道直接进入起步区,形成新区与主城的高效连通;围绕市民公园建设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项目,塑造起步区的核心标识,形成新区建设的强烈形象;西部为会展中心及创展区,与古城遥相呼应;向北依次建设园博园、特色商贸旅游区等项目,形成纵向发展轴带;向东是以文化为主题的轴带,延伸至体育中心与金融办公区,形成横向的主要轴线。

同时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园区、商业服务设施和配套居住,到2015年完成15平方公里新城核心区建设。

重塑古城:保护与利用佛教、古建、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恢复正定古城传统风貌,提升品质,将正定打造为“古建艺术宝库”、“佛教文化博物馆”和“世界级旅游胜地”。

相关主题